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鮋

鮋形目毒鮋科鬼鮋屬魚類的通稱。有8種。鬼鮋為熱帶及暖溫帶近海底層小型魚類。卵浮性。因鰭棘端部具膨大囊狀毒腺組織,毒性強,被刺後劇烈陣痛,有時持續數天,故有海蠍子、虎魚等名稱。中國福建沿海將此魚煮湯,治小兒瘡癤症。肉可供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鬼鮋
  • 拉丁學名:inimicus japonicus
  • :鮋形目
  • :毒鮋科
  • :鬼鮋屬
  • 分布區域: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暖溫帶
  • 英文名稱:devil stinger; lumpfish
形態特徵,日本鬼細背鰭棘中的毒腺結構,

形態特徵

鬼鮋體長約250毫米。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稍側扁。頭寬大,具凹陷和凸起,棱突粗鈍。眼小,上側位。口中大,口裂幾垂直。上下頜及犁骨具絨毛狀牙群,齶骨無牙。體無鱗,具皮瓣。側線平直。背鰭連續;胸鰭寬大,具2游離鰭條;腹鰭大,鰭膜與體壁相連;尾鰭圓截形。

日本鬼細背鰭棘中的毒腺結構

日本鬼鮋背鰭的毒腺呈梭形,位於背鰭棘背外側的兩縱溝內,有結締組織包繞。在毒腺內發現兩種類型的細胞:I型細胞的胞質為均質狀,單核;n型細胞胞質內充滿顆粒,未見細胞核。兩種毒腺細胞均呈多邊稜柱體,呈輻射狀排列。I型細胞胞質電子密度中等,有均勻分布的細小顆粒,細胞內僅見少而散在分布的線粒體和線頭狀結構;n型細胞顆粒為許多囊泡及電子密度不同的顆粒狀物質.腺體內下方的組織內有一種小細胞,其胞質內含有溶酶體樣結構,其內涵物與I型細胞胞質類似。提示該毒腺的細胞不同於哺乳動物的分泌細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