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壬癸(1936- )語言學家。台灣宜蘭人。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語言學文學碩士,夏威夷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客座研究員、教授等職。1970年以來,專力從事台灣土著語言調查與研究,曾主持“台灣南島語言調查研究”、“台灣土著語言的比較研究”等專案科研計畫,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著有《魯凱語結構》、《魯凱語資料》、《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等。2000年,為了抗議“通用拼音”作為中文譯音拼音系統的決策過程不尊重專業,身為“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研究員的李壬癸憤而辭去“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職務。在南島語言研究界素享國際盛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壬癸
- 籍貫:台灣宜蘭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36年
- 職業:教育 教授
- 畢業院校:台灣師範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等
人物簡介,人物年表,學術貢獻,學術評價,學術榮譽,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李壬癸博士,1936年出身於宜蘭的農家,因為家庭經濟欠佳,中學時代就常需靠打工賺取學費,大學只能上全部公費的台灣師範大學(考進第一志願,英語系),出國留學都是全額獎學金(碩士)或助教獎學金(夏威夷大學博士)。
他在台灣國內任教過的學校依序為:建國中學、北二女(後改名中山女高)、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在國外曾在新加坡南洋大學教過一年,並先後在夏威夷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康乃爾大學擔任過短期的客座教授。除了研究和教學以外,他所擔任過的行政工作包括中研院史語所語言組主任、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所長(第一任)、中研院史語所副所長、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主任(第一任)、台灣語言學會會長(第一任)。
人物年表
1936年出身於宜蘭的農家,因為家庭經濟欠佳。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48級,台灣省立宜蘭中學(今宜蘭高中)
1963年-1967年,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講師。
1973年-1974年,新加坡南洋大學語言中心助理教授。
1974年-1976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客座副教授。
1976年-1984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
1984年8-12月,夏威夷大學東亞語系客座教授。
1986年-1995年,台灣清華大學語言學教授。
1997年6-7月,康乃爾大學及美國語言學會暑期研習會客座教授。
1970年迄今,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1970年起進入中央研究院起,就以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為主,為該領域的專家。
1987年起榮獲國科會“語言學研究傑出獎”共4次,
1996年榮獲台灣教育部的“原住民母語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
1998年獲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類科學術獎”。
2000年,為了抗議“通用拼音”作為中文譯音拼音系統的決策過程不尊重專業,身為“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研究員的李壬癸憤而辭去“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職務。
2002年則榮獲台灣行政院頒發的“傑出科技榮譽獎”。
2005年榮獲台美基金會的“傑出人才成就獎”和台灣語言學會頒贈的“終身成就獎”。
2006年獲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6年迄今,台灣中央研究院第26屆院士,兼任研究員。
學術貢獻
一、台灣南島語言學方面
台灣有些學術領域,最有貢獻的學者是外籍學者或是並非本地的學者。但是有關台灣南島語言學這個領域,21世紀以來無疑地以國內的本土學者最有貢獻。21世紀以來,李壬癸博士所累積的研究成果最為顯著,國際南島語言學界也都已公認如此。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已成為台灣重要的學術研究領域之一,影響所及不僅是語言學這個學門,而且其他學門,包括考古學、人類學、台灣史、民族音樂等都不能忽視其貢獻與看法。
討論台灣的歷史文化不能忽略原住民,甚至可以說,只有包含原住民,台灣的歷史文化才具特色。原住民的總數雖只占台灣總人口約2%,但他們卻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有特色的少數民族。因為有台灣南島民族,台灣可以很自然地跟太平洋各島嶼國家建立密切的關係。這些年來原住民逐漸體認到他們地位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整體國家杜會的建設方面,他們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台灣尋求自我定位的今日,李教授長期的默默耕耘才得以開花結果。他對台灣研究的頁獻是不可被取代的,這方面使他獲得台灣行政院教育部、國科會、原民會等部會十五次的獎勵,同時也因為他的學術成就,使他在國際南島語言學界為台灣贏得聲名,他的貢獻,理應獲得最高榮譽的表彰。
自從1970年以來,李壬癸博士主要在中央研究院任職,從事語言的調查研究工作。尤其對各種台灣南島語言的調查研究工作,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過。他所研究的語言資料絕大多數都是親自採集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常從住在偏僻地方的年長的報導人記錄所得,因此常發現前人所未發現的現象。李博士並為15種現存的台灣南島語言制訂了羅馬拼音系統,台灣教育部於1993年4月正式公告使用迄今。
二、語言學教學方面
李壬癸教授從事語言學研究迄今三十多年,研究方向主要為台灣南島語言的調查研究與台灣閩南方言的研究,在語言學界的貢獻不勝枚舉,並於第27次院士會議當選為本院院士。鄭錦全教授為本院第23屆院士,專長領域為歷史音韻學、辭彙語義學、國語音韻學、語言認知、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等,於2004年2月起至2006年7月擔任語言學研究所所長。
學術評價
李博士是第一位研究原住民語言的台灣本土語言學家,也是全世界對台灣原住民語言研究得最透徹、最全面、累積成果最豐碩的語言學家。他調查過所有現在通行的、搶救過即將消失的、和復原過已經滅絕的台灣原住民語言,他同時也訓練了一批批的學生和原住民同胞,鼓勵他們共同參與原住民語言的研究。他還協助制訂原住民語言的書寫系統、參與原住民語言的復育活動。無論是國際上研究南島語的專家,或是民間團體、政府單位,或是原住民本身,當他們需要關於台灣原住民語言的資料或諮詢性意見的時候,第一個想到可以請教的,一定是李壬癸先生。李先生已經成為台灣原住民語言的代名詞。他雖然不是第一個研究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的語言學家〔這份榮譽要讓給日治時期的日本學者),卻是到目前為止貢獻最多的一位。他被人們稱為“台灣原住民語言學之父”。
學術榮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語言學研究傑出獎四次(1987、1995、1998、2000),優等獎(1989-1993),特約研究(2001-2007)
教育部八十三年度獎助母語研究著作優等及甲等獎(1994)
教育部八十五年度獎助原住民母語研究著作特殊貢獻獎(1996)
教育部第四十一屆人文及社會科學類科學術獎(1998)
教育部八十八年度獎勵原住民教育及語言研究著作優等獎及甲等獎(1999)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第四屆促進原住民社會發展有功團體暨人士獎(2000)
教育部九十年度獎勵原住民民族文化研究著作優等獎(2001)
教育部九十一年度獎勵原住民教育文化研究著作優等獎(2002)
行政院九十一年傑出科技榮譽獎(2002)
台美基金會傑出人才成就獎(2005)
台灣語言學會九十四年度大會終身成就獎(2006)
學術成果
《台南和高屏地區的平埔族語言-兼論麻豆社的地位》建構西拉雅:2005年台南地區平埔族群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 台南縣政府。
《從本土到國際: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契機》,中研院語言所成所一周年慶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s of six western plain tribe languages in Taiwan 台灣西部六種平埔族群的相互關係及其遷移歷史》 . 慶祝宋文薰教授八秩華誕學術研討會。
《七十年來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回顧》,《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 519-539,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百年來平埔族語言消失的歷程》 , 《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2-62,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巴則海語的格位標記系統》 ,《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討會論文集》 1:57-81,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79-604,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巴則海語的格位標記系統》 ,《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討會論文集》 1:57-81,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79-604,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9-24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當前國語、方言政策的檢討》,《當前語文問題論集》147-164,台灣大學中文系。
《對於原住民母語教學應有的一些認識》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47-55,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母語教學的基本觀念和教材大綱》,《台灣地區本土語文之研究與推廣座談會會議記錄》 58-80, 台北縣政府。
《從當代語法理論到中國語法教學》,《中日中國語言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105-11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