鮁(漢語漢字)

鮁(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鮁,漢語二級字,讀作鮁(bà),魚名,即馬鮫,身體側扁而長,性兇猛,生活在海洋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鮁
  • 拼音:bà
  • 繁體:鮁
  • 部首:魚
  • 五筆:QGDC(86),QGDY(98)
  • 倉頡:NMIKE
  • 鄭碼:RGXS
  • 字級:二級(5525) 
  • 異體字:䰾
  • 注音:ㄅㄚˋ
  • 結構:左右
  • 統一碼:9C85
  • 區位:8649
  • 電碼:9641
  • 造字法:形聲:從魚、聲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鮁bà(ㄅㄚˋ)
1、〔鮁魚〕身體呈紡錘形,生活在海洋中,可食,亦是魚肝油的重要原料。亦稱“藍點鮁”、“馬蛟魚”、“燕魚”。
基本詞義
◎ 鮁 bà
〈名〉
馬鮫屬( Scomberomorus )幾種鯖的任一種 [Spanish mackerel]。也稱“馬鮫魚”。體側扁,長達1米多。銀灰色,具暗色橫紋或斑點。常群集作遠程洄游。中國沿海均產。
基本詞義
◎ 鮁 bō
常用詞組
鮁鮁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鮁【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集韻》《正韻》𠀤北末切,音撥。《說文》鱣鮪鮁鮁。○按《詩·衞風·碩人》作發發。《類篇》或作鱍。
又《廣韻》房廢切《集韻》符廢切,𠀤音吠。魚名。
又《集韻》普活切,音潑。魚游貌。
又《集韻》蒲撥切,音跋。魚名。似鯉而赤。
說文解字
鮁【卷十一】【魚部】
鱣鮪鮁鮁。從魚犮聲。北末切
說文解字注
(鮁)鱣鮪鮁鮁。從魚。犮聲。北末切。按毛詩鱣鮪發發傳曰。發發、盛皃。音義雲。補末反。韓詩作鱍。是作鮁者非毛、非韓。不可信。又不言其義篇、韻皆無鮁字。其可疑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