日本從歐洲引進日本鰻鰻苗後第二年(1969年)暴發流行病,約有一半以上的鰻死亡,僅一年時間在一個地方鰻死亡2700t,1973年從腎臟嚴重病變的日本鰻上分離到病毒,故叫做鰻歐洲病毒病。
基本介紹
- 常見病因:雙RNA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肌肉痙攣、腹部充血、腎腫大、有腹水
- 傳染性:較高傳染性
病原體,流行情況,病症及病理變化,診斷,防治方法,
病原體
屬雙RNA病毒。血清學上與IPNV的Ab株很接近,生物物理和IPNV相同。
流行情況
該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在日本及中國的台灣省引起日本鰻死亡,尤其是幼年鰻魚死亡率高。8-14攝氏度時,4-26g感染後20天內死亡率達55%,對200-400g的鰻是否有影響尚不清楚。
病症及病理變化
除鰓組織增生及鰓小片融合僅發生在自然發病魚外,自然發病魚和人工感染髮病的症狀都相同。瀕死的鰻出現短暫的肌肉痙攣或魚體局部僵化,臀鰭和有些病魚的腹部充血,腎腫大,有腹水。腎小球增生性腎炎,腎小球嚴重損壞,腎間質發生局灶性壞死,有些腎小管上皮細胞發生渾濁腫脹及壞死;肝臟局灶性壞死;一些魚的脾臟大面積壞死。
診斷
(1)採用免疫螢光單抗法,或PCR方法可確診。易發病的水溫20~25℃。
(2)根據發生在低溫及症狀、病理變進行初步診斷。
(3)檢查魚體上沒有大量寄生蟲,也無病原細菌存在,超薄切片看到類似IPNV的病毒顆粒是可作為診斷。
防治方法
(1)避免過密飼養,保持良好水環境。
(2)避免和病魚接觸,鰻魚不要和疑問IPNV攜帶者的虹鱒魚混養在一起,可預防此病發生。
(3)發病池塘全池潑灑菸葉7~10克/立方水(開水泡15分鐘),第二、三天潑灑二氧化氯3~5克/立方水、五倍子5克/立方水,第四天潑灑“博滅”,第八天全池潑灑光合菌和淨水劑30~50克/立方水。停食1~2天后,於每100千克飼料添加4克氟哌酸,連服5~7天;
(4)發病池塘用聚維酮碘0.5克/立方水與中藥10克/立方水(大黃1份、貫眾0.5份、板蘭根1份等藥物)浸泡12小時後,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