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梳理漢唐間的《
論語》著作,將其劃分為漢代傳統經學、魏晉儒學、魏晉玄學和東晉南朝經學四大流派,並將其置於漢魏之際、魏晉之際、兩晉之際和東晉南朝時期四個思想時代中,進行比較研究,分析這四大流派學術思想及其《論語》詮釋方式經學“訓解”與玄、佛“義解”各自的異同。通過《論語》個案,窺見這一時期漢代經學、魏晉儒學與魏晉玄學、東晉南朝經學之間的並行、承襲、衝突、揚棄關係,指出了儒家經典注釋中存在的多元化現象、《論語》詮釋方式的分合大勢,並力圖從社會政治層面,解釋其中的歷史底蘊。
作品目錄
|
| |
第一章 兩漢“論語學”概要 第二章 漢魏之際儒家《論語》思想的演變 第三章 魏晉之際玄學《論語》的興起 第四章 兩晉之際玄學《論語》新意 | 第五章 東晉《論語》注綜述 第六章 東晉玄、儒《論語》注研究 第七章 南朝《論語》注研究 第八章 “論語學”與魏晉南北朝政治、教育、談論時風 第九章 《論語》與漢唐間宗教 |
|
成書過程
1992年,閆春新進入曲阜師範大學讀書,後在曲阜執教,長期紮根于山東,受儒家文化薰染。2001年,他進入山東大學歷史系,拜在
王曉毅名下攻讀博士學位,參與了
顏炳罡主持的經典誦讀班。博士畢業後,他又在顏炳罡的名下,繼續他的“論語學”的研究工作。博士後出站,閆春新回到曲阜師範大學,一邊教課,一邊從事其《魏晉南北朝“論語學”研究》工作,最終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品思想
該書作者釐清了由漢至魏晉乃至南北朝“論語學”演進的脈絡。作者在動態把握漢唐間“論語學”歷史發展大勢的基礎上,突破學術界對漢學、宋學特別是漢唐間兩漢舊學與魏晉新學的一般學術定性,通過對漢唐間《論語》注的縱、橫向比較分析,認為兩漢與魏晉具有各自不同的《論語》注釋方式,並進一步認定,這兩種注釋方式在東晉南朝逐步由兼綜並進而走向會通、熔鑄。其以西方詮釋學理論為參照,來探討兩漢與魏晉兩種《論語》注釋方式由“訓解”而“義解”的歷史進展及其學理必然與前後聯繫,具有創新性。尤其是作者在第二章第一節對《論語》注釋方式在漢晉之際的拓展乃至轉向,作出了具有開拓性的學術探討。
作者對這一時期的“論語學”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見解。例如,
王肅“義說”《論語》與
何晏“玄解”《論語》,東晉南朝“論語學”的特點為儒學;對鄭、王學術之爭、漢代經學的神學化、與魏晉經學的玄學化等傳統觀點,也試圖以這一時期的《論語》注為具體個案,或加以印證、補充,或有新的說法;而對於學界已有較多成果的
皇侃《
論語義疏》的研究,作者則縱向透析漢唐間“論語學”尤其是漢晉南朝“論語學”合分大勢,進而提出皇疏兼容甚至熔鑄了兩漢“訓解”與魏晉“義解”的詮釋特色。皇侃結合儒、玄、佛三教會通的東晉南朝思潮,以魏晉“義解”的注經方式,對此一時期“論語學”研究具有整合之功。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閆春新,男,1971年2月生,山東嘉祥人,歷史學博士,哲學與歷史學雙博士後,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中國古代史與歷史教學碩士生導師。1992—1996年就讀、本科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歷史系;1998—2001年就讀、碩士畢業於曲師大孔子所,獲專門史學位;2001—2004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後在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史學所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2015年9月於北京大學師從明代哲學史名家張學智先生做經學史的訪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