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鮮食玉米果穗大小適宜,籽粒飽滿,行粒整齊一致;蒸煮後香氣撲鼻,色澤晶瑩剔透。鮮食玉米籽粒乳熟期會產生很多糖分、澱粉、粗脂肪及多種維他命類物質和胺基酸類物質,因其具有營養價值高、口感好、附加值高、效益好、低脂高纖維等綜合優點和時尚特性而深受各階層消費者青睞,素有粗糧之王、水果之王的美稱。
主要類型
從生物學角度(主要依據籽粒形態和成分),玉米可分為馬齒型、硬粒型、半馬齒型、粉質型、甜質型、甜粉型、爆裂型、蠟質型和有稃型等 9 種類型。甜玉米就是其中的甜質型玉米,糯玉米是蠟質型玉米,二者均是玉米大家族的重要成員。
根據中國農業行業標準 NY/T-23,鮮食玉米從品質上分為甜玉米、鮮食糯玉米、甜加糯玉米、筍玉米四種,又以品質評分(6小時內外觀與蒸煮品質評分之和)定等,品質評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等≥80,二等≥85,三等≥90分。
甜玉米:籽粒在適宜採收期可溶性糖含量≥6.0%的甜質型玉米,也稱水果玉米。
鮮食糯玉米:適宜採收期的鮮糯玉米穗,同一果穗上單純存在糯籽粒,乾基籽粒澱粉中直鏈澱粉含量不高於5.00%。
甜加糯玉米:適宜採收期的鮮糯玉米穗,同一果穗上同時存在以糯為主的甜和糯兩種類型籽粒,乾基籽粒澱粉中直鏈澱粉含量不高於10.00%。
筍玉米:以鮮嫩玉米幼穗(在玉米抽絲前後採收、未授粉,形似竹筍)為食用部分的一類玉米。
主要價值
甜玉米
甜玉米富含維生素A、B1、B2、C、礦物質及游離胺基酸等,不蒸煮即可食用,是一種新興休閒保健營養食品。總糖量大於33.6%,含糖量高達20%,是一般水果的一倍左右,比西瓜也要高出30%。據分析,每百克甜玉米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3.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19克、纖維素0.7克、維生素B10.2毫克、維生素C7毫克、鈣2毫克、磷89毫克、鐵0.5毫克、鋅45毫克,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源,粉質澱粉少,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高,是一種高檔保健食品。
甜玉米含亞油酸60%以上,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並對糖尿病有積極的防治作用;含谷氨酸0.59%,能促進腦細胞的呼吸,有利於腦組織里氨的排除,有很好的健腦和增強記憶力的功效;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可促進腸道蠕動,減輕毒腐質在腸道內的積累,能有效地降低便秘、痔瘡、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另外,鮮玉米還含有公認的抗癌因子——谷胱甘肽,它可與人體內多種致癌物質結合,使其失去致癌能力,然後通過消化道排除體外。
甜玉米的用途和食用方法類似於蔬菜和水果的性質,可直接食用,因此又被稱為“蔬菜玉米”和“水果玉米”;還可加工製成各種風味的罐頭和其它食品,故也有人稱之為罐頭玉米。甜玉米比普通玉米營養豐富,種皮薄,口感香甜,深受消費者歡迎。
鮮食糯玉米
鮮食糯玉米籽粒中營養成分含量高於普通玉米,含70%~75%的澱粉,10%以上的蛋白質,4~5%的脂肪,2%的多種維生素,籽粒中蛋白質、VA、VB1、VB2均比稻米多,黃色玉米還含有稻麥等缺乏的甲種維生素(胡蘿蔔素)。糯玉米wx基因的遺傳功能,使糯玉米胚乳澱粉類型和性質發生變化,糯玉米澱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小10多倍,食用消化比普通玉米高20%以上。其中,香糯玉米具有香、糯、甜、軟的特點,還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對人體的心腦血管有防老化作用,促進少年智力發展;所含豐富的黃質素,能治療婦女臉上的黃黑斑,所以香糯玉米是一種健康的家庭必備食品。
甜加糯玉米
甜加糯玉米果穗具有營養豐富,採收期長,優良品質轉化慢,蒸煮後子粒透明,柔軟清香,甜糯適口,冷卻後不易變硬等特點。因此,該品種的果穗鮮食風味極佳。其中,紫黑糯玉米具有稀、奇、特、營養豐富的特點,堪稱甜糯玉米中的珍品。稀即黑亮中透出紫黑色,較為罕見;奇指色澤奇特,色彩天然;特指能適應全國各地種植。
在營養價值上,紫黑糯玉米含鐵高,是補血食品;鋅含量是其它穀物的3倍,是很好的補鋅食品;含有豐富的鈣、磷,是其它穀物的8~10倍。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其它穀物的2-8倍。人體每日鈉攝入量應為2%~2.5%,而每日鉀攝入量應為1.9%~5.6%,人類普遍缺鉀,尤其婦女。紫黑糯玉米幾種微量元素含量遠遠高於其它穀類作物,尤其是鉀含量高達6310~9050mg/kg,是其它穀物的3~8倍,它可調節體液平衡、抗疲勞,具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腦血栓、維護心臟功能,有助於調節情感、放鬆情緒、穩定心理。紫黑糯玉米是少有的鹼性穀物,有減肥功能。
紫黑糯玉米賴氨酸含量高達0.45%,為高賴作物。據專家分析其屬於改變了玉米胚乳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模式的變種,賴氨酸含量顯著增加,使其蛋白質營養質量大幅度提高。紫黑糯玉米含有18種以上胺基酸,其中八種必需胺基酸組成比例與含量完全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理想蛋白質"模式,故其營養價值可與動物性蛋白質相媲美,是素食者的理想食品。
紫黑糯玉米的黑色素(花青素)含量高。其它黑色作物大多是皮層黑內實白,而紫黑糯玉米則是外皮透明內實黑亮。黑色素具有激發人體細胞活性,降低血清膽固醇,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補腎養顏,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紫黑糯玉米Vc含量高。大部分穀類作物中不含有VC,而紫黑糯玉米百克含4.831毫克的Vc,Vc對人體糖、蛋白質等代謝起到重要作用。能促進細胞間質和膠原纖維的形成,若Vc 攝入不足會使人體許多組織功能萎縮,嚴重時會患壞血病。此外Vc有助於鐵質吸收,有提高造血系統功能的作用,亦對缺鐵性貧血有療效。
筍玉米
筍玉米富含胺基酸、糖、維生素、磷脂和礦質元素。通常乾重的總胺基酸含量可達14%~15%,其中賴氨酸含量高達0.61%~1.04%,總糖量達12%~20%。筍玉米多用於爆炒鮮筍、調拌色拉生菜、淹制泡菜、製作罐頭,是宴席上的名貴佳肴。
栽培技術
季節與茬口
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春玉米區;華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複雜,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秋玉米為主。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一年兩熟、三熟的鮮食玉米,3~4月開始育苗,生長期較短,吸收養分有限;東北等一年一熟春玉米區4月末至5月初育苗,一年一熟雖成熟較晚,但果實飽滿,粒大,質優。
浸種催芽
鮮食玉米種子較貴,浸種催芽可防止爛種,提高發芽率,節約用種,降低農本, 是鮮食玉米栽培技術的關鍵性技術之一。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放入容器內,加入35~40攝氏度的水,水面要浸過種子,攪拌後剔除漂浮的種子,靜置浸種10~12小時,注意浸種時間不宜過長從而降低種子的活力,浸種完畢後種子吸水膨脹,放入培養箱內進行催芽處理,催芽適宜的溫度為30攝氏度左右,大約經過24小時,大部分種子出芽。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一般比干籽下地播種的提前5~7天成熟。夏、秋播可不用浸種。
培育壯苗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茬期安排以及市場需求情況確定,春播適時早播,當平均氣溫28°C時即可播種,夏、秋播可根據茬期安排、市場需求分批播種,每批間隔10天左右,以延長供應期,提高經濟效益。春玉米要依據早春氣溫回升的快慢、霜凍的時間和作物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對播種期做出適當的調整。
鮮食玉米種子乾癟,直播出苗率很低,不但浪費種子,也不利於齊苗,全苗和勻苗,對以後的管理、採收、產量都有影響。因此種植鮮食玉米一定要營養缽育苗。苗床宜選擇在距定植田較近、地勢稍高、靠近水源的地方,苗床要施足基肥,施肥後要充分翻倒、精整。每缽一粒籽,播後蓋土一公分。早春育苗,蓋土後覆蓋地膜,再搭弓蓋二層薄膜。出苗後抽出地膜,參照一般棉花苗床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二茬鮮食玉米播種時氣溫高,播後嚴禁覆蓋薄膜,蓋土後可覆蓋稻草或麥草,防水份散失和大雨沖刷,出苗後及時揭掉覆蓋物,乾旱時經常澆水。前茬春玉米葉齡3葉時移栽,後茬2.5葉移栽。
選址準備
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通氣、既保水耐旱又便於排水、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地為宜,黑土以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最適宜耕種而聞名於世,是種植鮮食玉米最佳土壤之一。精細整地,以加深活土層,疏通空氣,蓄水保境,提高地溫,熟化生土, 増加有效養分和消滅病蟲草害。且鮮食玉米是異花授粉作物,花期不能和常規糯玉米或飼料玉米相逢,否則串粉會影響品質。一般採用距離間隔和生育期間隔法,距離間隔即種植鮮食玉米的地塊和其它玉米相距200米以上,生育期間隔即鮮食玉米和其它玉米開花期相隔20天以上。
鮮食玉米生育期短,生長旺盛,基肥要施足,一般占施肥總量的60%,每 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250~1500千克,過磷酸鈣20~25千克,複合肥30、40千克, 將肥料拌勻10~15天后均勻地撒施在翻耕後的田塊中,然後進行精細整地,將土塊耙碎、耕平、耙勻,移植前拉線起畦,畦距130厘米,畦面寬80厘米。
栽植方式
鮮食玉米栽培方式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春季栽培覆蓋地膜,可提早5天左右成熟,夏季栽培覆蓋黑地膜可減少鋤草用工,促進玉米生長。採用寬窄行栽植,寬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30厘米,在畦面中間栽窄雙行,兩邊開穴,成品字形,定植前1天用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定植時在畦面蓋上80厘米寬的地膜固定,在開穴處用刀片劃一“T”形口,然後取出育苗營養缽,帶土栽入幼苗,壓實周邊泥土,並將地膜口蓋嚴、壓實,使膜緊貼地面;定植後澆足定根水。
科學管理
加強田間管理:移栽後2~3天及時查苗補苗,發現缺苗要及時用營養缽把苗補上;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70%,以利於玉米幼苗生長。
穗期管理:在大喇叭口期結合施肥進行中耕培土;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抽雄開花期是水果玉米需水量大時期,對水分極為敏感時期,這一時期如遇乾旱要及時淋水,若降雨過多遇到澇漬要及時排水防澇。
花粒期管理:花粒期的水分管理與抽雄開花期一樣,要求田間持水量達70%-80%;為保證鮮食玉米的商品質量,在吐絲抽穗吋要對每株玉米進行疏果,只留植株最上的1個果穗,其餘的全部摘除。
病蟲草害防治
雜草防治:通常可結合3~4葉期施苗肥,淺中耕除草;拔節期結合施穗肥。深中耕除草。也可在種前噴灑乙草胺滅草劑除草。
病蟲害防治:危害玉米的病蟲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甜菜夜蛾、蚜蟲、鏽病等;春玉米移栽後易遭受地老虎危害,嚴重時可造成缺苗斷壟。一般防治大小斑病用40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懸乳劑500~800倍液葉面噴灑;防治黏蟲用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50%硫磷拌毒砂在田間撒揚;防治紅蜘蛛用73%克蟎特乳油1000倍液噴霧。在玉米拔節-抽雄期防治莖腐病,選用甲霜銅或DT按規定量噴霧。
適期收穫
鮮食玉米採收過早,含水量高,乾物質少;過遲則含糖量下降,風味變差,直接影響品質。研究表明,甜玉米籽粒含水量在67%~71%時是鮮穗最佳採收期,即授粉後3~4周最適宜採收。糯玉米採收期偏晚一些,應在授粉後25天開始採收,當用指尖掐籽粒頂部時出現白色漿水即可。速凍加工的鮮果穗要比直接上市銷售的遲2天採收為好。
起源歷史
甜玉米起源於美洲大陸。1779 年歐洲一支遠征考察隊從美洲印第安人耕作地里發現被稱作 Papoon 的甜玉米果穗並帶回歐洲,之後逐漸在歐美、亞洲等地發展利用起來。甜玉米的甜質特性受一個或多個隱性基因控制,已發現的隱性控制基因有su1、su2、sh1、sh2、bt1、bt2以及加強基因se等。根據Boyer等的研究,sh2、bt1、bt2 等屬於第1類突變基因,突變發生在澱粉合成的上游,主要編碼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澱粉磷酸寡聚糖合成酶等,對澱粉的合成影響較大,這類基因型的籽粒在乳熟期糖分含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以上,成熟期澱粉含量極少,屬於超甜類型玉米。su1、se屬於第2類,突變發生在澱粉合成的下游,編碼澱粉分支酶,主要改變澱粉的類型及各類型的含量。根據不同類型的遺傳背景和生產表現,目前在育種過程中被廣泛使用的為超甜型玉米。
糯玉米起源於中國,是玉米在16世紀傳入中國種植後發生變異而形成的一種類型。中國西南地區(雲南、廣西)是公認的起源中心。糯玉米的糯質特性由位於第9染色體短臂的單隱性基因wx控制,編碼序列為3718bp,由14個外顯子和13個內含子組成。該基因的突變導致束縛態澱粉合成酶的含量和活性降低,不能合成直鏈澱粉,籽粒胚乳中幾乎全是支鏈澱粉,因此表現為糯質。
發展情況
國外,特別是歐美等國僅以甜玉米作為其鮮食玉米。甜玉米在國外市場被歸為果蔬類農產品,已成為一種大眾化蔬菜,市場需求量很大。2020年,全世界甜玉米種植面積總計約134萬平方公頃,主要生產國有中國、美國、法國、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泰國、巴西等。其中美國是世界上甜玉米研究和利用最早的國家,如1836年美國育成世界上第一個甜玉米品種達林早熟(Darling early),成為很多重要甜玉米品種的前身;1931年製成世界上第一筒甜玉米罐頭;1959年育成第一個超甜玉米品種伊利諾斯Xtra;20世紀70年代末,首先育成加強甜玉米;目前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國和消費國,種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頃,甜玉米鮮售和加工產值分別占鮮售蔬菜和加工類蔬菜的第4位和第2位。美國年產甜玉米罐頭和甜玉米食品400萬噸,速凍甜玉米10萬噸,產量非常大。近 10 年來,歐洲的鮮食玉米消費量急劇增加,法國是歐洲最主要的甜玉米生產國,生產量占歐洲的85%,速凍玉米占歐洲的70%。泰國近年來甜玉米育種研究發展很快,形成本國特色的超甜玉米系列,如泰國太平洋種子公司推出的超甜玉米5號及ATS系列優良品種。同時泰國甜玉米生產量和出口量穩步增加,2017年泰國甜玉米罐頭年出口量已近21萬噸,出口產值近2億元。隨著種質資源的積累豐富及育種技術的發展進步,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以及泰國、中國等在品種選育、產業化開發套用等方面均發展迅速,全球甜玉米種植面積呈現出穩中有升的趨勢。
我國甜玉米育種起步較晚,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8年當時的北京農業大學育成我國首個普甜玉米品種北京白砂糖。80 年代甜玉米育種逐漸步入正軌,相繼培育出一系列普通甜玉米,如農梅1號、東甜2號;90年代起,甜玉米育種在國內廣泛開展,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優質甜玉米品種,並開展自主創新,研究重點轉向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此階段育成的品種主要有超甜玉米如超甜20、甜玉4號等;加強甜玉米如甜單8號、中甜2號、京科甜115等。隨著我國育種技術提升、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和國外優異甜玉米種質資源的大量引進和利用,我國甜玉米育種取得極大進展,品種數量顯著增多。2001-2019年我國甜玉米國審品種達85個,占國審鮮食玉米總數的37.6%;審定的甜玉米品種品質也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品種達到甚至超過美國優良甜玉米品種水平,在產量、抗性等性狀上更具優勢,一些品種超過國外主栽甜玉米品種;同時具有高產穩產、商品性好、抗性強、適應性廣的綜合特性,單果穗重500g,出籽率高,可極大滿足生產上對加工、鮮食兼用型甜玉米高品質及多樣化的需求,打破了國際種業巨頭長期對我國甜玉米市場的壟斷。
糯玉米雖起源於中國、種植歷史悠久,但早期種植的多為農家種植,且主要將其作為傳統特色食品食用。我國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確立糯玉米育種項目。2000年之前,我國並沒有“鮮食玉米”這一明確概念,一直將甜玉米、糯玉米等與高油、高澱粉、高賴氨酸等類型混稱為特用玉米。直至2002年,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制定國家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及審定辦法,提出應根據玉米的收穫物和用途,將玉米品種分為籽粒玉米、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3種類型分別進行試驗,此時“鮮食玉米”才被國家區試正式確定和發展起來。同時,我國鮮食玉米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以前,我國僅有2個鮮食玉米品種通過國審:蘇玉糯1號、滬玉糯1號。經“十五”到“十三五”4個五年規劃的科技攻關及產業推廣,2001-2019年我國鮮食玉米國審品種達226個,其中糯玉米(含甜加糯)141 個,占國審鮮食玉米總數的62.4%,種植面積也隨之快速擴大,此階段我國創製積累了大批優異種質資源,一批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也得以大面積推廣套用。
產業現狀
種植面積世界第一
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品種和市場是推動我國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兩個決定性因素,品種是創新驅動,市場則起帶動和引領作用。進入 21 世紀以來,我國育成的品種數量增多,品種產量、品質、抗性、適應性等也得到極大提高,產出投入比高,帶動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國鮮食玉米市場由一線城市滲透擴大到全國各地,市場需求量急劇增加,促使我國鮮食玉米面積快速攀升,由21世紀初的不足7萬平方公頃,發展至2020年已達134萬平方公頃以上,居世界第1 位。
發展糯玉米有顯著中國特色
將糯玉米作為鮮食玉米具有顯著中國特色。我國是糯玉米的起源地,種植糯玉米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糯玉米種質資源,創新選育出一大批優良糯玉米品種,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部分品種如京科糯2000、京花糯2008等實現向國際輸出,成為越南、韓國等東南亞一帶一路國家的主栽品種,如京科糯2000已占越南糯玉米種植面積的67%。京科系列糯玉米也已走向歐美等國家,受到當地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鮮食玉米種子及產品已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具有中國標籤,體現了我國在鮮食玉米種業和產業領域的絕對優勢。
品種類型呈現多樣化
我國鮮食玉米品種類型呈現多樣化,並各具特色。鮮食玉米不但要高產穩產、品質優良,還要在成熟期、籽粒顏色、果穗加工等方面不斷滿足生產和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如白色糯玉米是我國糯玉米的主色調,具有適應性廣、品質優、產量高的特點,目前在我國種植面積約 52 萬平方公頃,占糯玉米總面積的70%左右。黃色糯玉米是糯玉米的經典色,黃糯玉米在我國種植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5%左右。彩色糯玉米包括紫色、黑色、花色等,約占糯玉米總面積的15%左右,且穩中有升。甜加糯玉米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種鮮食玉米新類型,是目前我國鮮食玉米育種的一個重要方向。
市場呈區域特色化、四季周年供給
我國形成區域特色化、四季周年供給的產業格局。受傳統飲食結構影響,我國鮮食玉米在早期形成了 “南甜北糯”的種植和產業格局,廣東和吉林是最先發展的兩個鮮食玉米主產省。“十三五”以來,隨著我國新一輪種植結構調整,催生了黑龍江成為鮮食玉米北方種植大省,南方如雲南、廣西、四川等成為我國鮮食玉米種植省份,江蘇、浙江、湖北等成為中部主要種植省份。近年來,“大城市周邊”,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成為鮮食玉米生產和消費中心,如京津冀是鮮食玉米消費大市場,也是重要的研發創新中心,品種多向中高端發展,以甜加糯型為主,並且在全國多省市均設有種植基地,保障市場周年供給。與此同時,“南甜北糯”的格局也逐漸被甜、糯、甜加糯三足鼎立的分布模式替代。
典型種植區
北緯47°鮮食玉米黃金種植帶
北緯47°鮮食玉米所產區域位於中國北緯47°的松嫩平原地區,這裡是世界公認的玉米黃金種植帶,雨熱同期的氣候優勢、肥沃的黑土地等因素使這裡產出的鮮食玉米營養豐富,口感香甜,尤其具有膳食纖維含量高、含有花青素、低熱量、口感新鮮、低GI等突出特點。
北緯47°貫穿了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美國威斯康星州、加拿大阿爾伯特等世界著名農作物產地,有著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帶之一——東北平原。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位於此處,坐擁東北地區最肥沃的萬年黑土地。
夏季,充沛的降水讓土壤上層積累“上層滯水”,合適的溫度也讓茂密的草原化草甸和森林植被在大地上順勢生長,在冬季相對較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當地表植被死亡後,經過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而演化成黑土。大約每經過400年才凝結1厘米黑土,經歷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如今已經深達1米的黑土是全球0.1%珍稀的不可再生資源。
作為東北現存黑土地的核心黑土區,北緯47°的萬年珍稀黑土具有熱量高、透性好、質地輕、地勢平的優點,有利於規模化種植鮮食玉米;其有機質含量達36.2g/kg,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3倍,為種植優質的鮮食玉米創造了良好條件。年降水量500多毫米、水資源量近百億立方米、年日照2700小時、年均氣溫2-6℃、森林覆蓋率42%左右,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中國北緯47°成為鮮食玉米黃金種植帶。
發展趨勢
政策持續加力,帶動高質量發展
2016年農業部發布《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提出要擴大鮮食玉米種植;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提高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 1 號檔案均提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這表明從政策層面,我國會持續加力,支撐鮮食玉米綠色優質高效發展。
品種高端特色、營養強化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費者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期待,高質量產品消費將從少數群體轉向社會大眾,因此依靠科技創新,選育高端特色和營養強化型優質鮮食玉米是未來我國鮮食玉米的重要方向,以促進我國鮮食玉米產業不斷升級、綠色高效發展,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高端特色指產地高端,品種高端,即好看、好吃、營養、健康、特色、多用途,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協同創新。營養強化指品種的營養價值要高,可作為功能性補充食品,如高低脂高纖維、高花青素、高葉酸、高賴氨酸、高維生素等。
產品形式多樣化,品牌化
目前我國市場上鮮食玉米產品形式主要是鮮果穗銷售和速凍加工,其中鮮穗銷售量占鮮食玉米總量的60%~70%,速凍加工量占30%~40%。在城鎮化發展趨勢下,消費方式升級,自由市場取消,超市、生鮮便利店銷售成為主要方式,網際網路電商銷售平台快速崛起,因此,市場對真空包裝產品需求量上升。因鮮食玉米口感好、老少皆宜,玉米片、玉米飲料等鮮食玉米精深加工產品也將有所增加。
隨著市場消費升級、產業領域細化及電商、物流等新的銷售模式的出現,市場為鮮食玉米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但競爭也隨之加劇。因此育種、種植、加工等多個產業環節正向標準化邁進,如黑龍江一些企業可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結合遙感、地面物聯網感測器設備、人工數據採集等大數據支撐,把數位化生產套用於土壤監測、作物生長、農事管理、有機溯源等環節,實現規模化、精細化、高效率的種植生產和管理。根據《2022鮮食玉米消費趨勢白皮書》數據分析,隨著鮮食玉米產業的持續升級,未來將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發揮產業及產品的多元化特色,以“主食吃粗糧”“作為水果與代餐”等鮮明的特點吸引不同消費群體,提升市場競爭力。
銷售模式創新,產品銷往全球
當前鮮食玉米銷售類型有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批髮型銷售、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網際網路銷售、種植戶對用戶點對點銷售。其中批髮型模式正逐漸被網際網路和點對點銷售模式取代。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 +”的廣泛套用,網際網路電商、社群團購、社交電商銷售等將成為今後的新型銷售方式,可實現種植區周圍 24 小時內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供應,縮短了流通時間。另一方面,電商、物流等的快速發展,也促使了鮮食玉米的循環流通,如黑龍江一年一季種植的鮮果穗可通過電商、物流運輸到南方,遠銷至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各地,實現中國鮮食玉米在全球範圍內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