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古埠村

魯古埠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09′,北緯36°41′。南臨黃海,海岸線東以沙嶺(原娘娘廟古址)為界,與旅遊度假區相鄰,西與海豐村海岸相接,全長約3公里,南靠羊角泮海口港灣,北與台子上村接壤。轄區內有煙臺山,古為軍事要衝,山頂有明戚繼光平倭所建烽火台遺址,村西有兵寨遺址。隸屬大閻家鎮。全村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4.7公頃,灘涂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3。自古以來以農業為主,漁鹽業次之。2002年,全村有800戶,222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古埠村
  • 面積:約7平方公里
  • 人口:2225人
  • 耕地:244.7公頃
概況,組織建設,

概況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劉姓由彭城(今徐州)遷來定居。因村南有海灘港溝和羊角泮埠頭,故命村名鹵溝埠。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劉和又從彭城遷來,初在遲家莊落腳,當其知道與鹵溝埠村劉姓是彭城的同宗,故也移居鹵溝埠村。後來本村在北京經商的人來往通信,嫌故鄉村名太俗,便以古代魯國之“魯”字代“鹵”,並取其諧音改為魯古埠村。原住戶劉姓後代繁衍不旺,遷往後店村,民國年間(20世紀40年代劉姓十三世)斷後絕支。今魯古埠村劉姓,系劉和後裔,屬漢族,其它有祁、宋、王、張、李、蘇等姓。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3年農曆六月,劉維新經李家村李洪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被捕入獄,1937年獲釋後自行脫黨。1940年,李忠厚、張元庚來村發展劉澤生、劉春芝、劉春發、劉立忠、劉積香等入黨。1943年8月,建立了第一屆黨支部,書記劉立忠,組織委員劉春芝,宣傳委員劉仲生。1944年3月,第二屆黨支部成立,書記劉春芝,組織委員劉立忠,宣傳委員劉涵海。1947年,清除了佛教會副總領劉仲生出黨,建立了第三屆黨支部,書記劉樹國。1948年9月,劉樹國隨軍南下後,有劉守欣、劉立忠、劉鳳騰、劉立忠、劉進文、劉鳳騰、劉進文、劉梁海、劉維早、劉占國、劉日早、劉慶緒先後擔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9個,黨員85名。黨支部多次榮獲縣、鎮先進黨支部光榮稱號。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設立村政府。當時本村的新政權被地主分子所竊取,大地主劉鳳池當上了村長。1943年4月,在龍山區工作組曲臣支持下,以共產黨員劉立忠為首,組織貧下中農清算了劉鳳池的帳目,建立了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新政權,共產黨員劉春發當上了村長。新政權發動民眾,組織職工、佃農進行了減租減息鬥爭,發動青年參軍支前。1944年11月趁選舉之機,新政權被佛教會顛覆,村長換上佛教會員劉志道,佛教會頭目劉學功當上了公安員,國民黨員劉涵海當上了民兵指導員。1945年佛教會龍山暴動平息後,劉涵海被清除出黨。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先後有劉鳳池、劉春發、劉志道、劉樹國、劉立忠、劉鳳騰、劉成海、劉春江、劉本遠、劉慶緒、劉振亮、劉慶緒、劉維早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劉慶緒當選首任直選村民委員會主任。2002年5月,劉維早當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