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語音系

魯凱語音系(Rukai phonology)為魯凱語之音系。而其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適當的Unicode符號來標示。在台灣南島語的書寫系統的訂定上,元輔音之音系表原則上都是先“發音部位”(橫列)、後“發音方法”(縱列)、再考量“清濁音”,來訂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構。

語言分區,元輔音,

語言分區

萬山魯凱語是分歧性最高的魯凱方言。李壬癸院士(2001)將魯凱語分為幾個分支如下:
  • 魯凱語
  • 霧台 (Budai)
  • 大南 (Tanan;亦稱 Taromak)
  • 馬加 (Maga)
  • 多納 (Tona)
  • 馬加–多納
  • 霧台–大南(主要魯凱語)
  • 萬山 (Mantauran) 250–300人
  • (主要分支)
李壬癸院士認為魯凱語是第1個從原始南島語分裂出來的南島語言。下列為李壬癸院士所評估出來的台灣南島語的分裂時期。Li (2008:215)
  1. 原始南島語:公元前 4,500年
  2. 魯凱語:公元前 3,000年
  3. 鄒語:公元前 2,500年 (大約在公元前 1,000年分裂為北鄒語群及南鄒語群)
  4. 其他大多數台灣南島語分裂時期:公元前 2,000年 至 0年
  5. 西部平原台灣南島語:公元 1,000年

元輔音

大多數的魯凱語方言有4個元音,以及翹舌音和齒間音(Interdental consonant)等輔音。同樣霧台魯凱語有4個元音,/i ə a u/。/ə/不是一個schwa(schwa)音,而是一個全元音。字詞在音位上是以一輔音加上一回聲元音(echo vowel)來結尾、回聲元音屬於/i ə u/其中之一, 而不是如形態音位的(morphophonology)的元音經常在派生上遺失掉。當詞幹最後的元音是/a/時須用/ə/。
霧台魯凱語輔音為:

雙唇音
齒齦內音
齒齦音
捲舌音
硬顎音
軟顎音
鼻音
m

n


ŋ
爆破音
p b

t d
ɖ

k ɡ
塞擦音


ts



擦音
v
θ ð
s



顫音


r



近音
w

l
ɭ
j

排灣語中文的影響下,年輕一輩有時發 /ð/ 音為 [z] 音。在大南魯凱語(Tanan)里,年輕一輩同樣地融合 /s/ 音及 /θ/ 音為 [s] 音。
在萬山魯凱語(Mantauran)里,清塞音含有擦音於:*b 對 /v/,*d 及 *ɖ 對 /ð/,和 *g 對 /h/ 等之情況中。此些語音現象的研究來自齊莎莉的發表論文(Zeitoun 2007)。總的有輔音 15 個、及元音 4 個如下:
  • 15個輔音,寫為 p, t, k, ’, v, s, h, dh, c, m, n, ng, l, r, lr
  • 4個元音,寫為 a, i, e, o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