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倩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
- 作者:張倩儀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0年02月
- 定價:20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00061018
《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倩儀。
《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倩儀。內容簡介《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內容簡介:去年我曾為香港大學審閱張倩儀女士的學位論文《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讀後認為論文從近年來發現的文物中,就升...
九原崗墓道壁畫對魏晉南北朝這一階段考古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從壁畫內容及規模來看,該墓無論是對地下世界的想像還是對現實生活的描繪都比同時期其它壁畫墓的內容更加豐富,手法更加精細。作為中國首次發現的北朝時期長卷式狩獵圖,其中透露的信息為研究北朝時期冶煉技術、民族融合、服飾外貌以及北朝時期繪畫...
從魏晉開始,歷經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國文學中古期的第一段。綜觀這段文學,是以五七言古近體詩的興盛為標誌的。五古在魏晉南北朝進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體在唐代前期臻於鼎盛。魏晉南北朝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
《代升天行》,作者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鮑照。收錄於《文選·卷二十八》,題為《升天行》。作品原文 家世宅關輔,勝帶宦王城。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倦見物興衰,驟睹俗屯平。翩翻類回掌,怳惚似朝榮(1)。窮塗悔短計,晚志愛長生。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五芝發金記,九籥隱丹經。風餐委松宿,...
本卷選人的資料基本涵蓋了目前考古發現的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比較重要的墓室壁畫作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漢代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的發展面貌和藝術成就。作品目錄 漠 四方神靈 主室後壁壁畫 蓐收、青龍、白虎 陽神 墓主升天 白虎 宋雀 飛廉《蜚廉》青龍 持節仙人 句芒 朱雀、陽神、日、應龍 羽人乘龍、朱雀 龍蛇穿...
本卷選人的資料基本涵蓋了目前考古發現的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比較重要的墓室壁畫作品,較系統地反映了漢代及魏晉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的發展面貌和藝術成就。目錄 漠 四方神靈 主室後壁壁畫 蓐收、青龍、白虎 陽神 墓主升天 白虎 宋雀 飛廉《蜚廉》青龍 持節仙人 句芒 朱雀、陽神、日、應龍 羽人乘龍、朱雀 龍蛇穿璧、...
《漢魏六朝書畫論》是2006年7月1日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運告。簡介 魏晉南北朝,都說是藝術覺醒的時代。本文亦認為如此,只是上限要推到東漢末。書法藝術尤應如此。因為通常而論,藝術覺醒要有三條標誌:即創作的繁榮,出現有相當功力的作者,對創作有理論的概括和闡釋。就書法藝術而言,這三條在...
此展品為南北朝文物。長36.2厘米、寬19.1厘米、厚6.4厘米。1984年襄城賈家沖墓地出土。主題淺浮雕羽化升天場景。兩仙左右相向,頭梳雙髻,手捧香爐,作蹲踞狀。仙人裙帶向後上下飛舞,頭頂上方各刻畫一羽化升天的飛仙形象。兩仙間以一立於覆蓮之上的熏爐為隔,熏爐上方、兩側均飾有蓮瓣和卷草紋,四周飾忍冬...
Civilization(《紫禁城》)曾獲International Compact Disc Interactive Association 銀獎 。長於文學、歷史、藝術的比較研究,著有《魏晉南北朝升天圖研究》《西行找中國》《0後風雲——香港城市的熱眼旁觀》《清——中華民族新生的陣痛》等書。曾獲青年文學獎、香港書獎。現從事自由寫作、旅遊考察及舉辦閱讀活動。
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時飛天、飛仙不分。後來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稱...
在中國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現的還有各類神仙。戰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場景,東漢以後隨著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
秦漢時期,中原地區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和帛畫以及畫像石(磚)等美術遺蹟大量湧現,如河南永城柿園西漢前期的梁王墓前室頂部壁畫《巨龍升天圖》就是傑出作品。中原繪畫藝術在魏晉南北朝得到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批專業畫家,如北齊的楊子華和曹仲達。隋唐時期,中原繪畫作品繁盛、傑作紛呈、名家輩出,並且形成豐富的理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象書法那么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複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弟子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
升天圖·軑侯妻墓 004 君車出行圖(部分) 005 男墓主與男侍僕圖 005 魏晉南北朝時期 / 中國傳世名畫 洛神賦圖 006 女史箴圖 008 職貢圖 009 北齊校書圖 010 伎樂天 011 步輦圖 012 隋唐五代時期 / 中國傳世名畫 歷代帝王圖(部分) 014 江帆樓閣圖 015 維摩詰圖 016 明皇幸蜀圖 017 照夜白圖 ...
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也很繁榮,20世紀以來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畫興盛期,如敦煌壁畫、克孜爾石窟等,為當時壁畫藝術的高峰。宋代以後,壁畫逐漸衰落。1949年後,壁畫得到恢復與發展。1979年北京首都機場壁畫群體完成。之後,不斷在一些新建築中增設壁畫,許多作品在藝術表現力、製作技法以及繼承傳統、借鑑外國經驗...
其中包括諸如西漢前期的河南永城柿園梁王墓前室頂部壁畫《巨龍升天圖》等一系列在中國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傑作。至魏晉南北朝,中原繪畫走向藝術自覺並日趨成熟,出現了類如北齊楊子華、曹仲達這樣的專業畫家,以及河南鄧縣(今鄧州)南朝彩色畫像磚,洛陽出土的北魏寧懋石室線刻畫等有著成熟技巧的繪畫遺蹟。隋唐以來,中原...
第二節 《升天圖》的藝術風格 第三節 簡練概括的畫像石與畫像磚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繪畫 第一節 對寫實的短暫追求 第二節 氣韻風骨觀的提出 第三節 畫論對氣韻風骨的強調 第五章 隋唐繪畫 第一節 外來畫法與魏晉品評標準的結合 第二節 關於寫實與繪畫性的平衡 第六章 五代繪畫 第一節 山水畫的南北風格...
此書文體雜陳,其中有大量詩歌,皆盛其詞藻,文辭華麗,風格多異於魏晉玄言詩和山水詩。書中還論及道士的書法、建靖室法;且其養生法殊多訣要,至今仍有借鑑意義。較多記載傳道之事 如《運題象》中說:“清虛真人授書曰:黃赤之道,混氣之法,是張陵受教施化,為種子之一術耳,非真人之事也。吾數見此行...
魏晉以前的災異思想認為,昊天上帝猶如嚴父,如果天子作惡就會降災,天至明而不可欺。“皇天所以譴告人君過失,猶嚴父之明誡。畏懼敬改,則禍銷福降;忽然簡易,則咎罰不除。經曰:「饗用五福,畏用六極。」傳曰:「六?作見,若不共御,六罰既侵,六極其下。」今三年之間,災異鋒起,小大畢具,所行不...
這種藉助神獸升天的藝術形象,在湖南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等帛畫中已經有所體現,其中鳳鳥的尾羽以兩條彎曲如帶葉片藤蔓植物的細長條線來表示,尾端則演變為雙尊花蕾形狀。另外,在春秋時期的中原以及楚地的青銅器上也出現了神獸耳生柿蒂花的形象,而這對《四神雲氣圖》中神獸身上生蓮花的...
此外,洛陽博物館和開封市博物館都收藏有升仙畫像石棺等。這一時期羽人與道教關係密切,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傳入,佛教對道教的依附與借鑑,羽人含義和造型逐漸變化,先變成能升空的神仙,後來演變為飛天、飛仙和天人等佛教形象。佛教對道教羽人進行改造和取代,逐漸完成了由道教——佛道混合——佛教成為主流...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又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為葛洪從孫葛巢甫所“造構”。《度人經》是魏晉時期道教古靈寶派早期經典作品之一。主要敘述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昔於始青天中,大浮黎國,寶珠之內受元始天尊傳授《度人經》。經文所宣揚的“仙道貴生...
房中術出現很早,但直至魏晉南北朝才基本形成體系,是關於性生活的學問,其中有不少科學的內容,講求和諧的性生活,性健康,對避孕和懷孕亦有詳細的論述,還有治療性病的方法。據說其中的糟粕很多,如“多交少泄可延年”等之說。對房中術也要有科學分析的態度。4、煉丹術。煉丹術是以煉製長生不老藥為目的的方術,...
(《南北朝文學史》)③詩風近於鮑(照)、謝(靈運),在北人中辭藻趨於華麗,而尚具古氣,與南朝齊梁人不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吳先寧:語言上比較有特點,“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二句不僅注意到了對仗,還注意到了色彩的對比。用詞典而不古,質而能雅...
據研究,作為節日,社日“起源於三代,初興於秦漢,傳承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唐宋,衰微於元明及清”。在社日發展史上,唐代無疑是個重要段落。土地神是各地都有的,而且土地神的家族甚是龐大。頂頭上司為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又有九壘三十六土皇君掌管十方三界的“土地部”,同時有安住各方的當方土地,經中還...
到了魏晉南北朝,形與神無論是在現實人物的品藻方面,還是在藝術創作和鑑賞方面,都被作為美學範疇而加以廣泛運用。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指出“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在三國時代萌芽生根,到了魏晉南北朝更為蓬勃。經典翻譯大為盛行,如將大乘佛經的「維摩詁經」、「法華經」、「櫱師經」大量譯布,以及宣揚佛祖的本身故實,反映在圖畫上,便產生了經圃面、本生象、曼陀羅、佛尊象等繪畫藝術。此類畫專供佛教徒供養敬奉,與寺院殿堂莊嚴之用,自與書畫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