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主義

“魯賓主義”的經濟理論要點大致意思是:借債人要對他們所借債務負責,債主也要為能否收回出藉資金承擔責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賓主義
  • 外文名:Rubin Doctrine
由來,案例,中美陷入魯賓主義的雙方,中國對策,

由來

1999年,在具有傳奇色彩的羅伯特·魯賓辭去美國財長職位前夕,他當時的下屬、現任美國財長蓋特納一時興起,作為告別禮給他歸納總結出所謂“魯賓主義”的經濟理論。該理論的其中一個要點,大致意思是:借債人要對他們所借債務負責,債主也要為能否收回出藉資金承擔責任。

案例

中美陷入魯賓主義的雙方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一些美國右翼人士就主張:危機之所以爆發,國際經濟失衡是主因,而中國的貿易盈餘、高儲蓄率以及對美國的大量借債,則加劇了美國的問題。在此次美債糾紛中,一些美國政客更叫囂:既然是中國的錢,那就沒必要還。
美國前財長魯賓美國前財長魯賓
蓋特納坐上了魯賓當年的職位,儘管他在公開場合均斷然否認美國有違約之虞。但他十年前歸納的這個魯賓主義理論,以及美國主權信用破天荒被降級的事件,卻應提醒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債權人:現實很殘酷,債主很兇險,萬一美國債務難以為繼,中國責任豈容推卸?
借債借出了禍害,中國如果有一天“被自願”地捲入美國的債務危機,損失可比現在深陷希臘危機的私人債權方嚴峻得多。畢竟,中國光美國國債就有1.1萬多億美元、美國機構債3000多億美元。

中國對策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現實卻是:強勢的借債人有耍賴的跡象,而且還理直氣壯。那么,債主該怎么辦?處於被動局面的中國,當前主要有三種選擇。
對策一,努力要債,收回本金。
對策二,繼續放債,求得心安。這其實正是中國目前的做法,既然兩國“風雨同舟”,美國破產,中國也受難,那就繼續再對美國放債。美國高興,中國決策層也省心。
對策三,緩購債,多元化,降風險。繼續大舉購債不智,想收回本金也難如登天。唯一的可能,就是採取“中間辦法”,美債仍要買,但儘量少買;多元化必行,步伐要加快。只有這樣,方能儘可能地維護中國利益,也不至於因此和美國徹底鬧翻,導致更大損失。
“中間辦法”能否成功,其實考驗中國的三項能力:一是考驗中國的投資能力。即在多元化方面,能否購買到真正的優質資產,能否確保外匯儲備安全並增值,如果購來的都是垃圾資產,那還不如美國國債保險。二是考驗中國刺激內需的能力。要改變這種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就必須有真正有效的措施刺激內需,同時加快金融改革,避免賺錢為美國做嫁衣。三是考驗中國的外交能力。中國擁有龐大美國國債,這是中國的負累,但也是美國的弱點。在與美國的博弈中,我們能否將之化為中國的籌碼,而不總是成為被美國要挾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