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書中充滿了詩意,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有著詩人的情懷、氣質;詩貫穿了他的一生。只要不脫離當時的背景,那么即使是在他反對和批駁一些詩和詩人時,也能發現他對詩的愛和嚮往。他曾經不斷地向古代中國詩人、近代的外國詩人,尋找認同和借鑑。他的心屬於被侮辱、被壓迫的底層民眾。他的心是敏感的,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傷害,他是那個時代最孤立的,也是最強大的人。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作者,目錄,
圖書信息
ISBN: 9787508731155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 元
作者
郝永勃,1964年12月生於淄博,原籍濰坊。淄博晚報副總編,山東省作協全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集:《彼岸》、《七月沙堡》、《平民詩篇》。散文集:《魯迅肖像》、《金蘆笛》、《心事錄》、《美術大師雕塑》、《音樂大師塑像》、《文學大師畫像》、《眾樹合唱》、《童年記趣》。
目錄
肖像之一
我想寫一本有關魯迅先生的書,已很久了;我也知道有關先生的傳記和論文,都太多了;以我現在的閱歷和學力,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清楚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只有寫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我想知道他的詩、小說、散文、散文詩、論文、翻譯、文學史、雜文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下產生的,我想了解背景和根源。
肖像之二
魯迅先生的書中充滿了詩意。他是一位真正的詩人他有著詩人的情懷,氣質。
肖像之三
他的小說反映了一個時代,總結了一個時代,濃縮了一個時代。生與死,愛與恨,誠實與虛偽,對舊事物的埋葬,對新生的求索。他的《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本小說集,短則千餘字,長不過幾萬字,達到了小說所能產生的強烈的震撼社會的效果。誰讀他的小說時,心靈沒有被震撼過?
肖像之四
1924年,是他情感變化最大的一年,不幸一直折磨著他。他的心情低沉、苦悶、悒鬱,他的那些散文詩的基調,與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萊爾的《巴黎的憂鬱》有某種相似。
肖像之五
在一個生疏的環境裡,他重溫了那已逝的美好時光那因家族的衰敗而失去了的百草園,那些像入形的植物,那些可愛的昆蟲,那些傳說中的神話故事,都孕育著無窮的樂趣。都曾給予他不盡的美感。
肖像之六
那一年,他18歲,他所見到的一切,開闊了他的眼界。多學了一些科學方面的知識,也是使他比那些一味復古的人清醒、明智的一個原因吧。
肖像之七
在那時的中國,能讀書識字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在那種背景下,需要的是啟蒙教育,以喚起沉睡的國民。所以,作為藝術的、宣傳的工具,連環畫自然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肖像之八
從他後期的雜文寫作中,也能看出,他是非常重視翻譯的。通過文藝的形式,他不斷引進、介紹著外國的科學、民主思想、革命的經驗和教訓。
肖像之九
從他抄寫、輯錄、校勘的古籍中,也可以理出一條思路。一個人如果沒有下過那種硬工夫,就不會有他那樣的成就,那是一種苦功,是經過長時間知識的積累和沉澱所達到的境界。
肖像之十
在這之前,他守著沒有愛情的婚姻,無奈地妥協過,默默地承受著內心的苦楚。他看清了那來自背後的重負,還有那些躲在陰暗處的卑鄙之徒,那些惡意的流言、誹謗、中傷,來自反面的壓力,使他更加堅定了愛的決心,他要打消那些顧慮,那些障礙。
肖像之十
每個月,他都要給母親、給家裡寄點錢、信,或其它什物。1917年1月30日下午,他的日記里寫有給家裡寄100元,為一月開支。他那時一個月的收入已到了300元。
肖像之十二
他雄辯地駁斥了黑暗時代里的種種異端邪說,抨擊著瀰漫世間的鳥煙瘴氣,他睿智的演講,“給聽眾如飲醇醪,如服清涼散”的感覺。
肖像之十三
他將看電影當作一種有益的遊戲。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往往選擇適宜於兒童心理特點的科幻、卡通片走進影院,他希望能獲得輕鬆的感受;但走出來的時候,卻往往還是沉重的。
肖像之十四
作為一位學貫中西的大作家,他的一生都在嘗試和變革中,他幾乎走遍了文學的各個門類,最終選擇了雜文——這種在當時最直接、最明智、最具有社會批判功能的文學形式,也即小品文。
附錄1
走進故居,在東面的一間展室里,我還看到一盞高座煤油燈的照片。有一段文字介紹說,在那盞燈下,魯迅寫作著譯二百餘篇,每當朋友、青年來訪,他總是手持此燈在院中迎送。
附錄2
魯迅故居是冷清的,魯迅公園是喧譁的,魯迅墓地是寂寞的。魯迅的書是堅實耐讀的。
附錄3
對自己了解越深,對讀者的了解往往也越深。以其智,以其勇。時時剖析自己的人,似乎也是在剖析他人。人性有相近的弱點,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揭示出來,以喚起共鳴、引起警示。
參考書目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