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竅峽

魚竅峽

位於甘肅成縣境內,是一條橫亘東西約5公里的狹長溪谷,位於拋沙鎮小川鎮之間,這裡夾岸兩山宛如屏障,森然壁立,懸崖峻麗,瀑布飛懸,林木暢茂,谷中有一條溪水,俗稱響水河,秦代置武都郡下辨道,即以此水命名。溪谷中水流潺湲,怪石嶙峋,竹樹茂密,飛瀑流泉,低吟暢響,構成了綺麗、幽深、繁華的生氣勃勃的自然風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竅峽
  • 位置:甘肅成縣境內
  • 橫亘東西:5公里
  • 峽谷深處黃龍潭
概述,自然特徵,西峽頌景區,人文景觀,摩崖石刻的來歷,《西狹頌》的貢獻,李翕其人,

概述

魚竅峽牞又名天井峽,峭壁直立,林木森列,猶如天井。響水河從上峽淙淙流來,在這裡鋪展成最精美的一幕。河床皆為岩壁磨礪而成,河水從如玉的河床上流過。不過現在水流量已經非常小,沒了古時候的傾瀉跌宕、珠簾歡唱。
峽谷深處名為黃龍潭的地方,就是蜚聲中外閃爍千古的摩崖頌碑《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俗稱《黃龍碑》,別稱《惠安西表》。《西狹頌》摩崖有碑亭保護,為1982年所建,依山傍水,凌空高懸。

自然特徵

魚竅峽,峭壁摺疊對峙,石涯如墨潑青染。崖上綠樹重緯,如屏似嶂。峽谷一泓清流終年奔涌,迴轉飛揚,迭宕多姿。水勢隨亂石變幻無窮,為瀑、為湍、為池、為潭。崖碑西側有圓形石潭,傳為李翕政績所感動,久潛黃龍潭從潭內飛出,俗稱“黃龍潭”。
潭水碧澄幽深,天光雲影,青樹蒼岫,盡映其內。當皓月凌空,月光水色,交相輝映。著名景觀“龍潭映月”由此而來。清邑令泳詩讚道:“光怪陸離氣欲春,波平浪靜一輪存。鏡連五色龍成影,瑞映千鱗月映痕。”

西峽頌景區

西峽頌位於成縣西13公里處的天井山麓,魚竅峽中,鐫於東漢建寧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車翁西峽頌》,俗稱黃龍碑.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 碑刻四周有北宋到民國年間一些文人官宦題刻30餘處。《西峽頌》右下方10米處另有一方漢隸摩崖石刻,俗稱“桃花碑”。《西峽頌》東約1公里崖壁上有東漢熹平三年(174)《漢武都太守耿勛碑》,隸書陰刻22行,456字,記述耿勛政績。

人文景觀

《西峽頌》位於城西十三公里處的天井山麓,魚竅峽中。北倚蒼崖峭壁,俯臨激流碧潭。摩崖碑高220厘米,寬340厘米。碑額為“惠安西表”四字篆刻;正文陰刻十二行,古百八十五字。除記述李翕生平及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著政績外,主要記述其率民修通西峽古道,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為正宗漢隸,每字九至十厘米見方,結構方正,筆劃舒展平穩,筆鋒遒勁有力,高古雄奇,獨具風格。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鑑賞價值。在國內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影響很大。
陽刻小字題名十二行,一百四十二字,與正文書法同樣風格。皆系當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正文右側刻有黃龍、嘉禾、白鹿、林連理和承露人之圖像,稱為“黽池五瑞圖”。線條流暢飛舞,形象古樸生動,象徵李翕主正期間政通人和,五穀豐稔,民樂其居。是對碑文的形象補充。刻石四周,還有宋代元符、乾道、淳熙和清代光緒民國年間一些名人仿古題刻。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題字“西峽頌”出摹勒刻石於崖碑右側。
《西峽頌》東約一公里峭壁上有“耿勛摩崖碑”。刻於東漢熹平二年(公元一七三年)。刻石高230厘米,寬206厘米,陰刻十二行,四百五十六字。書法風格與《耿勛碑》均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修建了弘麗壯觀之《西峽頌》碑亭和《耿勛碑》遮檐等保護設施。近年又修通了《西峽頌》棧道,建造了石橋、涼亭,打通了連線江武省道之峽區公路,為遊人提供了交通便利。並計畫修建“西峽度假村”,進一步完善景區服務設施。

摩崖石刻的來歷

李翕牗生卒不詳牘牞字伯都牞出身於官宦家庭,少年時在皇宮中值宿警衛,20歲時執掌“典城”牞他“天資明敏,敦詩悅禮。”後來,到澠池擔任縣令,主持修建了當時有名的險路崤山之道,為澠池通往關中打通了道路。
東漢建寧三年牗公元170年牘,李翕出任武都郡太守,到任以後,他了解到本郡西峽道是通往梁州、益州牗今四川牘的重要通道。但這裡地勢險絕,行走十分不便。為了打通這條險道,給當地人民造福牞李翕與府丞功曹李昊等人商議定策,修築這條道路。命令屬官仇審修治東坂牞李瑾修治西坂。道路修成後牞人們作頌刻石牞頌其德政牞鐫刻了摩崖石碑《西狹頌》。
第二年牞李翕又主持修建了在今陝西略陽縣的“析里橋?閣”,人們又作了《?閣頌》牞讚譽此舉。李翕勤政愛民,每到一個地方,政績卓著,為萬民所稱頌,無論是修建崤山險道,還是建西峽閣和?閣道路牞既是施工難度極大的工程牞又是利益民眾的好事,因此贏得了百姓讚嘆。明朝人胡纘宗說:“伯都歷三郡,考之澠邑、成郡之碑。乃漢之良吏也。”

《西狹頌》的貢獻

《西狹頌》不僅以其卓絕的隸書書法閃爍著中國書法藝術的光輝牞同時牞其完美的繪畫雕刻藝術也令世人稱絕。《五瑞圖》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甘露降牞有一人承露於喬木之下。《五瑞圖》是對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對西狹碑文的生動補充。在吏民們看來,為官者惠政於民,政通人和,必然會感應天地牞有黃龍躍出,白鹿顯象,嘉禾茲生,甘露降臨,木連理出現。《五瑞圖》的藝術價值很高。圖文布勢,疏密有致:形象勾勒,古樸生動牷線條流暢飛舞,一氣呵成。刀法運轉嫻熟,氣行神至,畫盡意生。《五瑞圖》是了解和研究漢代繪畫雕刻藝術的寶貴遺蹟,專家認為應與《西狹頌》碑文一視同仁。
站在碑石前面,讓人浮想聯翩。正因如此牞在《西狹頌》碑文四周有諸多歷代文人的鐫刻,已成摩崖頌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辨認者有14方,若群星捧月。以宋代為多,有7方牞明代1方,清代4方,民國2方。均讚頌隴南山水之勝牞記西狹摩崖之奇。
文雋所著《書法精論》,極力推崇漢碑隸書。他說《西狹頌》:“結構嚴整,氣象嵯峨,此漢碑中之高渾者也:結構曼妙,筆有餘妍,漢碑中之秀麗者也:風回浪卷,英威別具,此漢碑中之雄強者也。”康有為說它“疏宕”,“渾厚中極其飄逸”。梁啓超在《碑帖跋》中稱它是“雄邁而靜穆牞漢隸正則也”。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西狹頌》簡介中說:“此碑書法方勁瑰麗牞氣勢雄偉牞為漢隸上品。”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書法選》中說它“是我國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西狹頌》書法所呈現的博大而跌宕的氣勢,渾厚而方勁的筆力,瀟灑而俊逸的風韻,靜穆而瑰麗的內秀,被書法大師們昭示無遺。唐宋以降,西狹隸書為歷代書法家所效法和臨摹,朱墨拓片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些學者名流和士大夫書齋的珍藏。而日本學者則每年來西狹以親睹頌碑為快,著書立說,廣為推崇,並列入書法教科書。

李翕其人

《西狹頌》所頌揚的人物———東漢武都郡太守李翕,人們歷來傳說為今清水縣人。但是現在甘肅省文化廳掛職的原成縣副縣長、《西狹頌》研究專家高天佑卻有自己的看法。
高天佑認為,清代乾隆年版《清水縣誌》對李翕的介紹,脫胎於曾鞏題跋和《惠安西表》。他說乾隆六年編修的《成縣新志·官師志》關於李翕的介紹牞亦脫胎於《惠安西表》。對阿陽是否是今清水縣,李翕是否是今清水人,並未言明。
北宋曾鞏撰文稱:“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字伯都……然一西狹、郵閣之道,有益於人,而史不傳,則頌之作,其可備史之闕歟牽”其中關於李翕生平事跡的概括,即脫胎於《惠安西表》。由曾文可知,北宋以前,李翕其人及《西狹頌》在史書中並未載錄。因此,見之於各家文字和各縣誌的有關李翕的介紹,均源於《惠安西表》碑文牞並未確指阿陽具體為今日何地。
在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漢陽郡隸屬於涼州刺史部,阿陽縣隸屬於漢陽郡,按圖所示,其縣應在今靜寧縣西南。在1932年出版的由臧勵和等編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亦說:“阿陽縣,漢置,晉省,後魏復置,隋又省。故城在今甘肅靜寧縣南。”由上述諸家學說即可證明牞東漢阿陽縣的確在今靜寧縣境內,而非今清水縣境。故此,東漢漢陽阿陽李翕當為今靜寧縣人,而非清水縣人。書丹者為成縣人
《西狹頌》有如此巨本的藝術魅力,應首先歸於書文者仇靖。《西狹頌》的撰文、書丹、刻字、繪雕如出一轍牞皆為仇靖所為。可以想像,仇靖在縱情揮灑這幅人間瑰寶時,懷著多么大的藝術靈感和創作激情,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價。
據高天佑的考證,仇靖字漢德,東漢武都郡下辨道牗今甘肅成縣牘人。東漢晚期傑出的書法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和畫家。東漢靈帝劉宏建寧、熹平年間為武都郡屬吏牞官職從史位。
現存仇靖文四篇牶《惠安西表》、《析里橋?閣頌》、《天井山記》、《漢武都太守耿勛表》。書跡兩處:《西狹頌》摩崖、《耿勛表》摩崖。繪畫一組六幅:即黃龍圖、白鹿圖、嘉禾圖、木連理圖、甘露降圖、承露人圖牞合稱《五瑞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