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大閻家鎮下轄村)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建村於小片鹼灘上,故命名小灘村。因與留格莊鎮小灘村重名,1981年取“海、農豐收”之意,改名為海豐村。

海豐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41′。東與魯古埠村為鄰,西與大閻家村相連,北與胡格莊接壤,南臨黃海。隸屬大閻家鎮,距鎮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6.7公頃,蝦池40公頃,南沙嶺4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蔬菜。水產養殖主要有對蝦等。 2002年,全村833戶,2220人。有孫、包、譚、代、李、張、傅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豐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大閻家鎮
  • 面積:5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46.7公頃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解放後,成立小灘國小。1962年,成立小灘完小,後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210人,其中1人考入清華大學。 人民生活解放前,多數年份村民人均糧食僅100公斤左右,收入不足100元。2002年,村民人均糧食400公斤,全村人均存款700元,有運輸車200多輛,機車300多輛,電話500餘部,彩電600餘台,電冰櫃300餘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街道不齊。“旱天白茫茫,澇天水汪汪”是過去村莊的真實寫照。1992年,村統一規劃。到2002年,修大街4條,街道寬敞整齊,路面光滑乾淨;人均住房24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0年,投資17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8年,村集體投資40餘萬元,全村用上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孫世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3年,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土改複查鬥爭,組織支前隊100餘人次,部分人隨軍參加了淮海戰役。1947年,有30多人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8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80名。曾有孫世之、譚洪禮、孫孟之、孫孟孝、孫永振、孫喜君、孫瑞彬、孫秀軍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8月,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先後有孫桂浩、孫永兆、孫永仙、孫永儉、孫德岐、孫仁寶、孫秀軍、孫永振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1999年5月,支部書記孫秀軍當選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5月,孫永振當選為村委主任。村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先進單位、科普村。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