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棉522
- 育種者:山東棉花研究中心
- 作物名稱:棉花
- 品種來源:K836(母本)/8891選系(父本)
- 審定編號:魯審棉20170041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宜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魯棉522的母本轉Bt基因抗蟲棉K836是從中棉所12×K638的後代中選擇育成,父本8891選系是採取優中選優的策略,經過多年篩選,於2003年在不抗蟲的品種資源圃晉20中選育出的1個優質系。2005年山東棉花研究中心以K836為母本,以8891選係為供體父本進行雜交,以K836為輪迴親本,在海南和臨清連續回交3代,綜合考量高產、優質、早熟等指標,於2009年選出了6個穩定的高產、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系。2010一2011年多地品比,選出綜合性狀最為全面的魯棉522。2014年、2015年先後參加山東省棉花區域試驗,2016年參加山東省棉花品種生產試驗,於2017年5月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魯審棉20170041。
特徵特性
- 生物學特性:屬轉基因中早熟品種。出苗較快,中後期長勢較強。植株塔型,莖稈粗壯多茸毛。葉片中等大小,葉功能較好。鈴卵圓形、中等大小,吐絮暢。區域試驗結果:生育期121天,第一果枝節位6.7個,株高107厘米,果枝數13.9個,單株結鈴20.2個,鈴重6.2克,霜前衣分41.7%,籽指10.6克,霜前花率93.3%,僵瓣花率4.3%。
- 纖維品質:2014—2015年經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校準):魯棉522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1毫米,斷裂比強度29.4牛每特克斯,馬克隆值5.1,長度整齊度指數84.6%,紡紗均勻性指數135.8.
- 抗病性:2014一2015年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抗病蟲性鑑定:抗棉花枯萎病,耐棉花黃萎病,高抗棉鈴蟲。
產量表現
在2014一2015年全省中熟棉花品種區域試驗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分別為313.3千克、305.2千克、135.6千克和132.4千克,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8號增產2.0%、2.9%、5.1%和6.0%;2016生產試驗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分別為281.6千克、263.7千克、117.9千克和110.9千克,分別比對照魯棉研28號增產6.2%、9.4%、8.2和11.2%。
適宜區域
魯棉522適宜在山東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棉品種種植利用。
栽培技術
- 精量播種,減免間定苗:魯棉522種植密度有很好的適應性。採用精播機,每公頃播種脫絨包衣種子15—22.5千克。齊苗後人工放苗,以後不再間苗或定苗,可以確保6—9萬株/公頃,產量與傳統種植相當。
- 合理密植,簡化整枝:魯棉522屬早髮型品種,播種期由4月中下旬推遲到5月上旬,通過適當晚播減少伏前桃、爛鈴。通過提高密度(7.5—9.0萬株/公頃)和科學化控有效抑制葉枝的生長發育,可以實現減免整枝。2014—2016年連續3年大田試驗結果發現,採用魯棉522晚春播(5月5日前後)等行距(76厘米)種植,合理密植(7.5萬株/公頃),地膜覆蓋(膜寬120厘米,一膜2行),並結合簡化整枝(只打頂,以後不再整枝),每公頃節省用工2個左右,比常規栽培模式增產8%左右,霜前花率在85%以上。
- 簡化施肥,減少中耕:黃河流域棉區氮肥使用量每公頃以195—270千克為宜。其中每公頃產籽棉3000—3750千克的中低產田,施氮量為195—225千克;每公頃產籽棉3750千克以上的高產田,施氮量為240—270千克。簡化施肥是棉田輕簡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結合生產實踐和節本增效的要求,黃河流域棉區採用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施肥次數減為1次,緩控釋肥與速效肥基本為等量等效,較傳統施肥方式,節省施肥用工50%。中耕次數減為1—2次,盛蕾期中耕1次,結合中耕開展破膜、培土等。根據降雨和雜草發生情況,還可於苗期行間中耕1次。
- 機械打頂:棉花打頂是生產管理必不可少的環節,常規人工打頂費工費時;機械打頂是農機農藝融合的核心技術之一。2016年7月,以魯棉522為試驗材料,利用南京農機化所莖秤類收穫機械創新團隊研製的“3MD-4A2型"棉花打頂機,在山東臨清開展了大田試驗。結果表明,在滿足棉花機械打頂農藝要求的前提下,機械打頂大幅度提高了棉花打頂效率,機械打頂和人工打頂的籽棉產量相當。
- 化學脫葉催熟,集中摘拾:10月初且氣溫穩定在18—20℃,田間吐絮率在60%以上時,採用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300一450克/公頃和40%乙烯利水劑2250—3000毫升/公頃,混合噴施葉面,噴藥2周后人工集中摘拾,2周后再摘拾1次即可。有條件的地方提倡采棉機一次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