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

鰕xiā 形聲。字從魚,從叚,叚亦聲。“魚”指“水生動物”。“叚”意為“非原生的”、“寄生的”。“魚”和“叚”聯合起來表示“非原生於水的水生動物”。本義:寄生於水中的陸地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鰕
  • 讀音:xiā  
  • 本義:寄生於水中的陸地動物
  • 出自:《說文》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鯢。
<名>
鰕虎魚的統稱 [goby]
鰕,魵也。從魚,叚聲。——《說文》
魵,鰕。——《爾雅》。注:“出穢斜頭國,魏略,濊國出斑鮍。漢時恆獻之。斑魵同聲字也。”
同“蝦” [shrimp]
注:出海中,長二三丈,須長數尺。”
大鯢 [giant salamander]。中國和日本產的一種大型可供食用的蠑螈
鯢,大者謂之鰕。——《爾雅》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字部】鰕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9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何加切,𠀤音遐。《說文》魵也。《爾雅·釋魚》魵,鰕。《注》出穢邪國。《疏》魵魚,一名鰕。
《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疏》鯢,雌鯨也。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互詳鯢字注。
《爾雅·釋魚》鰝大鰕。《注》鰕大者出海中,長二三丈,須長數尺,今靑州呼鰕魚為鰝魚也。《虞荔鼎錄》宋文帝得鰕魚,遂為鼎。
《山海經》龍魚陵居,狀如狸,一曰鰕,卽有神聖,乗之以行九野。
《說文長箋》同蝦。《急就篇注》鰕,今之海鰕,堪為酢酺,及所呼鰕米者,又所在水中小鰕,可生㗖若煼而食之,皆是也。《正字通》水蟲,可食,溪澤江海皆有之,磔須鉞鼻,背有斷節,尾有硬鱗,多足好躍,腸屬腦,子在腹外。
《南海雜誌》商舶見波中雙檣遙漾,高可十餘文,意其為舟。老長年曰:此海鰕,乗霽曝雙須也。
《集韻》《韻會》《正韻》𠀤虛加切,音岈。
《集韻》舉下切,音斝。義𠀤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