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洞子岩群

魚洞子岩群:主要為混合質斜長角閃岩、條帶狀角閃質混合岩、混合質淺粒岩、斜長角閃岩、綠泥絹雲片岩、綠泥陽起片岩、鈉長綠泥片岩、磁鐵陽起石岩和鐵英岩。原稱的混合花崗岩、片麻狀花崗岩等應從岩群中剔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洞子岩群
  • 外文名:Yudongzi Gr
  • 階代碼: Ar3
  • 地區代碼:: 20
魚洞子岩群-命名:,魚洞子岩群-沿革:,魚洞子岩群-特徵:,

魚洞子岩群-命名:

秦克令於1988年命名。命名地點是陝西略陽縣東約15km魚洞子地區的二道河—黃家營剖面。

魚洞子岩群-沿革:

1931年趙亞曾、黃汲清把秦嶺地區的花崗片麻岩和雲母綠泥片岩等,命名為前寒武紀的秦嶺系。1944年葉連俊和關士聰把甘肅武都縣臨江鎮以南,碧口至四川白水街一帶的變質岩,命名為碧口系,時代為震旦紀至志留紀。1959年陝西冶金工業局第一勘探隊,把何家岩一帶的變質火山岩歸屬泥盆-志留系。1960年以後該隊將碧口系改稱碧口群,範圍涉及陝甘川交界的勉縣、略陽、寧強、康縣、武都、文縣、青川和平武。1979年馮本智等把勉略寧三角地帶的變質火山-沉積岩系,稱為勉略群。 1980年馮本智等對勉略群的“魚洞子組”鐵礦開展研究,把該區含鐵礦地層分為4個岩段,歸屬震旦亞界。1988年秦克令等在研究碧口群的含礦性時,獲得了太古代年齡,並將原碧口群中又解體和劃分出魚洞子群,劃分為1至4個岩組。1993年劉國惠等將其改稱魚洞子岩群。

魚洞子岩群-特徵:

主要為混合質斜長角閃岩、條帶狀角閃質混合岩、混合質淺粒岩、斜長角閃岩、綠泥絹雲片岩、綠泥陽起片岩、鈉長綠泥片岩、磁鐵陽起石岩和鐵英岩。原稱的混合花崗岩、片麻狀花崗岩等應從岩群中剔除。變質程度屬低角閃岩相,部分綠片岩相。原岩主要是中酸性至基性火山岩和中基性凝灰碎屑岩夾鐵矽質岩。該岩群出露於陝甘川三省交界的摩天嶺地區,呈斷塊狀露頭存在於碧口岩群之中,已查明有三處露頭,即略陽縣閣老嶺—魚洞子地區、樂素河地區和寧強縣的二里壩—趙家院地區。出露區位於西秦嶺揚子地塊的西北角,岩群構成一個向北傾的同斜複式背斜,南翼倒轉,背斜軸部為1×10km的混合花崗岩占據。混合質斜長角閃岩的5種不同粒級的原生鋯石U-Pb等時線年齡為2657±9Ma(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測定),長英質片麻岩(鐵礦圍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2688±84Ma,其模式年齡TDM為3017Ma(張宗清,1993),故其形成時代為新太古代。魚洞子岩群的東、南、北三側與碧口岩群均為斷層接觸,僅西側被泥盆—石炭紀灰岩不整合覆蓋。個別地段與碧口岩群可能為不整合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