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爾納計畫

魏爾納計畫,亦稱“魏爾納報告”(Werner Report),是以盧森堡首相兼財政大臣皮爾瑞·魏爾納(Werner)為首的一個委員會,於1970年10月,向歐共體理事會提交了《關於在共同體內分階段實現經濟和貨幣聯盟的報告》,其最早形成於1970年5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爾納計畫
  • 外文名:Werner Report
  • 又稱:魏爾納報告
  • 形成時間:1970年5月
  • 發展階段:3個
魏爾納計畫簡介,魏爾納計畫的內容,

魏爾納計畫簡介

1970年10月,以盧森堡首相兼財政大臣皮爾瑞·魏爾納(Werner)為首的一個委員會,向歐共體理事會提交了《關於在共同體內分階段實現經濟和貨幣聯盟的報告》,即魏爾納計畫,亦稱“魏爾納報告”(Werner Report),其最早形成於1970年5月。該計畫建議從1971年到1980年分三個階段實現歐洲貨幣一體化。然而70年代動盪的金融形勢以及歐共體國家發展程度的巨大差異,使得魏爾納計畫幾乎完全落空。20世紀70年代一體化取得的唯一的重大成果是創設了歐洲計算單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EUA)。
第一階段:1971-1973年,縮小成員國間匯率的波動幅度,協調各國的貨幣經濟政策。
第二階段:1974-1976年,集中成員國部分外匯,建立歐洲貨幣儲備基金。
第三階段:1977-1980年,歐共體內部商品、資本、勞務流動不受限制,匯率完全穩定,向統一貨幣過渡,歐洲貨幣儲備基金向中央銀行發展。

魏爾納計畫的內容

總的來說,“魏爾納計畫”的內容包含三個方面:匯率機制調整、貨幣儲備基金建立和歐共體內部核算。具體地說:
1、匯率管理機制調整
在匯率管理機制方面,歐共體曾實施“蛇洞制”以加強其成員國之間的匯率聯繫。
歐共體在1972年4月10日作出決定,通過了“巴塞爾協定”,各成員國貨幣間的匯率可容許波動幅度只能是上下1.125%(總幅度為2.25%),比史密森協定的規定小一半,換言之,歐共體對內部的匯率波動要求更加嚴格,擬推行內外有別的匯率政策。用當時比較通俗的比喻來說,這叫做“蛇洞制”。
2、貨幣儲備基金的建立
該基金的職責主要是:支持成員國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活動以促進匯率的穩定,管理成員國中央銀行間的信貸,逐步集中成員國的外匯儲備,並逐步發展為各成員國間的劃撥結算中心。
3、歐洲共同體內部核算籌碼的建立
歐洲共同體財政貨幣當局原來內部也設計了一種共同籌碼叫做計算單位(Unit of Account, U.A.),按照原始的規定1單位的基準=0.888671克黃金
1973年3月以後,隨著浮動匯率制的實行,歐共體將該計算單位改變成一種成員國貨幣複合體性質的綜合指標,與黃金脫離聯繫,從而在1979年建立了“歐洲計算單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 EUA)。
歐洲計算單位自實行以來,它的使用範圍逐步有所擴大,除了主要是歐共體內部財務核算的工具外,並在“歐洲海外開發基金”、“歐洲區域發展基金”、歐洲投資銀行發行債券業務等方面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