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魚

魟魚

魟魚又稱魔鬼魚,是於在中生代的侏羅紀(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的鯊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習性。魟 hong ㄏㄨㄥˊ 〔魟魚〕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

魟魚是卵胎生動物,也就是體內孵卵,即魟魚寶寶的卵要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才產出母體之外,就像胎生動物。

魟魚(Stingray)(hong yu)目前在台灣其實已經有很多魟魚成功繁殖的紀錄,如珍珠魟黑白魟豹魟等。對飼養稀有魚類的魚迷來說,使魚類成功繁殖是最終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魟魚在繁殖期間,公魚會有咬母魚的行為,這會讓母魚變得遍體鱗傷,影響它們的觀賞價值。

在中生代的侏羅紀(約1.8億年~1.4億年前)出現鯊的同類,它們具有藏身在海底沙地的習性,這便是現在的魟魚。將身體潛在沙地中生活,有等待住在海底的魚或貝類接近予以捕食,或防禦敵人的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魟魚
  • 拉丁學名:Stingray
  • 別稱:魔鬼魚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南美洲,亞洲,非洲
  • 又稱:魔鬼魚
  • 生存於:中生代的侏羅紀
介紹,生存狀況,物種分類,活動力,毒棘,人體中毒現象,現存物種種類,黑白魟,黑帝王魟,新帝王魟,帝王老虎魟,豹魟,金點魟,巨型龜甲魟,米白龜甲魟,珍珠魟,其他,健康狀況,進出口貿易,飼養心得,會飛的魚,

介紹

生存狀況

魟魚類的背鰭變化而產生一種尖銳的毒刺,人被刺時,有時會因此而死。毒刺每年會更新。魟魚一般生活在水深約淺於100米的海域。魟魚是以形如翅膀形狀的胸鰭以波浪狀的擺動方式來遊動,就如同在水中飛翔一樣,非常美麗。魟魚為了避免在多沙的海床下吸入過多的沙粒,在身體的上方,靠近眼睛的部分有一個具有如單向閥功能的孔口,魟魚可從這個孔口吸入海水,再從身體下方的鰓孔排出,可以過濾海水,避免吸入過多的沙粒。
某些生活在遠洋的魟魚,如:Manta Ray(蝠魟),其呼吸方式則與其他海洋魚類相同。魟魚特有的單向閥孔口使他們能夠在沙床下生活,並以貝類甲殼類及小魚生物為食。魟魚與鯊魚的血緣關係相近,都具有軟骨骨架的身體,鰓為細長條切口狀。
魟多半是吃底棲小型無脊椎或是濾食浮遊動物,所以它們的牙齒變成平板鋪石狀,而不像鯊牙的三角形銳牙這么可怕。所以魟魚性情溫和也沒有攻擊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點也不用驚慌,可以慢慢靠近仔細地觀察。
尾巴特別細長的黃土魟,尾巴上的毒棘清晰可見。
當然魟也有它尋求自衛的方法,在它們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須要特別小心。一旦不小心被它掃起來刺到,會引起紅腫發燒,甚至喪命,所以漁民一旦捕獲它們常先把它的尾巴剁掉
潛水人員在沙泥底活動時也要小心不要踩到隱身躲在沙地上的魟,或是故意去逗弄和激怒它們。中國沿海因為大量捕捉,所以在海里已經甚少看到鯊或魟。魟魚(圖2)

物種分類

魟在分類上屬於軟骨魚類的亞目,全世界共有六個科158種。除了“深水尾魟”科台灣沒有外,其他五個科台灣都有。包括有六對鰓,吻部長而透明的“六鰓魟”,全世界的五種里有四種還是台灣發現的。
魟魚(圖3)魟魚(圖3)
其餘的魟都是五對鰓,其中的“魟”科,尾細長沒有尾鰭;“扁魟”科有背鰭和尾鰭;“燕魟”科體盤特別寬,尾巴很短;以及頭部明顯鼓起來比體盤高,使眼睛和噴水孔變成長在頭兩側,胸鰭只延伸到眼的後面為止的“扁魟”科,包括了前面所提到體型很大的蝠,牛鼻和魔鰩三大類。
這其中的蝠魟長相最為奇特,因為在它的頭上還有向前突出,看起來像耳朵的頭鰭,它就是利用這兩片頭鰭把小魚或小蝦等獵物驅趕進入口中來幫助攝食。如果把這雙頭鰭也算作是附肢的話,那么蝠魟大概是脊椎動物中唯一具有三對有功能附肢的動物了。魟魚(圖3)

活動力

魟魚活動力不強,活動深度在5~100公尺間,常把身體隱藏在沙泥中,部分種類體色鮮麗,多以小魚及沙泥地的甲殼類和底棲動物為食。只有少數種類具食用價值,但毒刺前端有倒鉤,極難拔除,因此漁民在捕獲後就把魚尾毒刺部分切斷。

毒棘

魟魚的毒棘主要由象牙質的軟骨組織所組成,一般成魚的棘長約5~10公分,在毒棘的兩側有小鋸齒狀的突出,棘的外層是外皮鞘,內含有腺上皮細胞而形成毒腺。魟魚毒素的分泌是全分泌型,也就是說當毒棘刺入敵人體內時,外皮鞘會破壞而把毒液釋放到敵人體內。魟魚毒素是分子量超過10萬以上的中性不安定蛋白質,在室溫下放置4~18小時或冷凍乾燥後,毒性幾乎會消失。

人體中毒現象

被魟魚的毒棘刺傷後,毒素會釋放到人體內而引起一連串的症狀。首先傷口會劇烈疼痛,約1小時後轉變為間歇性的抽痛,且患部會腫大,伴隨有噁心、嘔吐、腹痛、頭暈、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麻痹等現象,有些嚴重的如毒棘刺到胸部或腹部則易致死。刺傷後,若傷口未做及時處理,極易受細菌二次感染而導致潰爛壞死。

現存物種種類

黑白魟

產地:巴西、申古河流域
魟魚(圖4)魟魚(圖4)
盤體可達50cm
水質:pH 5.5~7.2
水溫:24~32℃
黑色的盤,體上點綴著白色圓點(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徵。
永不退流行的黑白雙色系,造就黑白魟成為市場上超高人氣的魚種黑白魟身上白色圓點的大小、形狀、排列、顏色,及表面的粗糙度,會因採集地不同而有所差異。
當飼養過程中水質出現變化(水溫、PH劇烈震盪、亞硝酸太高...等)魟魚(圖4)
常會出現白點拖長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跑點”。
這是水質劣化的警訊,應立即加強水質管理
蝦、泥鰍、小魚....等餌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魚中屬於飼養難度不高的品種。

黑帝王魟

英文俗名:earl ray
pH值屬於弱酸性,約為6.2~7.0,水溫維持在22~28度。
屬名後面出現“sp”表示這魚雖和這個族群魚種類似,但是還沒辦法確定它的學名,或許是個尚待鑑定的個體。
近4年來,新發表魚種,對其品系仍有許多爭議,最初出現在日本雜誌上,曾引起一番的討論。此魚的基底色為淺黃色,而斑紋為黑色的圓形斑點,部分斑紋會呈不規則,部分斑點上會呈現8字紋。曾被稱為88魟,曾創下魟魚史上的高價位…….....誰叫中國人愛“8” 這個字。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珍珠魟類的變異個體,但依其進口數量來看,可能是一獨立族群,尚待確認。
飼養上,應與珍珠魟類似,未普及所以資料有限,最大體盤直徑40cm。

新帝王魟

英文俗名:FLOWER RAY
又稱:金帝王魟;黃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由於黑黃相間的紋路,黑白相間的尾部(尾刺後)以及白色的腹部,而被歸為帝王魟。
魟魚(圖5)魟魚(圖5)
早期,因從巴西進口,故稱巴西帝王,與秘魯進口的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做區分。經查證,主要產地為委內瑞拉,轉口巴西再出口,進口數量不多。
近2年,市場上改以金帝王魟或黃金帝王魟稱之由於每年進口均為20cm左右幼體,故價格上並不算高(比同size的帝王魟便宜)。
但是,德國的訊息,此魚報價比一般帝王還高,與台灣完全相反,豈不怪哉?
飼養上具有較高難度,未見成體。

帝王老虎魟

學名:Potamotrygon menchacai
英名:Tiger ray
水溫:24~29℃
pH值:5.8~6.5
體盤長:50~60㎝
產地:以南美秘魯一帶為主魟魚(圖5)
又稱為帝王魟或老虎魟。在澹水魟魚中算是體形較大的種類。圓形體盤的正前端,有略向前突的尖形模樣,與其他種類相比體盤較扁平。體表由不規則的條狀及圓圈狀之黑色或黃色花紋組合而成,勾畫成一幅迷幻的圖騰,十分美麗,突出的體色表現也使其成為廣受歡迎且知名度極高的品種,而其黃、黑條紋的色彩搭配,猶如老虎 身上黃黑相間的皮毛,老虎魟(Tiger ray)之名由此而來。此種算是較文靜的魟魚種類,飼養上不會太困難。

豹魟

(豹魟、龜甲滿天星、綠豆魟…等)
產地:秘魯、亞馬遜流域
盤體50cm以上
水質:pH 5.5~7.2 >溫度24~32℃
大型的南美魟魚,體健容易飼養,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胃王。
豹魟變異種繁多,在紋路、點、棘刺等表現上有相當大的變化,所以很難具體描述其特徵,比較容易識別的有:
  1. 體色多為黑、咖啡色系;
  2. 圓點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勻;
  3. 體幅邊緣成整圈的淺色細邊。

金點魟

又稱:假黑白魟
據AQUALOG的鑑別目錄“澹水魟(Freshwater Rays)”上簡稱代號~P12,和黑白魟極為類似。
主要產地:在巴西,只是河域不同,容易飼養的入門魚種最大個體可達60cm。
魟魚(圖6)魟魚(圖6)
金點魟和黑白魟最大的差異:
  1. 金點魟的體色較偏褐色;
  2. 而點多為金黃色,點比黑白多且亂;
  3. 體盤的正負兩面外圍有碎金點環繞,腹部有明顯斑點;
  4. 皮膚表皮有明顯疣狀禿起物,為粗糙面,黑白則為絨質表皮。

巨型龜甲魟

pH:6.5~7.2之間
水溫:22~25℃
特徵:背部呈現出蜂窩狀的紋路魟魚(圖6)
產地:巴拉圭境內的河系和巴拉那河的下
游地區。這是澹水魟魚之中最大型的品種,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過1.5公尺。其全身呈灰褐色,並布滿暗褐色的大龜甲形狀,尾部短而胖,只要餵食蝦,小魚即可,因此飼養並不困難。
而它們很容易經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徵而辨別出來:比較小的眼睛;尾長明顯的比體盤的直徑還短。

米白龜甲魟

pH:7.0上下
水溫:26℃左右
產地:巴西及哥倫比亞
體累:最大45公分左右
其基本的體色是明顯的白色的底色,成體身上的斑點顏色也比較澹,而體盤邊緣的圓點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
魚體的背部很粗糙,魚體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魚較大而明顯,是它們的特徵之一。

珍珠魟

學名:Potamotrygon motoro
英名:Ocellate river stingray;Motoro Stingray
水溫:24~26℃;pH值:5.0~6.0
體盤長:50㎝
產地: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境內亞馬遜河、奧利諾、科河及烏拉圭、巴拉圭河水域與多數的澹水魟一樣,此類魟魚在自然環境中多生活在澹水河域中的底層。觀賞價值高且價位合理的珍珠魟類,在魟魚中算是較普及且愛好者接受度很高的一種。雖然同樣名為珍珠魟,但由於產地的變異性、個體間的雜交及花紋的多樣化,使得以Potamotrygon motoro為名的珍珠魟類個體,每隻的花紋及顏色皆有著不同的表現。魟魚(圖7)
魟魚(圖7)魟魚(圖7)

其他

健康狀況

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魚是隨時都會進食的。所以,在挑選時就要注意它們的體形略圓無傷口,體盤飽滿平滑,無黏膜覆蓋,尾部完整無斷裂,胸、腰骨無浮出,體盤無紅斑、血絲,邊緣無傷口缺角破損,靜止時平貼於缸底或缸壁,盤面無浮隆狀緊緊吸附。鰓孔完整,呼吸勻稱緩慢,頻率規律,上呼吸膜薄舒張正常。
而由於每尾魟魚都會因為長時間的運輸而變得較虛弱,加上國外產地的不同水質條件,以及魟魚本身屬於軟骨魚,所以體內的滲透壓調解機制是不同於一般硬骨魚類的,再加上魟魚體表並沒有魚鱗保護無鱗魚類,對於水質的要求較高,一旦水質變化太快,其滲透壓調解機制就會發生狀況。

進出口貿易

由於魟魚的產地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所以進口的魟魚大約以7月到12月的旱季(繁殖期因種類而有所不同)產量及價格會比較便宜一些。基本上,在雨季的時期,由於魟魚的捕獲量比較少,且這時補獲體盤通常較大,所以價格(運費)會高一些,反之,其價格就會便宜一些,所以,在選購魟魚的時候也可以把這項因素考慮進去。一般價位珍珠七至八百左右,帝王就貴點一至二萬。黑白也很靚,極品幾十萬呢。如果系剛開始玩就珍珠吧(便宜點)。消化系統一定要強點。另魟魚後面有根刺要小心。
魟魚相當忌諱水質做大幅度的變化,所以當您新購買回來的魟魚,在下缸前先將魟魚連水放在小水盆中,並只留蓋過魟魚體表的水量(水盆容量要大過3倍此水量),使用空氣幫輔用細管以及簡易的調節閥,利用缸高過水盆采虹吸原理對水,並調整調節閥進水量,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滿,再抽出水盆水(別浪費水,再倒回缸里)到只留體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如此重覆操作三次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此小心費時無非是希望魟魚可以順利的適應新環境的水質,降低新環境對魟魚所造成的緊迫。其次,在剛剛下缸於的魟魚是不能馬上就開始餵食的。這是因為魟魚還處在緊迫及緊張狀態的關係。必須要等魟魚適完全應了魚缸水質之於再進行餵食,通常在第兩天以於就可以開始嘗試性的餵食。至於餌料,最好是多方面的嘗試,只要是魟魚可以接受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飼養心得

一、養魟的心理建設(Psychology):
當決定飼養魟魚的那一刻起,必須要有心理上的準備,其實魟魚是十分好養的魚只,決不如外面所傳魟魚是難養的魚類,養魟的專家們初入門時也遭遇過魟魚死亡的心理陰影,然而經過飼養過程中不斷失敗的摸索,終於可以自豪的說他將開始不再養死魟魚,原因無它,其實經過適當的了解後,會自然發現魟魚的好養程度,但先決條件是你必須要有十足的恆心。(其原因將在後面養殖篇中說明)
而所謂的心理建設即~你必須要先接受所飼養的魟魚將會死亡的心理準備,為什麼如此說呢?那是因為魟魚本身雖是強健的魚種,但是消費者買回家時常常隔幾天就莫名其妙的發現自己飼養的魟魚盤緣內卷而亡(荷包蛋死法),或是明明在水族館內就會吃,為什麼一回到自家水槽中居然不吃不動,然後眼睜睜看它衰弱死亡,然後開始懷疑魟魚是難養的魚類,其實那是因為適水(對水)階段的錯誤所造成的結果,別懷疑魟魚選擇法BBAEF尚不如適水階段的重要性,坊間所流傳的魟魚書籍皆大大的詳盡描述選魟的要點與重要性,結果造成養魚人士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選對健康的魟就一定能夠養活,其實不然,個人認為這是嚴重的錯誤觀念,選魟固然重要但倒不如適水(對水)階段的關鍵性,亦即及便我們違反挑選魟魚的原則仍然有可能將之養活,當然先決條件不能太差,這也是養魟高手喜歡享受的樂趣之一。
二、飼養環境的設立(Environment):
淡水魟魚(南美)共分一科(Potamotrygonidae)三屬(河魟屬Potamotrygon),近河魟屬(Plesiotrygon)副河魟屬(Paratrygon)數種,偏淡鹹水魟魚一科(Pristidae)數屬數種,半淡鹹水魟魚(東南亞)一科(Dasyatidae)數屬數種,要先了解所欲飼養的種類才能決定如何設立飼養的環境,而淡水與半淡鹹水魟魚的分辨其實可由體盤判斷,淡水魟魚體盤略呈圓狀,半淡鹹水魟魚體盤頭部呈尖狀略近桃型,偏淡鹹水魟魚則一眼可以分辨,其中一種即為人所熟知的鋸魟(Sawfish)(鋸齒狀的頭部常被做為神明兵器~鯊魚劍)。
1.水槽:
水槽的大小要視乎魟魚體型而定,為什麼這么說勒?一般人都認為魟魚喜歡穩定的水質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是錯誤的,因為小型魟魚或幼體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養常吃不到東西導致越來越虛弱,所以先用小缸來養可以幫助它們捕獵食物,藉此慢慢茁壯。
2.過濾
過濾器一定要比原本規格高才行,因為魟魚喜歡乾淨的舊水,所以通常我們可以使用上部和外部兩種過濾並用來維持長時間的飼養,底部過濾因為魟會翻攪底砂所以不適用。
3.水質
pH需維持在6.0~7.5,硝酸鹽含量需維持在100~300mg/L間,而且必須是軟水,水色為透明含氧量高的水。
4.光線
最好使用植物燈,並且燈管數不宜過多,照明時間為8~9小時,夜行性的魟魚喜歡昏暗的燈光。
5.溫度
攝氏26~32度是大多數品種可接受的範圍,超過34度可能會有暴斃的情況發生,如果溫度過低魟魚的抵抗能力也會降低而容易生病。
6.底砂
底砂建議在初期放置,鋪設時以薄薄一層約0.5~1cm厚度即可,顆粒選擇越細越佳,質地為中性的砂最適合,一方面可以穩定降低新進魟魚的緊迫,一方面可以較早讓魟魚適應環境,但約莫2個月後,最好移除以方便維繫水質。
7.裝飾品
人工裝飾品不適合就不用再提了,而一般天然的裝飾品如岩石、沉木和水草其實也算多餘的擺設,裸缸比較適合魟魚。
8.不適合的混養魚只
會咬魟(變態的龍魚,闊嘴鯨等)、舔食魟魚體表(異型魚、飛鳳等)、身體帶有硬刺(鐵甲武士類鯰魚)或捕食後會有硬刺傷及魟魚內臟的魚(老鼠魚等)皆不適合混養,還有底棲性安靜的魚只(恐龍類)易被魟魚引發暴動也是,再來就是小型容易被魟捕食的燈科魚等(如果你不在乎就沒關係)。
三、魟魚的適水階段:
經過BBAEF新買來的魟魚,最好跟店家要多一點的原缸水,並在自家水槽中混入,可能有人會問,不是養魚都教人原缸水儘量不要倒入水槽中嗎?避免將水族館中的病因帶入,但在這裡因為要讓魟魚早日適應環境水質,所以建議倒入,至於病因的消除,我們可以等到魟魚初步穩定後再來處理。
自水族館買回來的魟魚連水先將之放在小水盆中,並只留蓋過魟魚體表的水量(盆容量要大過3倍此水量),使用空氣幫浦用細管,一端接氣泡石置入預放養缸中2/3水深處,另一端接著可調式空氣分歧頭(如果是兩齣口另一頭需關閉)對小水盆垂下,利用預放養缸高過水盆采虹吸原理,在分歧頭用嘴吸水,待虹吸形成利用分歧頭調整閥調整進盆水量,最好控制在每秒3~4滴,然後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滿,再抽出水盆水(別浪費水再倒回缸里)到只留體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如此重複操作三次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哇!或許您會覺得為什麼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適水,其實上述這些方法是對初學者所用的,高手還有另外的方法,但是現在不想教,因為它有一定的危險性,嘿嘿~抱歉了!
四、養魟的日常管理
換水~養魚久了就得換水,何時換?怎么換?換多少?相信大家多少已經有了概念,但魟魚的換水可能您要特別注意了,它有好幾”不換”,有那幾不換呢
  1. 颱風天不換~颱風耶!當然不換。
  2. 下雨天不換~水源地或水廠水質最差。
  3. 心情好不換~不是您啦!是魟魚心情好,正合適別浪費。
  4. 洗水塔不換~清潔劑有毒!
  5. 白綿不換~硝化菌大量流失。
  6. 換濾材不換~硝化菌大量流失。
  7. 進新魚不換~剛調好水就換不是
  8. 換新缸不換~它的心情會比較好啦!
  9. 沒時間不換~短時間換變化太快。
  10. 吃東西不換~跟人吃飯後一樣,不能馬上洗澡喔!
以上適用所有的魚!
一般說來1~2星期換一次最合適,一次約莫換1/3~1/4。
飼養溫度
23度C>魟說:印象中好像沒冬天耶!
24度C>魟說:好~好冷!
25度C>魟說:有點冷!
26度C>魟說:粉涼爽!
27度C>魟說:粉舒適!(病菌說:贊成)
28度C>魟說:剛剛好!
29度C>魟說:有點熱!
30度C>魟說:你當我小孩子喔!粉熱耶!
31度C>魟說:麻煩搬台冷氣來!
32度C>魟說:你要清蒸還是....
33度C>魟說。……………………..........^^

會飛的魚

魟魚怎么會飛呢?原來,它的外形和紡錘形魚類不同,呈薄薄的圓扁形狀,胸鰭特別發達,活像一對翅膀,所以游起水來,翅膀狀的胸鰭以波浪形的擺動方式快速遊動,遠遠看去,就如同在水中飛翔了。如果不去看它那細長的尾巴,那儼然是漂亮的水中大蝴蝶!可別小看魟魚,它的生存史可追溯到遠古,早在1.4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是元老級的資深魚類。大海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殘酷搏鬥場,生存大不易,與它同時代也同屬軟骨魚類的魚種,絕大多數已經滅絕,僅剩下它和鯊魚兩大類。鯊魚能生存下來,靠的是兇猛。魟魚靠什麼?這就要講到它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了。魟魚一般生活在100米以內的淺海,大多棲息在海底沙地,薄薄的體形和深褐色或淺褐色的體表花紋,與棲息地混為一色,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它的眼睛長在背上,雙眼的距離又很近,這倒不是什麼“眼睛長在額頭上看不起別人”,而是有利於觀測身體上方其他海生物的動靜,既便於捕捉小貝類、甲殼類或小魚蝦為食,又能預防強敵的攻擊,避免受到傷害。魟魚長久趴在海沙上,很容易吸入沙粒。魟魚身上靠近眼睛部位的一個小孔,有單向閥的功能,從這個孔吸入海水,再經鰓孔排出,能過濾海水,避免過多沙粒進入體內。魟魚的生存之道,還有更厲害的一招。它的尾巴,已變化成一根細長的尾鞭,尾鞭兩邊的許多毒刺,每年更新三四次,會泌出毒汁。這些毒汁不但能麻倒海生物,成為它的腹中食物,連人被毒到,也會出現中毒症狀:傷口赤腫疼痛,久久難以消失;嚴重的還會噁心嘔吐、胸悶頭昏。遇到這種情況,西醫的治療方法是切開傷口,細心地分離出殘留的毒刺,再用消毒消炎藥水沖洗。在漁村,則大多用土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