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皓
- 畢業院校:中國海洋大學
- 職業:教師
- 代表作品:《計算物理》學報,《海洋學研究》
- 主要成就:國家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
- 職稱: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海洋科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主要研究方向,科研情況,
人物履歷
1988年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離專業學士學位;
1990年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離專業碩士學位;
1999年獲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環境海洋學博士學位。
1990.7-2008.7 歷任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學院副院長、海洋系主任、院長。
2008.8 天津市特聘教授
2008.10-2014.10 天津科技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院長
2014.11-今 天津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 教授
自1990年在中國海洋大學參加工作,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8年入選天津市特聘教授。2009年9月起任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先後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作為骨幹成員參加國家973項目1項、國家重大自然科學基金1項、重點基金3項、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SCI收錄32篇);國際交流和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報告53次。曾獲浙江省科學技術1等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2等獎。並先後擔任了北太平洋海洋科學委員會(PICES) CCCC Model and concept task team Co-Chair;中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GLOBEC/IMBER)工作組成員;物理海洋(IAPSO)中國委員會委員; 中國陸海相互作用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物理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物理學會常務理事,《計算物理》學報編委,《海洋學研究》編委,《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版)編委。被聘為幾個863、973、國家海洋公益項目專家組成員及科技部國際合作評估專家。
兩年來,她代表學院與加拿大Bedford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知名專家鹿有餘研究員、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裡姆斯基研究所海洋化學知名專家謝惠祥教授等簽訂合作協定,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學者研究基金,共同致力於“東中國海動力環境對全球變化回響”和“渤海灣有色溶解有機物循環”的研究工作。另外還與國家超算中心合作,建立了黃海東海水動力模型,並向溫總理進行了演示匯報。同時建立了天津科技大學超算分中心,與鹿有餘研究員及法國Mecator海洋中心合作進行全球高解析度海洋動力模式研究,以備功課國際物理海洋研究的尖端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環境動力過程與機制研究
藉助海上現場觀測、衛星遙感和計算機模擬,對近海動力環境(潮汐、潮流、環流、湍流、風暴潮等)和水文環境(水溫、鹽度、層化、鋒面)等變化規律與物質輸運機理進行量化研究。
2、海洋生態環境評估與容納量研究
認識封閉海區水交換與物理自淨、生物自淨、環境容納量的關係,以生態模型量化入海污染物影響,最佳化排污布局與分擔,探討重大工程建設對近海生態環境影響,為海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科研情況
1)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我國近海生態系統食物產出的關鍵過程及其可持續機理”第二課題“近海重要界面物質交換的關鍵過程”,2006CB400602,2006.1-2010.12,主持
2)海洋科學類人才海上實踐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國家教育部重點教學研究項目,2006-2009,主持
3)908水體調查北部灣區塊水文、氣象調查,2006-2008,主持
4)黃海動力過程對生物生產支持與調節機制的數值研究,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40830854,2008-2011,主持
5)聲學反演方法觀測近海懸浮物底界面通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40806001,2008-2010,趙亮主持,主要成員
6)海洋環流與氣候,青島市重大科技專項,2007-2009,主持
7)美國自然基金,東中國海湍流與內波,2006-2009,co-PI
8)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我國陸架海生態環境演變過程、機制及未來變化趨勢預測”第四課題2010CB428904,我國陸架海生態環境演變機制綜合分析及未來變化趨勢預測,2010-2014,骨幹
9)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渤海近岸河口重要岸段生境修復技術”第四課題“典型人工海岸污染控制與生態構建技術研究及示範”2010BAC68B04,2010-2012
10)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中國近海水母暴發的關鍵過程、機理及生態環境效應”第六課題“水母災害暴發機制與生態效應的模型研究”,2011CB403606,2011-2015,主持
11)全球-區域海洋雙向嵌套模型研究東中國海動力要素的變化機制,411280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與港澳學者合作基金,2012-2013,鹿有餘主持,co-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