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草

魚香草

魚香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圓葉留蘭香Mentha rotundifolia (L.) Huds.的莖、葉或嫩枝頭。分布於江西、四川、貴州。具有祛風,解毒,和胃,潤膚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目疾,胃痛,瘡癤,腳生皸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魚香草
  • 別稱:留蘭香、土薄荷、血香茶、狗肉香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薄荷屬
  • :圓葉留蘭香
  • 分布區域:江西、四川、貴州
  • 採收時間:夏季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葉或嫩枝頭。

性味

味辛,性涼。

歸經

歸肺、胃、肝經。

功效

祛風,解毒,和胃,潤膚。

主治

感冒,目疾,胃痛,瘡癤,腳生皸裂。

相關配伍

1、治胃痛:魚香草60g,茴香(全草)30g,魚鰍串250g。煎水服。(《重慶草藥》)
2、治感冒咳嗽,虛勞咳嗽:鮮魚香草15-30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腳生皸裂:魚香草全草搗絨塗患處。(《四川中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鮮品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汁塗。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晾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芳香性草本,高60-100cm。莖鈍四棱形,上部多分枝,疏被柔毛。葉對生;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葉卵形、卵圓形、圓形或長圓狀,長2-6cm,寬1.5-3.5cm,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具鈍鋸齒,上面綠色,表面皺曲,下面淡綠色,均被柔毛。輪傘花序在莖及分枝頂端密集成圓柱形穗狀花序,頂端彎曲呈鐮刀形,長4-7cm,下部的花輪常疏離;小苞片披針狀線形,長3-5mm;花萼鐘形,長2-2.4mm,萼齒5,長0.7-0.8mm,具10肋脈;花冠白色,筒狀鐘形,長4-5mm,花冠外被柔毛,冠筒內無毛;雄蕊4,長約4mm,花葯2室,紫色;花柱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淺裂。小堅果卵形,長0.7-0.8mm,寬0.5-0.6mm,棕黑色,無毛。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野生於山野。分布於江西、四川、貴州。亦有栽培者。

現代套用

多用於傷風感冒,胃痛,小兒瘡癤等。

相關論述

1、《分類草藥性》:“去風,明目,散痰,清氣。”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健胃止吐,治胃氣痛;外塗腳生皸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