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魔法少年,作品發展,主要特徵,基礎,使用魔法,相關道具,身份,變身,能力,守護精靈,信念及任務,分類,變身,非變身,戰鬥型,非戰鬥型,封印型,神權,校園類,人類與非人類,非危險能力系與危險能力系,特殊分類,致郁系,《結城友奈是勇者》,武鬥系,軍武系,高齡系,另類系,演變,宿敵,巴比倫旅團只限於《魔法少女特殊戰明日香》,Vertex只限於《結城友奈是勇者》,相關俗稱,馬猴燒酒,廃怯少女,代表作品,魔法少女小圓,光之美少女,
介紹
女角色會使用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協助並解決案件,或引發一場風波。這是魔法少女的基本要素。
變依據力量的來源,大致分成“與生俱來”、“被賦予”兩種類型。視情形,力量也會有所升級。魔法少女的力量不一定是字面上的魔法和魔力,例如“東映魔法少女”系列中,使用
忍術的《神奇小丫頭》或者使用
賽博格力量的《奇蹟少女理美》等。此外,也存在《
怪盜聖少女》這種毫無特殊力量的“魔法少女”。
魔法少女的年齡大多被設定是10歲至14歲之間,也就是正在出現
第二性徵的時期。魔法少女的“變身”可看作是女孩成熟的象徵,算是對女孩憧憬長大成人的一種反映。魔法少女都是年齡較小的年輕女孩,這已經是大多數作品的固定形象,但不一定每個作品的魔法少女都是這樣,還有部分的魔法少女可通過變身來讓身體變成大人的姿態。
魔法少女往往經由變身,讓外觀變得華麗和花俏。這些作品通常著重描寫:變身前後的認同衝突、雙重生活的困難(如保密、時間分配)。若有
戀愛要素則複雜度更將大增,通常會發展成“女主角為了心上人變身”,許多批評者認為這是宣傳混亂的價值觀,2011年的《
魔法少女小圓》藉由主角之一
美樹沙耶香的悽慘下場,對這一“傳統”極盡嘲諷。
魔法少女常被設定為
天真無邪的性格,對待人與動物非常溫柔,常常無私地幫助他人,比起一般普通女孩更加純真。最常用的小道具(ミンキーステッキ)是魔法
手杖或
水晶製品,但這通常並不是她們的主要力量來源,相反,力量
良窳的關鍵是在女主角本身的善良、堅定的意志、純潔與“愛”。
1982年的《
甜甜仙子》確立了魔法少女必有“看護者/
使魔/
吉祥物”作伴的不成文鐵則。相對於魔法少女的情緒性,吉祥物的行動皆基於理性,併兼具教導、指摘魔法少女的工作。雖然彼此間時常吵嘴,但總會互相諒解,並學著實踐吉祥物的正確指示。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是一種秘密,像是密友,在互相理解下建構一段良好關係。
1990年代《
美少女戰士》“戰鬥美少女(バトルヒロイン)”的出現,正式確立了每天會有至少一次或兩次的戰鬥要素。
早期作品中只有一人或者最多二人、三人的魔法少女出現。從《
美少女戰士》開始,如今已經有許多魔法少女以團體的方式活動,大多數作品裡還會加入
超級戰隊的色彩代表這一特點,其中
粉色系的角色必然是主人公。
力量是可以有限制的,例如可以使用的時間只有一年,或者不能被人知道秘密。另外,也有魔法少女自願捨棄特別的力量,希望回到普通女孩子生活的情節,在這種情況下,會因某種突發事件(如敵人來襲)為契機,最終意識到責任的重要性而恢復身份。
魔法少年
雖然比較罕見,但是存在著與魔法少女相對的
魔法少年(
Magical Boy)。近年來有少數作品中的男性角色擔任類似魔法少女的身份,無論是變身、使用道具以及能力,而最大差別在於性別的不同。可區分為少年向和少女向,少年向的通常多著重在戰鬥上的描寫搭配人物的成長,少女向的則多著重在人物的外型、華麗的畫面及細膩的心理變化。
魔法少年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造型上與性別一致,另一種是違和感十足的女裝打扮。第一種常被用作服務女性觀眾的眼光,與女性的主角或配角表現出曖昧的氣氛。第二種則很顯然是純粹為了搞笑而這樣按排,如《
聲音×魔法》和《
這樣算是殭屍嗎?》。
作品發展
以魔法少女角色為主角的漫畫或動畫一般會被稱為魔法少女漫畫或魔法少女動畫。以“魔法少女”為動畫的始祖在大陸一般認為最早起源於70年代的日本漫畫家
永井豪的《
甜心戰士》,台灣、日本則一般認為是1966年
橫山光輝的漫畫《
魔女莎莉(魔法使いサリー)》【同年該作被改編為TV動畫】。還有的人認為魔法少女的始祖是來自1983年由Studio Pierrot出品的魔法少女系列首作《
我是小甜甜》。
90年代出品的《
美少女戰士》,已連續出品六部動畫TV版。並則奠定了正宗的公式,成為日本特有的一種屬性。1999~2000的《
魔卡少女櫻》可稱之為最成功的魔法少女。 因為
蘿莉愛好者日益增加,魔法少女變身前的姿態很多時反而更受歡迎。
2002年7月15日,中國內地的電視節目《
小神龍俱樂部》播放的
美國迪士尼卡通片《Sabrina》被翻譯成了“魔法少女”四個字樣。由於網上約束的關係,也可以叫做《
魔法少女莎琳娜》。《
魔法少女莎琳娜》是1999年9月6日開始由美國迪士尼頻道所播放的一部卡通片。是以魔法少女的奇異遭遇為主線,通過一系列驚險又不失幽默的故事,描繪了普通女孩美妙的幻想與生活。
2004年2月,《
光之美少女》播出,至2017年已播出超過14季。《光之美少女》採用了戰鬥型魔法少女路線,一反傳統地以拳腳近身格鬥為主調,結合《
龍珠》系列的打鬥模式,風格之特別是有別於以往的傳統魔法少女動畫的。不僅得到女童和家長們的廣泛認同,連不在客群群體之內的御宅族之間也給予好評。這部本來只有26話的短篇動畫已經發展成一部超長篇動畫系列,成為東映動畫首部原創國民級動畫。
2011年,由虛淵玄擔任編劇、,新房昭之擔任監督的《
魔法少女小圓》掀起了新的魔法少女熱。這部動畫立即被認為是罕見的魔法少女神作。劇情上顛覆傳統,其“溫暖人心”的情節展開成功致郁了無數宅男宅女。由於角色原案蒼樹梅老師筆下的少女們都擁有著一張標誌性的圓臉,本作又被稱為《魔法少女小圓臉》。
《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
伊莉雅》是
TYPE-MOON以《
Fate/stay night》中的登場角色伊莉雅斯菲爾為主人公、以魔法少女為題材的外傳漫畫作品,世界觀及角色設定等以原作為基準,但皆與原作有所差異。作品於2007年開始在角川書店的《月刊Comp Ace》上連載,而後於2009年在同刊上連載續篇《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2wei!》,2012年6月號開始連載第三部《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3rei!!》,作畫都為廣山弘。
主要特徵
基礎
魔法少女類的動畫通常會有以下規範:
3、主角大部分都是達成
某種協定、
合作關係,或
局勢所迫(迫於當前狀況不得不為之)而成為魔法少女的;亦有
被強迫、
脅迫、
半強迫地或
被威逼利誘而成為魔法少女的(亦有
純粹自願的:《
魔法少女小圓》
美樹沙耶香、
佐倉杏子)。
6、擁有
一個或
多個會說話的
守護精靈或
使魔、
會說話的道具等(亦有
沒有的:《
魔法少女網站》)。
7、主角必須對人世間的人
保守秘密,並且除了
主角(以及相關者)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她們是魔法少女(亦有
不保密的:《
魔法少女奈葉》時空管理局所屬的“管理世界”)。
8、魔法需要
修行、考核,甚至要
付出一定代價,才能得到某一種能力(亦有
不需要修行、
不進行考核的:《
魔法少女小圓》需要先許一個願望才能成為魔法少女,但
所許的願望決定
能力與
實力;《
魔法少女育成計畫》只要有魔法少女的資質並且被選中就能變身;《
魔法少女什麼的已經夠了啦。》只要有資質,並且恰好遇上吉祥物就能變身)。
9、變身類魔法少女的變身時長,通常受各種
客觀或
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有著時間限制(亦有
沒有這方面限制的:《
魔法少女育成計畫》:魔法少女只要不主動解除,可以一直保持變身的狀態)。
10、不能利用魔法做出
違反一般道德的行為,並且雖程度不一,使魔都會針對這一情況,對魔法少女的行為進行
約束與
正確教導(亦有
完全沒有這方面限制的:《
魔法少女育成計畫》:使魔鼓勵魔法少女殺人,甚至是做出了虐殺、虐屍的舉動;《
魔法少女網站》:網站管理人將魔杖發放給魔法少女就是為了讓這些充滿不幸的女孩使用魔杖來收集“不”之能量,使“王”判定人類是否無可救藥,是否需要重啟世界;但這些
只限止在黑暗系作品而並
非主流)。
11需要有限定數量的道具(或其他特定的條件)才可以正常使用魔法。
12、使用禁斷魔法(或強大的、現階段無法控制的魔法)會得到相對的報應(或副作用)。
13、作品通常會以幾人組成的戰隊的形式,共同打擊對立勢力的固定形式。
使用魔法
主角使用的魔法時,會配合簡單音節串組成的咒語及相關道具,例如魔杖。有的動畫是需要變身後才能使用該魔法;而戰鬥型動畫就會有簡短日文及英文夾雜而成的絕招對白。
相關道具
魔法少女的相關道具,一般都是屬於自己的魔力媒介或變身器具。一些變身器具會在變身時,同時變成杖類或其他法器,還有可以產生魔力來源的核。使用者一般釋放魔力至法器中介展現威力。
魔法少女的相關道具,一般有以下幾種用途:
1、變身器具,一部分變身器具會在變身時,同時變成武器。
2、使用者釋放、輸入魔力至相關道具中,介以展現威力、增大威力。
3、充當魔力來源的核,從中產生魔力,以供自身不能產生魔力的使用者使用。
法器有下列分類:
1、按法器樣式分類:
——一般型:
1、手持法器(大多數為杖,長短不一)
2、項鍊
3、戒指
4、頭飾、手鍊等裝飾品
——特殊型:
1、卡牌
2、鑰匙
3、寶石
4、電鋸
5、衣服
2、按有無自我意識分類:
——
無自我意識法器:對施法者來說完全只是工具,作用是媒介或是魔力屬性。 如:《
七色星露》中結城諾奈,
秋姬李子使用法器“摘星勺”,《
小女神花鈴》中
花園花鈴使用戒指來借雅典娜的力量。
——
有自我意識法器:有自主的能力,通常這類法器以與施法者締結契約的方式,來連結魔力聯通的管道。也可以和主人通話,和主人交流戰鬥技術等。在《
魔法少女奈葉》中,基本上大多數人的法器都屬於這個類型。
3、按照時代分類:
古代型:完全與無視物理解釋,不管是飛天遁地皆自由的型態。
科技型:部份設定結合當代科技,如法器的構成,受擊的物理解釋。
身份
單一身份
多為欠缺變身能力的魔法少女。亦或者有變身能力,但不包括身份的轉變。
2、《
魔法少女奈葉》里時空管理局的眾人——
身份無轉變:公務員
雙重身份
——變身前:幾乎多為學生,而且小學生占絕大多數,亦有不是學生的:
——變身後:在有著學生與魔法少女兩種身份的同時,有著第三種身份,一般以工作類別而定:
變身
往往變身後會穿著花俏極至的服裝, 變身特寫的表達手法往往不脫衣服,放閃光彈,在光幕中主角做幾個動作或念咒語,特殊位置有光幕遮擋。這些片段大多數是商家給觀眾的福利。
大部分的變身方法,通常是運用變身器,或者念咒語,或其他一些特殊的變身方式。
能力
花俏的風格,也有的是沒任何實用性質的。通常使用的魔法,是通過念一些簡單的咒語來實現,或者通過法器來進行實現。
其他魔法少女實現魔法的方法有:
守護精靈
多為哺乳類小動物,但類似的超自然生物居多,例如有龍、蜥蜴等,並且使魔來源大多為異世界。絕大多數都有語言能力,並能擔任解說工作。一般為一人一個,偶有一人多個的情況。
通常它們會保護、監督和指導魔法少女,確保她們能成為合格的魔法少女。它們與魔法少女會以友人或家人的關係相處,而不只是協助者和行動者。
特殊使魔有:
一人多個使魔的有:
信念及任務
魔法少女的信念一般是愛與和平,保護自己所在的地方不受魔物的襲擊,或清除世界自然產生與非自然產生的異變。如果力量強大的話,就可以擴大範圍甚至守護全世界的安全。
也有只是純粹地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或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不得不為之的。例如:
3、《
舞-乙hime》:為王族或政治家等掌權者提供幫助,成為他們的參謀;
分類
變身
會變身的魔法少女的始祖是1973年
魔神Z之父——永井豪的《
甜心戰士》,開創了魔法少女變身系的第一人。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魔法少女已經成為日本動漫中的著名系列之一。
非變身
戰鬥型
變身系+戰鬥型的魔法少女是90年代開始使用最多的主題。即主角或她的朋友(戰隊通常會有兩人或以上)突然得到變身力量,並利用變身後的力量與惡勢力對戰以保護地球(或者主角居住的地方或星球)的故事。雖然相比起前面一種類型來說,這種的歷史最短,但亦是最廣為人知的類型,甚至已經成為了魔法少女的實際定義。
在戰鬥型的魔法少女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屬
武內直子的《
美少女戰士》了。該作品除開創了
戰隊系魔法少女外,還包涵了那個時代最華麗的變身和最華麗的招式。不過,通常認為美戰的賣點並不在於戰鬥,美腿+高跟鞋/靴+超短裙,完全滿足了腿控的需要。其後的《
愛天使傳說》(
婚紗小天使)也是借鑑了這點。
不過用眼光去看,那個時代的戰鬥型魔法少女大部分過於依賴道具或自身擁有的必殺技戰鬥,並不著重動作戰鬥場面。隨著時代的變遷,上世紀的魔法少女元素已經不能滿足新一代觀眾的需求。在觀眾挑剔的眼光之下,新一代的戰鬥型魔法少女不得不加入新元素去維持吸引力。
從2004年開始,戰鬥型魔法少女動漫開始進行改革,新一代的戰鬥型魔法少女作品也陸續誕生,第一批結合多元素的戰鬥型魔法少女動漫是2004年2月份推出的《
光之美少女》系列。由執導《
龍珠》動畫系列的西尾大介擔任監督,西尾大介在劇中大量運用格鬥技的戰鬥描寫,戰鬥方式不同於以往魔法少女「施放魔法」的柔性戰法,而是與敵人硬碰硬,展開拳腳交加的格鬥戰!《
光之美少女》的另一個特點是拋棄了傳統魔法少女動漫中常見的“廢柴假面”(廢柴男)的角色。「王子」型的男性將不復存在!女主角們不再需要「等待男性救助」這種的陳腐傳統。而戀愛部分的情節也只出現在日常生活的描寫中,成為了日常的一部分。大量使用當時女子中學生的流行詞語似乎也是在同類型動畫裡少見的。該作品開創了以前所欠缺的新類型戰鬥型魔法少女,為今後新類型魔法少女作品打響了首炮。
首批改革的戰鬥型魔法少女除了《光之美少女》以外,還有同年10月推出的《魔法少女奈葉》。如果說《光之美少女》系列是繼承了《
龍珠》和《美戰》系的戰鬥風格,《魔法少女奈葉》就是繼承了《
機戰》系的戰鬥風格了。奈葉在戰鬥場面上不再以必殺技為尊,而是把魔法少女和機戰式戰鬥風格結合起來,大量使用魔力炮及格鬥武器,以炮擊戰和連射牽制等作為攻擊手段,以及空中高速規避運動,所以被很多觀眾戲稱為MS少女。除了魔炮轟擊和白刃戰的戰鬥方式外,奈葉還加入封印系的元素,這種脫離普通魔法少女戰鬥表現手法的領域,多元素結合的新形式令觀眾耳目一新。
戰鬥型魔法少女按照地形戰鬥優勢也可分為“空戰類魔法少女”、“陸戰類魔法少女”、“海戰類魔法少女”,也就是軍事上的陸海空。
非戰鬥型
一、主角突然得到魔法力量,或主角由異世界來到人間界見習,故事是以圍繞日常生活為主,並使用魔法力量去幫助別人。
著名的動畫例子包括:
歡歡仙子(魔法のエンジェルスイートミント):Mint
音樂小彗星(Cosmic Baton Girl コメットさん☆):彗星公主
二、主角得到一種獨特的變身力量,令主角可以利用道具,並面對鏡子而變身成心中想變成的人,有些動畫更會變身成偶像歌手。著名的動畫例子包括:
夢幻拉拉(魔法のステージファンシーララ):筱原美穗
#雖然《
人魚的旋律》不屬於偶像系魔法少女,不過也是成功繼承了上述作品的特點。
封印型
自從
東映動畫製作的美少女戰士得到大受好評,在同時代的不同動畫製作公司都相繼製作類似戰鬥系的動畫,但其實它們大部分都是以封印系動畫。
故事也是一樣環繞主角及其他朋友一起對抗黑暗勢力,但通常戰鬥所出的必殺技時會使用魔法封印形式去封印敵人。當中的代表作是《
魔卡少女櫻》。
神權
“神權”按定義上來講指的是宗教迷信認為鬼神是宇宙的主宰,掌握著人間命運,神權即是所謂鬼神的權力。僧侶往往自稱能通神明,具有神所賦予的舉行祭祀,超度亡靈,為人贖罪等宗教上的權力,這種權力也叫神權。
所以
《魔法少女小圓》中的
鹿目圓就是
“神權型魔法少女”的代表。而反義的
“非神權型魔法少女”指的是沒有神權的魔法少女,也就是反覆穿越時空的
曉美焰她不具有神權能力,也逃避不了命運,所以就被稱為“非神權型魔法少女”。
校園類
原屬於封印系動畫的《
小紅帽恰恰》在1994年成為一部著名的作品,當年製作公司因此決定由原本製作一年增加半年,也就是1995年上半年,而在這半年內就改以環繞Cha Cha就讀的魔法學園--毛拉拉學園所發生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從此就開始確定魔法校園類動畫。也有一些例子是一間普通的學校組織了一個魔法學會,並在會內研究魔法。最著名的動畫就是《
零之使魔》中的
露易絲·法蘭西斯·露·布朗·杜·拉·瓦利埃爾。
人類與非人類
“人類魔法少女”指的是身世是由人類誕生的魔法少女。
其他的例子還有:
非危險能力系與危險能力系
一般來說,魔法少女類型的動畫都是不會死人的。魔法少女即使戰鬥,也都是不用冒生命危險戰鬥的,例如《
守護甜心》,《
光之美少女》等(沒見到一個人死)歸為
非危險能力系。
特殊分類
致郁系
致郁系的代表,女主角小圓直至第十話才出現了變身的形態,因此也被稱為《魔法少女與小圓》。此外,第三話中的主要角色
巴麻美的死亡,還有魔法少女為了狩獵魔女而置他人安危不顧,魔法少女最終會黑化為魔女,這些要素使《魔法少女小圓》成為了黑暗作品的典範。
最後小圓成為魔法少女時,對
QB許下煩人願望,就是讓所有宇宙中、過去未來的所有魔女在誕生之前全部消失,也因此得以改變世界的本質(世界的運行法則),讓整個平行宇宙重組。而自身因承擔了這個奇蹟而成為了世界之外,似於神的存在。也終於讓自己與
曉美焰的因緣得以圓滿。
自20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圓》播出後,魔法少女這個題材便被逐漸帶偏,本來算是低幼向的魔法少女瞬間成了兒童不宜。《
魔法少女育成計畫》便是這么一部打著魔法少女的幌子實際上各種留血漿的動畫,一幫變身成為魔法少女的人被
法布各種威逼利誘後展開廝殺,而且名為魔法實際上就是肉搏加槍戰。
而眾位魔法少女在變身前的身份簡直千差萬別:孕婦、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大媽、OL、打工戰士、可愛的男孩子,將這些原本根本沒有關係的人湊到一起變成魔法少女互相傷害。
又一部充斥著暴力和血漿的魔法少女動畫,在這個世界裡,只有不幸的人才能變成魔法少女,而每次施展魔法的代價就是自己的壽命,換而言之就是魔法用得越多死的越快,然而為了各種理由少女們不
得不一次次的使用魔法……《魔法少女網站》講的就是以黑暗面出發,一群深信魔法不是為了帶來幸福,而是為了走出不幸的灰暗魔法少女。
受到來自地冥界怪物們侵襲的現在,人類擁有的多數武器皆已無效,命運如同風中殘燭。
此時,同樣受到地冥界侵襲所苦的精靈環境條約機構對人類伸出了援手,人類得到了一絲起死回生的希望。那就是“魔法少女”。
有著強大力量的少女們,即使身心皆已滿目瘡痍,仍然引導著人類獲得勝利,最終結束了大戰。
即便如此,這不過只是為新的戰鬥揭開了序幕。國際犯罪,無差別恐攻,內戰,紛爭……。
魔法少女的戰鬥不會止息—
《結城友奈是勇者》
結城友奈每天早上起床、做好準備出門上學、上課、參加社團活動、和朋友一起玩……她就是這樣每天過著普通日常的中學2年生。
如果非要找出特殊的地方的話,那就是她所屬的社團是“勇者部”。社團的活動內容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存在“Vertex”又是什麼?
神世紀300年,少女們的物語——
武鬥系
《光之美少女》
《
光之美少女》又名
美麗祭師二人組或
俏麗搭檔,採用了脫離常識地更換人物與舞台的模式,已經連續播出十一年(仍在連載且收視穩居十甲之內),另類的子供向魔法少女,片中無男性助拳人,所有光之美少女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勝。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變身後拳拳到肉的基本打鬥動作之外,變身本身和施放大絕都凸顯力量感。
軍武系
看起來是蘿莉型魔法少女,其實是高達的化身,完全是把魔法少女的傳統當成軍武性質,到後來法杖上連彈匣都有,是一名魔炮少女。
主角團隊全都是人形高達,隸屬於特異災害對策機動部第二組(特異災害対策機動部二課),其前身是大戰時代的特務機關,是一個以SYMPHOGEAR系統對抗Noise特異災害的管理組織。
高齡系
27歲的魔法少女(大媽?)
淺羽嬉子,從
莉魯姆來的仙境管理者。被授予著形成仙境的“戒指”。平時,是天然呆女性,不過,在必要時候會變身成魔法少女守護著仙境。與丈夫·
淺羽保結婚,不過,因不和而分居。是少有的高年齡魔法少女。
另類系
Panty,全名Anarchy Panty,名字譯為內褲。為了狩獵惡靈而下凡到墮天城的天使,連褲襪姐妹的姐姐。
相對惡靈,更熱衷於狩獵男性並樂此不疲。對這個所謂的天使來說,男人和SEX比什麼都要好,達成千人斬,人稱婊子天使。常用的天界兵器是脫下身上穿的內褲變成的槍「Back Lace」,其發射的靈能子彈對人類來說只是稍痛一點的BB彈,對惡靈則是一發致命。
Stocking,全名Anarchy Stocking。連褲襪姐妹的妹妹,與姐姐PANTY一同狩獵惡靈的天使。
初看是相當可愛的哥特風蘿莉,其實嘴非常毒。隨著影片進展逐步喚醒體內和Garter belt類似的SM屬性。有微量的傲嬌屬性。使用的天界兵器是脫下來的
長筒襪變成的劍「StripeⅠ&Ⅱ」。
聖魔法王國的公主
田中蒲妮惠,表面上看起來是甜美的魔法美少女,但實際上是城府極深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法西斯主義者,對於來犯的對手會給予無情的關節技制裁,擅長王者之技關節技,沒有她折不斷的關節,為了登上大位就算是手足也會毫無顧忌的痛下毒手。
演變
踏入21世紀,魔法英雌已經從用卡兼大絕,由《
光之美少女》開始慢慢轉形到以拳交心的格鬥派。
據了解,開始使用散彈槍、榴彈發射器和火箭炮等火器的魔法少女出現,也是戰鬥故事套用魔法少女風格的特殊產物。
在2012年代更有具有顛覆傳統魔法少女類型片的劇情作出現:《
魔法少女小圓》。因其在第3話將主要角色巴麻美突然身亡,在日本內外引發了罕見的大討論。
另外,魔法少女動畫大多數都是純動畫公司創作,由漫畫改編的一批就愈來愈少了。
宿敵
怪人:魔法少女作品常見的敵人,從早期作品到如今作品都普遍有它們的身影。
觸手:魔法少女通常在糟糕物(通常指的是色情類的不當產物)內,扮演著被觸手發洩的對象。這套用到心理學中之「對比」:因魔法少女通常都扮演為光明、聖潔的一方,而這是邪惡且污穢的最佳凌辱系套用代表,就屬觸手為最佳對象。詳見
觸手怪。
魔女:只限於《
魔法少女小圓》(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中。是魔法少女耗盡魔力或產生負面情緒時變成的生物,僅存在於
小圓還沒成為神之前。打敗後會掉落
悲傷之種。每個魔女都有屬於自己的紋章,被哪個魔女迷惑,身上就會出現相應魔女的紋章。小圓跟
丘比許願成為神之後改為魔獸。
魔獸:《
魔法少女小圓》(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中。鹿目圓修正世界後,魔女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來源於人類內心黑暗的魔獸。根據虛淵玄的訪談,魔獸就是原本魔女把魔法少女吃掉後(指魔法少女被絕望的詛咒吞食成為魔女)本應該四散消失的詛咒,放射之後形成的詛咒。比魔女的密度要薄取而代之的是詛咒的範圍擴大(詛咒力量較魔女弱但影響範圍比魔女要廣)。
魔法少女:有部分魔法少女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自相殘殺,其中著名的有《
魔法少女育成計畫》,講的就是一群魔法少女自相殘殺的故事。
黑化後的角色:有些作品裡,魔法少女還要面對黑化了的本來是正義的生物,比如暗影精靈。。。地冥界只限於《魔法少女特殊戰明日香》
巴比倫旅團只限於《魔法少女特殊戰明日香》
Vertex只限於《結城友奈是勇者》
相關俗稱
馬猴燒酒
“
馬猴燒酒”不是一種酒名,不是真的由馬猴燒出來的酒,中國沒有“馬猴燒酒”的事跡和成語。“馬猴燒酒”是魔法少女(まほうしょうじょ)的意思,“馬猴”就是“魔法”,“燒酒”就是“少女”。因為在日語中的“魔法少女”的發音類似中文的“馬猴燒酒”四個字,經過
空耳的流傳而漸漸形成了這個惡搞稱呼。
字面意思解釋,
馬猴是現實中的一種猿猴,
燒酒是蒸餾之後製成的酒,但兩者和魔法少女沒關係。
廃怯少女
這是來自關於《
魔法少女小圓》主Logo字型的梗,因為名字《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里的魔法看起來像“廃怯”兩字。“廃”這個字就相當於“廢”字,而“怯”是膽小、俗氣和沒勇氣的意思,所以“廃怯少女”按字面解釋就是“很廢柴、非常懦弱的少女”。
據說這其實是官方的惡意,是故意把魔法弄成了類似“廃怯”的字型,並且有可能是暗指
曉美焰。
代表作品
魔法少女小圓
《
魔法少女小圓》是第16屆神戶動畫大賞獲獎TV動畫。該作是由
新房昭之、
虛淵玄聯手打造的原創動畫企劃,由監督新房昭之、負責全話劇本與系列構成的虛淵玄、角色原案
蒼樹梅等人共同攜手,角色設計與音分別動畫製作由
岸田隆宏與
梶浦由記擔當,
SHAFT擔任動畫製作的魔法少女類型的治癒系原創動畫作品《魔法少女小圓》於2011年1月6日開始播映。
這次擔當漫畫化作畫的是曾經繪製過《
寒蟬鳴泣之時》和《
海貓鳴泣之時》兩部漫畫的Anthology老師,擔當作品中四格漫畫部分繪製的是插畫師Hanokage老師。
故事背景與《
尼伯龍根的指環》、《
浮士德》等有關,作品中的部分符文與人物經歷取材於《浮士德》,而部分魔女名字則與《尼伯龍根的指環》有關。 受日本大地震影響,本作的播映與周邊產品的發售計畫皆有所變更。在播出第十話之後曾一度處於全線停播的狀態,2011年4月21日,各大媒體才陸續播放最後的第11和12話,其中MBS更在復播當天的讀賣新聞早報上刊登全版廣告,直接導致當日的讀賣新聞被搶售一空。最終話在MBS非假日深夜三點時段留下收視率2.3%、收視占有率22.6%的記錄。
獵奇的劇情和神一樣的結局,使得
小圓狂潮還在繼續發力,發售的日本《朝日新聞》晚報上,刊登了著名動漫評論家藤津亮太撰寫《
魔法少女小圓》論文章,要知道《
朝日新聞》創刊歷史超過100年,在全國都享有盛譽。這也是《
魔法少女小圓》繼登上日本《
讀賣新聞》報之後,再次出現在日本最大的報刊之一。能夠同時登上這兩份報紙,可見《
魔法少女小圓》絕對是經典佳作了。
2011年4月27日BD第一捲髮售,首日銷量22000枚,首周創下53000枚的銷量,打破了此前由本作導演新房昭之另一部作品《
化物語》保持的首周51000枚的紀錄,成為電視動畫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BD第二卷再次刷新自己所創下的紀錄,首周賣出54000枚。
2011年9月,《
魔法少女小圓》榮獲第16回アニメーション神戸賞・作品賞(テレビ部門)。
光之美少女
2009年12月10日,《
海賊王》的原作者
尾田榮一郎在接受日本男性時尚雜誌《Men's Non-No》的專訪時幽默地戲稱想要打敗《光之美少女》,原因是他的孩子們非常喜歡本作品,這燃起了他的競爭之心。現在《海賊王》是發行量已經超過史前最多的《七龍珠》。
2010年3月26日起,中央電視台《
朝聞天下》欄目、東方衛視《
看東方》欄目、河南衛視午間新聞播報、山東衛視及江蘇電視台公共頻道等國內多家知名電視台都對本作品在2010年日本東京國際動漫展的動漫展位進行了採訪,DX2劇場版使用的3DCG技術倍受國內媒體關注。系列的最新作品也有幸成為本屆東京國際動漫展的形象大使,並參與了開幕剪彩儀式。
2010年5月8日,《Fresh光之美少女!》的劇場版《玩具王國的秘密多多!?》入選了日本科幻最高榮譽獎項
星雲賞media部門的候選名單,成為日本有史以來權稅配額評選出的JASRAC國際賞BEST10,國際賞的評選標準是日該國內作品的國外著作權稅分配額,能夠充分反映日本動畫國外人氣的BEST10。本作品僅次於《
多啦A夢》名列第二位,可見本作的音樂在日本境外電視台等媒體被廣泛地使用,反覆播出次數多才會累積如此高昂的著作權稅。
在2011年10月25日,東映動畫公布了其2011年財政預報。因《
海賊王》、《
光之美少女》兩部人氣大作的成績突出,所以預計截止到2012年四月,東映動畫的年銷售額將從估算的242億日元一下攀升到了290億日元。比早前預想的211億日元高出了37%以上,將會超過266億2200萬日元的東映歷史最高銷售紀錄。在《海賊王》與《光之美少女》高漲人氣的帶動下,兩部作品的角色商品玩具、活動、DVD等成績都在預想之上,所以如果能一直保持到2012年4月,東映動畫會迎來其歷史最高收入業績。
本系列連續四年成為幼女心中最佳動畫排名前三位,幼齡男女觀眾排名第一位。當時可以說“幼女間沒有不知道Precure的”。該片在20~34歲男性觀眾間的最佳動畫排名是第八位,女性觀眾間是第三位,可見東映的大朋友戰略是成功的。
在香港方面,《
光之美少女》於2006年7月16日在香港翡翠台放映。東映動畫及日本著名玩具商
BANDAI以7位數字的薪酬特別聘請偶像組合
TWINS主唱主題曲《光之美少女跳躍登場》及成為《光之美少女》的香港地區代言人。宣傳MV動用了數十萬港幣製作布景和大量後期電腦特技效果。每一季都會邀請知名藝人客串動畫角色,這也是本作品獨特的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能賣到50億日圓就等於大成功」的日本周邊玩具市場中,以
萬代公司製造的周邊玩具創下每作超過100億日圓收入的佳績,第一季主力商品的主角變身道具,更是賣出了60萬盒以上。一時間所有玩具店脫銷,常年占據著少女玩具銷售量的第一位,日本玩具總銷售量前十二位。顛覆了玩具業界的常識,也讓本系列成為了東映公司的搖錢樹。
本作還擁有一匹以「テイエムプリキュア」命名的職業賽馬,自登上賽場以來未曾一敗,被日本媒體譽為“無敗女王”,並於2009年エリザベス女王杯中榮獲亞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