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窪村

魏家窪村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下轄村

魏家窪村位於萊城南3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南1公里處。東與沙埠村相鄰,西與埠陽村緊接,南為黃溝村,北是曹家莊村。村北500米處是新汶礦務局鄂莊煤礦的大矸石山,矸石山的南面是高莊街道辦事處開採的魏家窪煤礦。全村人口789人,耕地712畝。現官網也已正式開通運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魏家窪村
  • 外文名稱:weijiawacun
  • 地理位置:山東省萊蕪市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魏家窪村
  • 類型:村莊
簡介,歷程,新舊對比,人文自然:,

簡介

據史志記載,魏家窪村始建於明末清初,具體年份不詳。魏姓先居,村前是大面積的丘陵,村莊地處嶺後窪地,取名魏家窪。全村共7姓,竇、亓、趙、高、魏、郝、王。竇姓最多,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
據《萊蕪市志》記載: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東、萊北、新甫三縣,魏家窪村隸屬新甫縣;1948年隸屬萊蕪縣汶南區;1951年由汶南區黃溝鄉管轄;1958年隸屬高莊人民公社,後改為高莊鎮;2001年隸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歷程

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魏家窪村先後有17位同志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為解放全中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高西榮、魏振秀,亓延益,亓鳳順四位同志為國捐軀,犧牲時年僅20多歲。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美帝國主義又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為支援朝鮮人民的戰爭,保家衛國,這些同志又積極回響毛主席的號召,跨出國門與朝鮮人民肩並肩戰鬥,一直戰鬥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戰鬥結束後,他們又積極參加了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從不居功自傲。
20世紀50年代初期,魏家窪村曾是中共萊蕪縣六區區委所在地。魏家窪人民在區委和村黨組織領導下,積極回響黨中央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大搞互助組合作社。1956年率先建立了初級社,1957年又建立了魏家窪,沙埠子,埠陽村三村合一的高級社,從而為人民公社的建立奠定了物質基礎和組織基礎。
魏家窪在舊社會全村無富戶,能上得起學的人很少。自建村至民國初年,村中連一位私塾先生都沒有。1900年左右,第一位私塾先生竇清福精通四書五經,善書柳體。“文革”前,周圍十里八村留有他的墓碑墨跡。筆鋒蒼勁有力,功底深厚。他所教的學生在解放前後都是村里比較有文化的人,並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新舊對比

舊社會,魏家窪村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可謂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解放後,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集體耕種,同吃同勞動,生活有很大改善。但是遇上壞年成,就只能靠糠菜過活。村民手裡來錢的路子幾乎沒有,油鹽錢還得用雞蛋換,日子過得很清苦。 改革開放以來,魏家窪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尋求適合自己致富的路子。他們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經濟作物。 幾年時間,生薑迅速發展到300畝,年純收人人均1000元。精明的魏家窪人還憑藉距萊城近,村子周圍有魏家窪煤礦、萊蕪市水泥廠等廠礦企業的優勢,搞起了運輸業、加工業、餐飲業等產業,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村民既種莊稼又做買賣。私營業主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起來。在鼓勵村民致富的同時,積極壯大集體經濟。村里先後成立了建築隊,建起磚廠,公共積累逐年遞增。魏家窪天天在變,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已步入了小康行列。

人文自然:

魏家窪國小始建於1952年,當時與埠陽村合辦,一直堅持到現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越辦越好,從建校到現在,這所學校走出的大學生20多名,中專生30多名。其中,亓春台、竇聖功都是正縣級以上幹部。
一、烈士英名錄
亓延義 高西榮 亓鳳順 魏振秀 竇元利
二、歷任村支書
1946年-1955年 魏振林
1956年-1957年 竇九三
1958年-1961年 何如春
1962年-1975年 郝克聖
1976年-1996年 竇學增
1997年-2000年 竇聖堂
2001年- 2007年 竇聖才
2008年-2009年 高龍柱
2009年-至今 趙成彬
三、歷任村主任
1946年-1955年 高占吉
1962年-1975年 亓延柱
1976年-1996年 趙明山
1997年-2007年 竇聖才
2008年-2009年 高龍柱
2009年-至今 趙成彬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竇聖功 曾任東北大學團委書記,瀋陽市人才資源研究所所長等職,教授
亓春台 曾任中共萊蕪市紀檢委副書記等職,已離崗
竇勝寶 現任萊蕪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趙建民 濟南市長清縣副區長
高龍慶 副團級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