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斷塊

魯西斷塊的結晶基底,只包括下太古界的一部分,由深變質和強烈混合岩化的泰山群雜岩組成,同位素年齡測定為24億年左右,褶皺十分強烈,多為線狀、倒轉及等斜緊密褶皺,軸向北西,向西南褶皺逐漸減弱。

相關資料,參考文獻,

相關資料

沂沭斷裂帶內軸向大致與斷裂走向一致,為北北東向。蓋層發育較全,包括下古生代到石碳~二迭紀的典型地台型碳酸鹽建造。但海侵範圍從未越過沂沭斷裂帶東界,反映沂沭斷裂帶在古生代成帶活動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 由於中生代強烈構造差異活動,使這個完整的塊體發生了複雜的破裂分異,大致分異成3部分:印支期褶皺—逆沖推覆構造、燕山中期NNE軸向的隔槽式箱狀褶皺和燕山晚期NW、NNE向共軛正斷—走滑斷裂。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前10條
參考文獻
1吳福元,孫德有;中國東部中生代岩漿作用與岩石圈減薄[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2劉明渭,張慶玉,宋萬千;山東省白堊紀岩石地層序列與火山岩系地層劃分[J];地層學雜誌;2003年03期
3牛樹銀,胡華斌,毛景文,孫愛群,許傳詩,侯泉林;魯西地區地質構造特徵及其形成機制[J];中國地質;2004年01期
4許志琴,張巧大,趙民;郯廬斷裂中段古裂谷的基本特徵[J];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82年00期
5張岳橋,趙越,董樹文,楊農;中國東部及鄰區早白堊世裂陷盆地構造演化階段[J];地學前緣;2004年03期
6朱光,王道軒,劉國生,牛漫蘭,宋傳中;郯廬斷裂帶的演化及其對西太平洋板塊運動的回響[J];地質科學;2004年01期
7朱光;王勇生;王道軒;牛漫蘭;劉國生;謝成龍;;前陸沉積與變形對郯廬斷裂帶同造山運動的制約[J];地質科學;2006年01期
8徐樹桐;陶正;陳冠寶;;再論徐(州)-淮(南)推覆體[J];地質論評;1993年05期
9朱光,牛漫蘭,劉國生,王道軒,宋傳中;郯廬斷裂帶早白堊世走滑運動中的構造、岩漿、沉積事件[J];地質學報;2002年03期
10許志琴,張澤明,劉福來,楊經綏,李海兵,楊天南,邱海峻,李天福,孟繁聰,陳世忠,唐哲民,陳方遠;蘇魯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折返構造及折返機制[J];地質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