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江

鮑江

鮑江,1968年出生,麗江市古城區人。納西族著名學者、人類學博士、影視人類學者、文字人類學者。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中國代表,兼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江
  • 外文名:Bao Jiang 
  • 民族:納西族
  • 出生地:麗江市古城區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
  • 畢業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 主要成就:納西族著名學者、人類學博士、影視人類學者、文字人類學者
人物生平,學術成果,主要貢獻,任免信息,

人物生平

曾赴德國、日本、英國、巴西等國大學及科研機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央民族大學獲人類學博士學位(2003年)。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第一期影視人類學高級研修班畢業(2000年)。
雲南省民族研究所獲民族學碩士學位(1998年)。

學術成果

  • 專著
鮑江,2017年,《你我田野:傾聽電影人類學在中國的開創》,民族出版社。
鮑江,2013年,《媧皇宮志:探索一種人類學寫文化體裁》,社科文獻出版社。
鮑江,2008年首版,2017年修訂版,《象徵的來歷:葉青村納西族東巴教儀式研究》,民族出版社。
  • 學術論文
鮑江,2015年7月,《電影人類學引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鮑江,2014年5月,《觀自在者:現象學音像民族志》,《雲南民族大學學報》。
鮑江,2013年3月,《文化多樣性及文化遺產實踐:西方視角與非西方視角》,《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鮑江,2007年11月,《在結構中吐納:從薩林斯與奧比耶斯科爾之爭說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鮑江,2001年3月,《西方人類學電影史述評》,《民族研究》。
鮑江、和品正,1999年1月,《金沙江流域中甸縣洛吉河岩畫》,《雲南民族學院學報》。
  • 影片
鮑江作品(製片、編導),2016年完成,《傅於堯與鄧桂芳:跨族通婚者的人生境界》,展映於《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委會2016年年會》。
鮑江作品(製片、編導、攝影、錄音、剪輯),2008年完成,《大自然的兄弟》系列片(包括《大家庭與小家庭》《蘑菇故事》《去縣城做白內障手術》《新年好》《魂兮回兮》),展映於《25th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第一屆視覺人類學與當代中國文化論壇》《2015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年會暨影視人類學學會獎評審》等。
鮑江、艾菊紅作品(編導、攝影、錄音、剪輯),2000年完成,《Dongba He》,展映於《Gottingen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ic Film Festival 2000》《Bilan Du Film Ethnographique 2001》《Beeld Voor Beeld 2002》等。

主要貢獻

研究領域有影視人類學、象徵理論、民族志、文化遺產、音像志。
代表作有《你我田野:傾聽電影人類學在中國的開創》(專著)、《媧皇宮志:探索一種人類學寫文化體裁》(專著+影片)、《象徵的來歷:葉青村納西族東巴教儀式研究》(專著)、《電影人類學引論》(論文)、《觀自在者:現象學音像民族志》(論文)、《傅於堯與鄧桂芳:跨族通婚者的人生境界》(影片)、《魂兮回兮》(影片)、《去縣城做白內障手術》(影片)、《大家庭與小家庭》(影片)、《新年好》(影片)、《蘑菇故事》(影片)、《Dongba He》(影片)等。
曾作為中方首席研究員主持中國與歐盟合作Co-reach課題“文化遺產在中國:變化的路徑,變化的任務”(2009年至2011年),主持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17屆世界大會影展中國單元“相處之道”(2013年)。

任免信息

2018年7月,在巴西舉行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18屆世界大會期間,經各國影視人類學代表投票選舉,納西族著名學者鮑江當選為新一任國際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任期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