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謀臣(魏國五大謀士)

曹魏五謀臣

魏國五大謀士一般指本詞條

曹魏五謀臣,指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唐朝宰相朱敬則在《隋高祖論》里稱及:“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可謂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愛自秦漢,訖於周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魏五謀臣
  • 成員: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
  • 所屬勢力:曹魏(三國)
  • 出處:《隋高祖論》
  • 主公:曹操(魏王)
  • 傑出貢獻:穩定北方,計除二袁
  • 傑出貢獻:離間馬韓,統一西涼
  • 傑出貢獻:幫助曹丕登基皇位,鞏固曹魏勢力
人物介紹,歷史爭議,

人物介紹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漢末至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戰略家,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外號“謀主”。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鐘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為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荀彧以無野戰之功拒絕了三公的職位。不久之後隨軍出征,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魏氏春秋》記載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後被追謚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荀彧荀彧
荀攸(157-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傑出戰術家、軍事謀略家,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路上去世。荀攸一生畫奇策十二,惟鐘繇知道,但是鐘繇在後來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後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間追謚為敬侯。
荀攸荀攸
賈詡(147年-223年),字文和,外號“毒士”。著名的軍事謀略家,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後稱帝封他為太尉、魏壽鄉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死時七十七歲,謚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並為《吳起兵法》校注。
賈詡賈詡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人,三國時魏國名臣、戰術家。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從曹操於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縣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討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後文帝踐阼,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
程昱程昱
郭嘉(170-207),字奉孝,外號“鬼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傑出的軍事謀略家。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赤壁之戰大敗之後,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足見郭嘉在其謀士中的地位。有詩讚曰“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死,中原棟樑傾”乃三國傑出謀士。
郭嘉郭嘉

歷史爭議

詞條五謀臣出自《隋高祖論》,歸納此五人為漢末謀士精英。從史學和時間角度上講,這五人更親近漢而非魏。
曹氏魏國作為諸侯國出現時間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五月),曹丕篡漢稱帝魏正式成國的時間為公元220年。
在討論東漢末年的局勢人物,應當務必分清漢與諸侯,公家與幕府間的關係。日本幕府時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漢制,大家可以參考理解。以下針對部分易混淆的問題做一些修正。
為何荀攸在史書中記述甚簡?
荀氏是士家,領公職。早在何進時期荀攸就已經是黃門侍郎。黃門侍郎的品級雖然算不上高,但是是皇帝的近臣,有出入黃門(禁宮)的權力。荀氏在荀攸祖父的那一輩,一門八龍,與漢朝廷的關係非同一般。
曹操慕名延攬荀攸入幕,只封軍師。而郭嘉和其後的董昭軍師祭酒祭酒即主管),明顯在荀攸之上,就是因為了解荀氏在漢魏相爭時不可能站在曹操這一邊,而董昭則是為曹操晉魏王建立理論依據的人。
所以荀氏和曹氏在漢魏交替時是有衝突的,不單單荀攸十二策投遞無門,荀彧晚期也燒毀了不少諫書。
何謂“吾之子房”?
荀彧舉孝廉後因曹操引薦出仕,曾短暫擔任曹操幕僚(192~196),因為其世家身份很快就獲得了公職身份,任漢侍中,代尚書令,為漢代內政大權,離開曹操幕府。但是荀彧並沒有拍拍屁股走人,他為曹操推薦了許多繼任(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锺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
所以不要問郭嘉的“十勝十敗”說為什麼比“四勝四敗”說出名,因為當時郭嘉是曹操幕僚謀主,而荀彧最多只能算是相互通信發表的建議,當時荀曹已無從屬關係。
曹操在新得荀彧時喜曰“吾之子房”其實寓意頗深。這裡我們就要先了解張良劉邦的關係。張良也是士族,三代韓相之後,秦末其志向是復韓國。雖以客卿為劉邦謀主,但在劉邦滅秦封漢中王后依然選擇返回韓國。出仕韓相是他的畢生志向,直到項羽斬韓王,他才再歸劉邦全心佐漢。
所以荀家對於曹操始終是客卿,曹操暗示荀氏日後可以重擇新主,但荀彧顯然並不贊同。董昭勸曹操晉魏王,荀彧反對,二人終於反目。曹操將荀彧調離中央,荀彧不久病逝。
因為曹操是荀彧知遇上司,二人早期關係確實非同一般,但是荀彧的貢獻多半在漢不在曹。他對曹操最大的幫助是引薦了不少賢良。在196年以後,荀彧與曹操的互動,能找到的也僅僅是“四勝四敗”一書而已。
郭嘉究竟是何角色,為何沒有位居顯職?
歷史的真相往往超越普遍的認知。曹操對郭嘉的看中遠勝於劉備對諸葛亮。
荀彧向曹操推薦荀攸,鐘繇,戲志才,郭嘉等,荀,鐘,戲三人入仕尚在郭嘉之前。以荀攸這樣的士子,智者,也在幕府中只落個軍師。郭嘉卻在初來乍到的時候就被封為軍師,幕僚的首腦——軍師祭酒
劉備遇到諸葛亮,只封了一個軍師中郎將,在幕僚雜官里位低於雜號將軍。就算到了諸葛亮入蜀的時候,諸葛亮在劉備幕僚里的位置依然低於糜竺簡雍孫乾
所以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幕府時期,郭嘉受到的重視遠遠大於荀彧,諸葛亮(之於劉備)。而郭嘉所缺的只是壽命和際遇。
郭嘉死於207年,曹操連丞相都沒當上,沒有大規模分封幕僚。郭嘉從征十一年,自198年正月至207年,有十年的時間穩坐曹操幕府首席。所以曹操說“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囑之”並非誇張。
曹仁的問題和郭嘉一樣,他是曹操幕僚武官,前期也只領雜號將軍和爵位,但他活到了曹魏建國,就成了大司馬。諸葛亮活到了蜀漢建國,就成了丞相。郭嘉死的時候,諸葛亮還沒出仕,他做了一輩子司空府(曹操)的幕僚首席軍師,這只是時代問題。
究竟誰啟曹魏之先?
因為原詞條定義曹魏五謀臣的重要功績之一是:幫助曹丕登基皇位,鞏固曹魏勢力。
我們單從曹魏立國的角度來看,真正居功至偉的文臣有如下幾位。
首先是曹操幕府軍師祭酒,郭嘉的繼任董昭。他建議恢復古封建制,為曹操自立魏王創造制度。並且是曹操晉丞相,晉魏王勸進的發起人。
賈詡在立嗣問題上力挺曹丕,也是魏代漢的一大助力。220年如果換曹植在同樣的位置,漢朝未必覆亡。
鐘繇是魏諸侯國相國,漢帝禪讓的重要支撐者。
華歆是魏國代漢後初代相國,親自主持封禪。
王朗,曹操幕府末代丞相軍祭酒,在魏諸侯國成立後治魏縣(魏諸侯國轄境),與諸侯國相國鐘繇一起治獄修法,為魏創立國之基。
這五人都成為魏初重要權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