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古廟群

鰲山古廟群

鰲山古廟群位於廣東省 廣州市 番禺區 沙灣鎮 三善村,南面村口的原居安里上。廟群後面是萬綠叢生的鰲山,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廟群,建築嚴整,外觀氣派宏麗,因中央主廟供奉觀音,所以當地人統稱“觀音廟”。 鰲山古廟群 始建於明朝,據廟內石碑刻字記載,清朝道光、光緒年間曾有兩次重修。2012年廣州市政府斥資重修,令古建築煥然一新。

鰲山古廟群 是典型的嶺南風格古建築,其馬鞍式封火牆更是現存少有的,歷史價值非常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鰲山古廟群
  • 出土地點:廣東省 廣州市 番禺區 沙灣鎮 三善村
  • 所屬年代:明朝
鰲山古廟群組成,建築特色:馬鞍式封火牆,文物保護,

鰲山古廟群組成

鰲山古廟群占地557.7平方米,東背鰲山,西向為正門,廟前是遼闊的平田和大洲海,廟群自北而南橫列依次是:“神農古廟、先師古廟、鰲山古廟、報恩祠、潮音閣”共五處,故稱“古廟群”。
鰲山古廟群
鰲山古廟是廟群中最大的一座,因廟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當地人俗稱其為觀音廟。鰲山古廟由青磚白石腳、灰脊、馬鞍式風火山牆木架結構,踏上石磴即進廟內。廟門上白石額陰刻著“鰲山古廟”四個大字,為行楷體,填以石青色。門的兩邊石聯上,陰刻柳體對聯:“鰲陽永結香燈社,蜃海平環水月台”,說明此廟在鰲山之陽,面對大洲海,平台叫水月台。廟內本有前後兩座石底池,養放幾隻大龜,但今已拆了后座,池、龜俱無。此廟曾用作鄉府駐地,後遷出,並於1986年重修。
社稷神廟俗稱“社公”,在鰲山廟左側,總面闊3.52米,總進深13.90米。門頂鑲有石額,陰刻“社稷”二字,門口現已封實,門內為天井,明間後設有神台,現已拆除,改作廚房。
先師古廟俗稱“魯班廟”。正面無門,只開方形大窗一扇,前進是廳,中間是卷棚頂廊,有門通“社道”出入。後進是正殿,硬山頂結構。門頂石額陰刻“先師古廟”四字。殿內原來供奉魯班等許多手握規、矩、斧、尺的塑像,各塑像現已拆除。因三善村多數住戶曾從事建築行業,故建魯班廟。此廟曾作鄉府辦公室,現已遷出。
神農古廟在先師古廟左側,相隔一條防火巷。門前是一面積約19平方米的方亭,由4根方形白石柱支承著雕花木樑,石柱高約7米,上刻對聯“耕稼啟專書,廿卷藝文留漢志;馨香隆上古,千秋耒耜利農功”,落款“光緒丙申(1896年)仲冬吉旦”、“和來社等仝敬送”。廟接方亭檐口,為青磚、白石、灰脊的封火山牆,硬山頂。頭門石額刻“神農古廟”,牆楣繪有花鳥、山水、人物畫數幅,十分精妙。其中中央最長一幅用篆書題款“春夜宴桃李園”,繪出大小10個人物,是按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文意繪作的。
報恩祠是為紀念清初巡撫王來任的專祠。王來任上疏力陳遷海之弊,主張解禁復民,為民請命,百姓為感恩而建此專祠。該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經幾次重修。此祠正門石額陰刻“報恩祠”三字,檐下有較精緻的壁畫,灰脊硬山頂,前後兩進中間一天井,現作儲物室用。
報恩祠、鰲山古廟、社稷神廟為一組,同建在高1.56米的平台上。平台紅石為壁,白石為面,平面成一倒置的“凸”字形。“凸”字形的突出部分,是一“金”字形白石平台,左右各有11級台階,登上“金”字形石階就是正門入口。立於平台有左右兩個白石望柱,柱頭雕小石獅,南柱刻“光緒元年(1875年)歲在乙亥”,北柱刻“沐恩其旋堂敬送”,記錄了該廟重修時間。平台的前、左、右三面都圍上白石欄桿,面積約100平方米。
像鰲山古廟群這樣的“組廟群”,世上甚為少有,魯班廟、神農廟更屬少見,非一般佛、道的廟宇可比。就以觀音廟而然,它是南海之神,極富地方色彩,廟群的建築布局和壁畫的藝術,皆代表著當時的嶺南文化藝術。

建築特色:馬鞍式封火牆

鰲山古廟群坐東朝西,深三進,總面闊43.80米,總進深19.30米,廟群建築占地約2240.30平方米。廟群自北而南橫列依次是報恩祠、鰲山古廟、社稷神廟、先師古廟、神農古廟共5處。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廟群。該廟群建築材料和風格是清代嶺南建築。建築嚴整,外觀氣派宏麗。
鰲山古廟群在建造的時期,廣東廟宇建築皆多數參照佛山祖廟的風格建造,鰲山古廟群在內部結構上也基本按此構成。不同之處在於封火牆的設計,佛山祖廟採用的是嶺南建築代表性的鑊耳屋式封火牆,鰲山古廟群則採用馬鞍式封火牆
鰲山古廟群這類的馬鞍式封火牆建築,隨著歷史變遷,在嶺南地區所存甚少,除佛山市石灣鎮豐寧寺雲浮雲城區都楊鎮石巷村“石巷潘氏宗祠”等寥寥幾處之外,再難尋覓其蹤影。

文物保護

鰲山古廟群 始建於明朝,據廟內石碑刻字記載,清朝道光光緒年間曾有兩次重修。
2000年,公布為廣州市內部控制歷史文化保護區;
2002年7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廣州市政府斥資重修,令古建築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