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龍山
- 別名:平阿山
- 地理位置:懷遠縣城西南六十華里
- 著名景點:金輪寺
明龍山,又名平阿山,位於懷遠縣城西南六十華里處,漢代曾為古平阿侯國封地,因而得名。明龍山有魏山、汪山、錐子山、馬尾山、平山、洞山、廟山等山頭,從唐集至騎龍集,綿延十餘里,山巒起伏,群峰疊嶂,橫亘淮北平原。山高百餘米,但遠遠望去,依然兀突挺拔,氣壓洪源。
在明龍山中部,魏山與汪山拱抱而立,雙峰夾峙。山谷中有一塊平坦的盆地,居住著十來戶人家,名叫魏家窪。解放後,村前修建了一座水庫,使小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樹木蔥籠,環境清幽,風景絕佳。相傳漢代曾在這裡建立過魏陽古城。據史料記載: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王潭曾被封為平阿侯。後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耿阜也被封為平阿侯,明龍山一帶都屬侯國封地,魏陽便是他們的都城所在地。後來,又在這裡設立過縣治,直到漢末,才將平阿縣遷至淮河岸邊的孔崗。至今,魏家窪村後的道旁田中,漢代的殘磚碎瓦,掘土可得,遍地皆是。當地農民常在耕作中,出土一些銅鏡銅劍和各種陶器。它為研究淮河流域的漢代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文物資料。
明龍山最西端的廟山峰頂,曾有一座規模較大的金輪寺。金輪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寺院座北朝南,前後三進殿宇,東西六間迴廊,因其正殿中供奉著太陽神像,故名“金輪寺”。後殿有禹王銅鑄座像一尊,因而,寺廟會期定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日,來自懷遠、鳳台、蒙城等地的香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香火鼎盛,聞名遐邇。金輪寺後的廟山北麓,有一座南北拱形石橋,人稱“敬德轎”。相傳隋末大將尉遲敬德,曾和瓦崗起義軍中的秦瓊激戰於此,後因隋軍退路被阻,尉遲敬德敗北而逃。尉遲敬德降唐後,在此修石橋一座,以永誌不忘慘痛教訓。如今,當地還有“三鞭過兩澗,兵敗五岔路”的傳說。
沿廟山腳下的公路東行數里,折北而上,便是洞山。山南麓半坡處有一石洞,岩廣如屋,洞中有巨石,平可臥人,名曰:神仙床。洞中有一盈尺見方的水井,水質清洌,終年不涸,據說乃洞頂石壁滴水穿石而成,可謂山中一大奇觀。傳說此洞與鳳台縣茅仙洞相通,從茅仙洞放進鴨子,可從此跑出。此說雖系無稽之談,但作為風物傳說,畢竟增添了遊人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