魃(魃)

魃(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魃,是一個漢字,拼音是bá。基本字義是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怪。出自《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魃
  • 拼音:bá
  • 字義: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怪
  • 第一種說法:魃是黃帝的女兒
  • 第二種說法:魃原來是天上的神女
  • 部首:鬼
  • 結構:半包圍
  • 五筆86:RQCC
  • 統一碼:9B43
基本信息,字義,簡介,詳細釋義,方言集匯,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典故傳說,旱魃,魃鬼,差別,差別(一),差別(二),注意,

基本信息

部首:鬼,部外筆畫:5,總筆畫:14
五筆86:RQCC 五筆98:RQCY 倉頡:HIIKK 區位碼:F7C9
筆順編號:3251 四角號碼:235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 9B43
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撇折折捺橫撇點橫撇捺

字義

基本字義
● 魃
báㄅㄚˊ
◎ 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怪:旱魃。
旱魃,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鬼
魃,旱鬼也。從鬼,犮聲。――《說文
旱魃為虐,如惔如焚。――《詩·大雅·雲漢》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山海經·大荒北經》
又如:旱魃(古代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魃虐(旱災);魃蜮(鬼蜮)

簡介

魃:關於旱魃的形象在《神異經》中記載:“長三四尺,袒身,兩目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第一種說法:魃是黃帝的女兒。第二種說法:魃原來是天上的神女,因黃帝在涿鹿之戰召來打敗蚩尤後能量耗盡而無法回到天上。第三種說法:魃是道教法師用殭屍經過修煉而成的。以求雨為名騙當地百姓錢財用的妖怪。百鬼夜行排行三十二。日文記載:是天照大神,又叫做旱母,面似人,身似獸,一手一腳,跑如風,一出現就會持續乾旱。

詳細釋義

魃 bá形聲。字從鬼,從犮(bá),犮亦聲。“”意為“向上用力拖拉”。“鬼”指“不可見之物”。“鬼”與“犮”聯合起來表示“一種不可見之物把事物往上拖拉”。本義:龍捲風。說明:“魃”,亦稱“旱魃”,指能把地面水吸收到空中消散掉的龍捲風。井池的水被龍捲風吸走之後,就沒有水來澆灌莊稼了,所以莊稼田就旱了。神話傳說,黃帝蚩尤大戰中,蚩尤先縱大風雨。黃帝的對策是請旱魃幫助,把蚩尤的大風雨消弭掉。 相關文獻資料如下:《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神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火監’。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災消。”
魃
1.神話傳說中的旱神。
2.傳說在黃帝與蚩尤的戰爭中曾幫助黃帝打敗蚩尤請下界風伯雨師的天女

方言集匯

◎ 吳語:[上海話][蘇州話]beh,[紹興話]baeh,[溫州話]bo
◎ 粵語:baat6
客家話:[海陸豐腔] pat8 [梅州腔] pat8 [台灣四縣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康熙字典

【亥集上】【鬼字部】魃·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5
《唐韻》薄撥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說文》旱鬼也。《周禮》有赤魃氏,除牆屋之物也。按《周禮·秋官》作赤犮。註:赤犮,猶言捇拔也。《詩·大雅》旱魃為虐。《傳》旱神也。《禮·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

說文解字

【卷九】【鬼部】魃
旱鬼也。從鬼犮聲。《周禮》有赤魃氏,除牆屋之物也。《詩》曰:“旱魃為虐。”蒲撥切

典故傳說

·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旱魃

乾隆二十六年,京師大旱。有健步張貴為某都統遞公文至良鄉,漏下出城,行至無人處,忽黑風捲起,吹滅其燭,因避雨郵亭。有女子持燈來,年可十七八,貌殊美,招至其家,飲以茶,為縛其馬於柱,願與同宿。健步喜出望外,綢繆達旦。雞鳴時,女披衣起,留之不可,健步體疲,乃復酣寢。夢中覺露寒其鼻,草刺其口。天色微明,方知身臥荒冢間,大驚牽馬,馬縛在樹上,所投文書,已誤期限五十刻。
官司行查至本都統,慮有捺擱情弊,都統命佐領嚴訊,健步具道所以。都統命訪其墳,知為張姓女子,未嫁與人通姦,事發,羞忿自縊,往往魘祟路人。
或曰:“此旱魃也。猱形披髮一足行者,為獸魃;縊死屍僵出迷人者,為鬼魃。獲而焚之,足以致雨。”乃奏明啟棺,果一女殭屍,貌如生,遍體生白毛。焚之,次日大雨。

魃鬼

佛經雲
若於往昔,以貪求美色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淫習,心愛遊蕩,遇風成形,名為魃鬼。魃為女鬼,亦曰女妖,故呼女子之多淫者,為魃婦也。《神異經》云:魃鬼長二三尺,其行如風,所現之處必大旱。蓋以酷淫,則致陰陽不合,妖風能令雲雨不成也。

差別

差別(一)

殭屍與傳說中的吸血鬼有著生理和心理特徵的差別。殭屍可分為六級:
一是“白僵”,屍體入養屍地後,一月後渾身開始長茸茸白毛,這類殭屍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更怕人;
二是“黑僵 ”,白僵若飽食牛羊精血,數年後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幾寸長的黑毛,此時仍怕陽光和烈火,行動也較緩慢,但開始不怕雞狗,一般來說黑僵見人會迴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廝打,往往在人睡夢中才吸食人血(黑僵與白僵合稱為“黑白僵煞”)。
第三種為“跳屍”,黑僵納陰吸血再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怕陽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時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屍’就不叫了,但是貓見殭屍就會冷叫);
第四種“飛屍”,由跳屍納幽陰月華而演變,飛屍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的殭屍,行動敏捷,躍屋上樹,縱跳如飛,吸食精魄而不留外傷;
第五種殭屍已近乎魔,名為“魃”,又稱“旱魃”“火魃 ”“乾魃”,飛屍吸納精魄數百年之後,相貌愈發猙獰,可謂青面獠牙啖人羅剎,還能變幻身形相貌迷惑眾人,上能屠龍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發(古代,瘟疫如果伴隨著旱災蔓延,老百姓們就會堅信不疑地認為是旱魃在作怪);
最後一種也是最可怕的殭屍,應該說它已不再是“屍”,而是魔王,擁有著與神叫陣的恐怖力量,數千年甚至萬年的道行,相傳華夏大地只出現過一個這樣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觀音菩薩收服為坐騎,賜名為“犼”(hǒu)
西遊記》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觀音現象伏妖王》中講到,孫悟空好不容易戰勝了賽太歲,正遇上觀音菩薩來收尋這妖怪。悟空問:“這怪是何來歷,敢勞金身下必收之?”觀音回答:“它是我跨的個金毛犼。因為牧童盹睡,失於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逃到這裡,為朱紫國五消災來了。”悟空聽到這話,急忙欠身說:“菩薩反說了。它在這裡欺君騙後,敗俗傷風,替那國王生災,卻說是消災,這是何故?”觀音說:“你不知道。當時朱紫國王在位時,現在的國王還是東宮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極好射獵。有一次率領人馬,縱放鷹犬,正來到落鳳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生兩個孩子,乃雌雄兩個雛雀,停翅在山坡之下。他王弓開處,射傷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帶箭歸西。佛母懺悔以後,吩咐教他拆鳳三年。那時節,我跨著這犼,同聽此言,不期這孽畜留心,故來騙了王后,與王消災。至今三年,冤愆滿足,幸虧你來救治王患。我特來收這妖邪。”悟空說:“菩薩,雖是這般故事,奈何它沾污了王后,敗俗傷風,壞倫亂法,卻是該它死罪。今蒙菩薩親臨,饒得它死罪,卻饒不得它活罪。讓我打它二十棒,讓你帶去罷。”觀音說:“悟空,你既知我臨凡,就當看我份上,一發都饒了罷。也算你一番降妖之功。若是動了棍子,它也就是死定了。”行者不敢違言,只得拜道:“菩薩既收它回海,再不能讓它私降人間害人啦!”觀音這才喝了一聲:“孽畜!還不還原,待何時也!”那怪打個滾,現了原身,將毛衣抖抖,讓菩薩騎上。只見這金毛犼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直向南海飛去。

差別(二)

子不語》中把殭屍分為八大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
在《我和殭屍有個約會》中,因為能量的大小,分成6種,以眼睛的顏色區分。從高到低分別是:紅,綠,黃,藍,白,黑,其中被六級以下(包括六級)的殭屍咬,眼睛顏色還是黑色,但不能接觸陽光,六級殭屍不能接觸強光照射,但能接受弱光照射。
紫僵,死後身體呈紫色確實是存在的,不過不是恐怖片裡那樣的殭屍,只是一具屍體罷了。身體呈紫色是因為中了一種植物毒素,身體血液被染成紫色死後蔓延到全身。不過這種毒素不能保持身體不腐爛,要想不腐爛還要有其它條件。運功時身體呈現紫色,帶起的屍氣,隨著功力的增加,屍氣帶有的紫氣會越濃,有可以使用一些歷代殭屍先輩創下的法術。
白僵,屍體體內的血液流失,本命屍氣漸生,屍體呈白色狀。白殭屍行動遲緩,非常容易對付,它極怕陽光,也怕火,怕水、怕雞、怕狗、怕人。
綠僵,屍體散發出的屍氣和殭屍身上的毛髮,由淡白色向幽綠色轉變。和白僵相比,跳躍極快,不怕人,不怕家畜,惟獨只怕陽光。
毛僵,屍體身上長出黑色的毛髮,屍氣由綠色變成幽黑色,形成黑色煞氣,相當於屍體的保護層,毛僵也叫黑僵,是出了名的銅皮鐵骨,修為越高,身體越結實,高級的毛僵,即使是修真者的法寶也難以傷其分毫。行動敏捷,躍屋上樹,縱跳如飛,開始不畏懼凡火,甚至還不畏懼陽光,只有修真者的法術能夠克制。
飛僵修煉有成的千年殭屍,能萌生靈智,可以修煉法術,彌補殭屍這方面的致命弱點,被稱之為魃,變魃之後的殭屍能飛,另稱之為飛僵。飛僵殺佛吞神、行走如風,所到之處赤地千里。另外魃修煉就變成犼之說乃近代相聲家所言。
游屍,殭屍集天地怨氣而生,不老,不死,不滅,為天地摒棄於六道輪迴之外。殭屍修煉到極致,便能出入陰陽二界,上游九天,下游幽冥,雖身無生氣無生無滅,卻如仙人般逍遙自在。
殭屍品種:
殭屍是受日月精華影響而變成的妖怪。據《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殭屍還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走屍。
據不明來歷的說法,共分一十八種:殭屍、血屍、蔭屍、肉屍、皮屍、玉屍、行屍、詐屍、汗屍、毛屍、走屍、醒屍、甲屍、石屍、斗屍、菜屍、綿屍和木屍。其中最兇狠的是殭屍和血屍,怨氣最大的是蔭屍和斗屍,最善良的是肉屍和醒屍。
《子不語》把殭屍分成八個品種: 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
殭屍能成魃(或稱旱魃),魃修煉就變成犼。
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變魃殭屍能飛,但是龍是他們的剋星。
殭屍不吃人肉,不吸血,後被國外吸血鬼元素同化了。
《閱微草堂筆記》曾對殭屍的貌作出描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齒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噓氣,血腥貫鼻。”

注意

註:魃的最大特點就在於,若燒之,可致雨。
魃,也稱旱魃,乃傳說中的一種引發旱災的鬼怪,也有說是控制旱情的神仙。俗話說,旱魃一出,赤地千里
無論旱魃是神是鬼,都可知道她威力無比。
據說常在湘西出沒,百鬼不可近其身,也被稱為百鬼之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