鮫(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鮫,漢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鮫
  • 拼音:jiāo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鮫 拼音: jiāo, 筆劃: 14
部首: 魚 五筆輸入法: qguq

基本解釋

鮫 jiāo 形聲。
字從魚從交,交亦聲。“交”本義指“位置相交”、“位置交錯”,引申指“較量”、“比武”。“魚”和“交”聯合起來表示“海中比武的優勝者”。
本義:海中比武的優勝者。特指:海鯊。
說明:本字的造字原理和方法與“”、“”、“”、“”等相同,請參考。
鮫
鮫魚〕即“鯊魚”。
鮫人〕神話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淚珠能變成珍珠,可織水成綃,亦作“蛟人”。
鮫綃〕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

詳細解釋

鮫 :動物名。海中鯊魚〖shark〗。如:鮫函(用鮫魚皮所做的鎧甲);鮫革(鮫魚皮製的革);鮫鱷(鯊魚與鱷魚);鮫綃(鮫人織的綃)。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古餚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餚切,𠀤音交。《說文》海魚,皮可飾刀。《山海經》漳水東南流注於睢,其中多鮫魚,皮可飾刀劒,口錯治材角。《注》鮫,鮒魚類也。皮有珠文而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述異記》魚虎老,變為鮫魚。《通雅》鮫,海鯊魚之最大者也。《本草》陳藏器曰:鮫魚出南海。似鼈無腳而有尾。一名沙魚,一名鰒魚。李時珍或言:本作𩵲,𩵲譌為鮫。鮫長丈許,腹有兩洞,貯水養子,一腹容三四子,朝從口出,暮還入母腹。《史記·禮書》鮫韅。《注》徐廣曰:鮫魚皮可以飾服器。《後漢·輿服志》皆以白珠鮫為𨭚口之飾。《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注》以鮫魚皮及犀兕為甲。
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注》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為官名也。
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注》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