鬽

鬽,同魅。即魑魅,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另據傳,鬽是建寧府傳說中古舊器物所變的精怪,會在夜裏壓住人,吸人的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鬽
  • 拼音:mèi
  • 注音:ㄇㄟˋ
  • 五筆:RQCE
  • 倉頡:HIHHH
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其它相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明祕切,音媚。《說文》老精物也。從鬼彡。彡,鬼毛。或作魅。《周禮·春官》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注》百物之神曰鬽。

說文解字

老精物也。從鬼彡。彡,鬼毛。魅,或從未聲。𢑘,古文。𧱋,籒文從彖首,從尾省聲。密祕切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說文解字注

(鬽)老物精也。各本作精物。今依蕪城賦王莽傳二注正。論衡曰。鬼者、老物之精也。漢藝文志有神鬼精物之語。則作精物亦通。周禮。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注曰。百物之神曰鬽。引春秋傳。螭鬽魍魎。按今左傳作魅。釋文。本作鬽。服䖍注云。魅、怪物。或雲魅人面獸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從鬼彡。密祕切。十五部。彡、鬼毛。說從彡之意。彡者、毛飾畫之文。因以為毛之偁。
(魅)或從未。從未為聲。
(𢑙)籒文。從彖首。從㞑省聲。彖首謂彖也。豕之頭也。或曰當是㣇首。?聲猶未聲也。按此篆今訛為二。?古文也。?籒文也。與解語不相應。亦與髟部、立部不相應。今刪正。鬽當是古文。則?為籒文審矣。○七篇錄下雲。刻木錄錄也。盧谷切。與此相似而非一字。從彖首、當是從㣇省。篆當作?。轉寫失其眞。

其它相關

魑魅:
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海》P211)
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傢伙雖然還沒怎么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里河裡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麼?
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註:“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
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複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
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么一句:“魑,猛獸也。”
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 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
我私下裡估計,這“非龍非彲”的,肯定就是騰蛟真人了。
說完了“魑魅”,那就該說說“魍魎”了。
“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里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
至於後者,《淮南子 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然,我更重視的應該是和神仙鬼怪牽扯著的東西。
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 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
“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來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好吧,接著該說“魑魅魍魎”了。
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有的“魑魅魍魎”這個說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領。
直到有一天去亂翻那本為《邪櫻》預備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經圖說》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這大約是我能找到的有關“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了。
《左傳 宣公三年》: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