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壩

鮑壩位於泰州東城河與老東河交界原鮑壩壩址處,因鮑壩而定閘名。
鮑壩又名鮑家壩,道光志記載較簡,僅為:“鮑家壩:東門外,東北隅,舊名東河壩”。其東河壩之名,緣於此壩壩址實際是在老東河接近城河的河段上。其壩可能建於明洪武年間,與東壩、西壩同時主要用以控制上、下河水位。清順治年間,在此設檔收稅。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洪水壩決,再築。道光元年(1821年)7月複決,又修築。鮑壩汛期一倒,對下河威協太大,故屢倒屢建。光緒六年(1880年)“夏旱,鮑壩附近莊民要求開壩,以便灌溉。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曾有人稟請在鮑壩、滕壩兩處購備機器拖絞船隻翻壩,未果。民國十二年壩又崩決,釘樁堵閉。1954年大水,在鮑壩北加築土壩,使鮑壩壩體頂寬達7米、壩高6.1米,壩長39.5米,其後堵閉不開,直至建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