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
該院現開設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和漢語言兩個本科專業,生源來自20個省,文理兼招。現有在校本科生1677人,其中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專業1590人,漢語言專業87人。在校研究生98人。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專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全日制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等形式培養了上萬名具有較高素質的中國小語文教師,已成為山東省基礎教育的一台具有較高效能的工作母機。自上世紀80年代煙臺市被確定為國家基礎教育實驗區以來,該院擔負起為其培養語文骨幹教師的任務,為實驗區各類學校輸送了兩千多名合格教師,有力地支持了實驗區基礎教育的建設與發展。該院畢業生已遍布山東省,特別是魯東地區中國小,已成為山東省語文教師隊伍中的骨幹力量,為山東省、特別是魯東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社會廣泛歡迎和上級領導的多次表揚。2006年本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在辦好師範教育基礎上,該院積極投身國家語文現代化建設,根據國家人才需求,大力發展語文套用教育,1999年率先在山東省開辦漢語言專業,文理兼招,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言文字套用、中文信息處理、涉外語文教學和涉外語文工作的專門人才。同年該專業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改革試點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該專業在該院專業建設與發展過程中,以其現代化建設特色,在傳統中文專業改造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帶動和促進了傳統專業的現代化適應性改造和建設。畢業生以 “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規格受到普遍歡迎。2005年12月省教育廳對本改革試點專業進行了鑑定驗收,認為本專業在全國同類院校中達到了先進水平,在某些方面已處於領先地位。本專業2006年被評為校級品牌專業,2007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至此,該院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和漢語言兩個本科專業全部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該院這兩個專業既具有很強的專業親合力,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專業特點,互為依託,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專業結構和專業優勢,產生了良好的辦學效益,成為在社會上具有良好聲譽的專業組合。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適應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較好,競爭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受到廣泛歡迎,應屆畢業生平均年底就業率達95.2%。同時,在教學中還形成了良好的文學創作傳統,培養了以張煒、矯健為代表的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有一定影響的“魯東大學作家群”。
多年來該院立足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是魯東大學最早開始培養研究生的院系之一。現開設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藝學等碩士研究生專業和語文教學論研究方向,研究生培養質量得到了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已有一部教材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優秀研究生教材,每年有一篇學位論文被評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畢業研究生專業基礎紮實、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受到相關單位好評。學院正在按學科建設規劃積極籌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
該院自1989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先後有日、俄、韓等國家數百名留學生來院學習,教學中創建了留學生“雙軌制”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率,受到留學生歡迎。該教學法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師資隊伍
該院現有教師86人,其中專任教師67人,兼職教師18人,外籍教師1人。專任教師中65人具有主講教師資格,占專任教師總數97%。專任教師中有博士25人,碩士2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講師23人,助教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師占57%。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省科技拔尖人才、全國優秀教師、省高校教學名師、省級和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等共15人。該院還聘請北京師範大學王寧教授、微軟亞洲研究院黃昌寧教授等校外專家多名,定期在該院開設名師講壇。
該院設有漢語言文學教育研究所、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辭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採取以項目組隊伍的方式,以該院教師為主體組建開放式研究隊伍,積極開展專業科學研究。設有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中國現代文學、文藝理論與比較文學、現代語文學、思想品德教育等七個教研室,每個教研室和二級學科都已配備了高學歷、高職稱、具有較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做到了所有主幹課程由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擔任主講教師。
該院重視師德建設,重視教師專業進修,採取在崗全員進修、“借爐煉鋼”、合作項目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同時努力辦好“名師講壇”,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提高教師隊伍中的高級專家成分。漢語言文學院基本建成了一支有師德、懂教育、業務精、能力強、愛崗敬業、勤奮進取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成功獲批“山東省漢語國際推廣研究中心”。
教學改革
該院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在教學觀念,教師隊伍、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課程設定、教學手段與教學條件現代化建設上下了很大工夫,近五年獲省、校級教改項目34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71篇,獲得省、校級教學獎勵22項,其中省級4項。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教學現代化建設方面已走在同類院系前列。學院先後接待了十餘所兄弟院系專題考察訪問,兩次在全國高校專業和學科建設專題研討會議上做交流發言。全國文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委員、教育部高師面向21世紀教改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召集人、北京師範大學王寧教授一直關心學院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多次親臨指導,認為 漢語言文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一個能夠體現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學體系,建立了較完善的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對新型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4年7月原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總督學、國家語委主任柳斌同志視察漢語言文學院專業和學科建設工作時,充分肯定學院教學現代化建設工作,並為學院題詞“愛我語文、愛我文化、愛我中華”,勉勵學生繼續努力。
該院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1、在培養模式改革和建設上,建立了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專業、漢語言專業通用教學平台,該平台由通用基礎、專業基礎、專業拓展三級組成,逐級擴展,有分有合,使這兩個有親和力的專業形成互為依託,優勢互補的結構關係,在落實“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原則、滿足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對中文人才規格的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上有所創新,走到了全省同類學校文科改革的前列。
2、在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上,建立了 “四·四”輻射型課程設定體系,以專業必修課為核心組成了四個課程群模組,按照基礎課-骨幹選修課-拓展選修課-專題研究四個層面組織教學,以保證夯實基礎,拓寬口徑,提高素質。該體系2001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同時,為了保證該課程體系高質量運轉,制定長遠規劃,狠抓課程建設,現已建成 10門校優質課,5門校精品課,兩門省精品課,精優課程已占基礎課的88.2%,基本實現了基礎課程的精最佳化。
3、 在教學內容改革和教材建設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修訂和完善教學大綱,結合課程建設,制定了由課本、必讀文選和參考文獻組成的三級教材體系,並通過該院教學區域網路有效使用。為了加強學生外向型特色培養,根據專業特點,從1996年開始有計畫地建設雙語課程,培養雙語教師,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外籍教師。現已落實10門雙語課,多數課程已確定一定數量的外語閱讀資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在教學條件建設和教學手段改革上,建立了中文信息處理實驗室、語音分析實驗室、漢語漢字認知與教學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CAI實驗室,並建有電子閱覽室、電子自修室、多媒體教室等多個功能室,實驗室面積近千平米,設備總值512萬元,為開展現代化教學提供了實驗和實訓的所需條件。同時在網際網路上開發了該院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v-server網站,建成了由教學資源(講義、課件、視頻、資料)、教學互動交流(教學論壇、網路作業、寫作園地、教學信箱)、教學評價(評教評學系統、考試系統)三大模組組成的完整的電子網路教學平台。在該平台上,該專業課課有網站,教師人人有自己的教學網點,有公開的教學信箱。該院已有30多門課程建立了電子教學軟體包。通過電子化把課堂延伸、教師延伸、互動學習、自主學習等方面落到了實處。
5、在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上,建立了課程實踐和綜合實習體系,1996年以來與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市海陽市共建了教育實習基地。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6、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革上,加強了考試學研究,建立了網路考試系統,2002年首先在現代漢語課考試上進行實驗,獲得了成功。該項成果2004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科學研究
該院高度重視學科建設,根據形勢發展和該院實際制定了以二級學科建設為基點,以提升一級學科整體水平為目標,以“三重點”建設為龍頭,帶動專業教學與科研全面發展的發展規劃,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校級三級學科團隊。國家級團隊以教育部漢語辭書研究中心為核心,該中心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力爭建成辭書領域具有國家水平和世界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機構。省級團隊以山東省“十五”、“十一五”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為核心。校級團隊以校重點實驗室中文信息處理、校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文藝學、文獻學等學科為核心。這些學科已具有承擔國家級教學科研項目,開展國際國內科研協作和學術交流的資質,取得了較高的學術成績。近五年漢語言文學院學科建設經費達335萬元,重點學科數量已達所在一級學科內二級學科總數的62.5%。近五年發表論文416篇,出版專著71部。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與科技開發項目39項,其中國家社科規劃項目2項;國家863工程課題1項,國家973、863工程子課題8項;省社科規劃項目、省古籍整理項目、國家語委、國家漢辦等省部級項目16項,省教育廳等廳局級項目12項。該院有45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17項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
學院專業
1.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時代需求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與人的個性和諧發展,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有機結合,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語言、文字工作者。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漢語史(或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語言學概論、中文信息處理、文學概論、寫作、現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史、比較文學、語文教學論、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獻學、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文化概論、民間文學、文藝心理學等。
2.漢語言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漢語及漢語言學、中國文學等方面的系統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機關企事業相關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從事語言文字管理及語言套用方面實際工作及漢語言文字的教學、科研、對外漢語教學(涉外語文教育)、涉外文秘、中文信息處理的語言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國語語音、漢字與正字、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文信息處理、文學概論、寫作、現代文學史、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歐美語言學、現代漢語方言調查與研究、音韻學、訓詁學、中國語言學史、邏輯、計算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秘書學、廣告設計、韓國語等。
3.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水平、理論修養和藝術鑑賞能力,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創作、製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和文化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藝術攝影、播音主持、撰稿、編劇、製作、新數字媒體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傳播學、電視藝術概論、戲劇藝術概論、中國戲曲、影視作品分折、視聽語言、電視節目製作、色彩學、攝影技術、照明技術、電視節目策劃、紀錄片創作、廣播電視節目主持、影視劇作、影視數字製作技術、電視節目編輯、電視播音與主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