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清談述論》是現代周紹賢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魏晉清談述論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周紹賢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分四章,分述了清談了起因,內容及所謂風流名士,魏晉之亡與清談何關。
關於清談之起因,作者認為清談之趣,重在老莊,魏晉為老莊盛行時期。其所以盛行,由於漢朝學術,重在整理經典,訓詁章句。漢末學者,已厭此途,由是一變而轉為講義理。談義理必轉入老莊之學,因為黃老之學在汊代本為一大暗流。及至魏晉亂世,人生痛苦,恰好道家之說能使人別開境界,以安心立命,因此老莊大盛。儒家為經世之道,老子為救世之通。儒家教人積極於現實之務,故儒家之抱負在於治國平天下。然世路之黑暗,人事之糾紛,每使賢者有才無用,有懷莫展,如不學老莊之恬淡,而固抱耿耿之憂,不流為激烈憤世之跖徒,則流為消極投江之孤臣。如此,則人世之事,豈不更慘?惟有學老子之知常守靜,效莊子之遊戲人間,始能緩和社會之診氣而解自身之煩惱。
關於清談的內容,作者認為自漢末開談論之風,談論者多為大學諸友。所談之義理,當不離乎經籍,而其與魏晉一貫相同之談題者,則為品評人物。品評人物必以才性為本,此即所謂才性名理。
關於風流名士,作者認為所謂名士,指那些清介超逸、孤僻放達的人。名士未必皆隱居不仕。所謂風流,指清介超逸之品格,其瀟灑之度、曠達之致,如風之飄爽,如水之活潑,悠然自適。作者分別敘述了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的特徵。
在最後一章,作者駁斥了把魏晉之亡歸於精淡的言論,認為魏晉之亡在於竊權篡位、敗壞風氣及帝室內訌與強臣作亂。名士清介自守,在時風險惡之中,藉清談以娛態:沒有什麼亡國之罪。
出版信息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4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