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興衰

魏國興衰

公元前 344 年,魏惠王在逢澤(今河南開封東北)開會,並“率十二諸侯,朝天子於孟津”,魏惠王開始稱霸於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國興衰
強盛之路,衰弱之路,

強盛之路

魏國在經過政治改革後,成為春秋末年戰國初年的一個強國。在魏文侯、武侯兩世之時,魏國滅中山國,東面屢次打敗齊人。西面侵入秦國之河西,派李悝、吳起守西河、上地,一再挫敗秦人的進攻。
到魏武侯的兒子魏惠王的時候,魏國更加強盛。公元前 361 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於大梁(今河南開封),從此更加緊了對宋、衛、韓、趙等國的進攻。公元前 354 年,魏國攻打趙國,圍困邯鄲。次年,魏國攻陷邯鄲,但齊國也勝魏國於桂陵(今山東曹縣)。

衰弱之路

公元前 343 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求救於齊國,齊國派田忌孫臏攻擊魏國解救韓國,魏軍在馬陵(今山東濮縣),被齊國伏兵所敗,損失十萬兵,主將太子申、龐涓都戰死。魏國在西面則屢次戰敗於秦,失去了少梁(今陝西韓城)和安邑(今山西夏縣),河西屏障開始被秦國突破。戰敗於馬陵的次年,秦國商鞅又率兵攻打魏國,俘虜魏國將軍公子印。魏國一再戰敗,已不能獨霸天下,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今山東滕縣)相會,互尊為王,承認魏、齊的對等地位,以共分霸業,並緩和魏、齊的矛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