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鬼谷子·謀篇第十》
【創作年代】春秋
【作品體裁】兵書
作品原文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1),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2),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3)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4)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其類一也。故牆坏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5)。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6)也。
夫仁人輕貨(7),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8),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9),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10)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11)。故為強者積於弱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故外親而內疏(12)者說內,內親而外疏(13)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14),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15),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16),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17)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18)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19)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20)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21)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言。由能得此,則可與谷遠近之義。
作品注釋
1,因:依據、憑藉。,
2,奇不知其所壅:奇計是沒有什麼可以壅蔽的。
3,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幹、能力,揣測實情。,
4,益:有益、有利。
5,因以制於事:因而用來制約事物。,
6,數:數術。
7,貨:財物。,
8,難:災難。
9,達於數,明於理:通達數術,明白事理。,
10,易蔽:容易被蒙蔽。
11,是因事而裁之:根據事情不同特點予以巧妙裁奪。,
12,內疏:內心疏遠。
13,外疏:表面疏遠。,
14,因其勢以成之:根據對方形勢予以成就。
15,微而證之:稍微引據證實。,
16,私不如結:心的結合要比私來得好。
17,惡:厭惡。
18,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
19,見:表示被動,相當於“被”。
20,所以自為:這是為自己去做。
21,忠、信、仁、義:忠心、誠實、仁愛、道義,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則。
作品譯文
各種謀略規劃都有一定的規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關的實際情況。弄明白實情,就可以確立“三儀”標準。所謂“三儀”,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輔相成才能產生奇蹟,而奇蹟是沒有什麼壅蔽的,這是自古以來就被遵從的規律。所以鄭國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裝有指南針的車子裝載,是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幹、能力,揣測實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觀念相同而又親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遠的人,必然是只在一方面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時受到憎恨可又互相親密,一定是都受到損害;同時受到憎恨卻又互相疏遠,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處就感情親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壞處感情就疏遠,這都是常常發生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判斷異同,進行分類的一種方法。所以牆壁都是由於有裂痕才崩毀,而樹木都是由於蛀蟲毀壞了枝節才折斷,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事物變化會生出事端,有事變就生出計謀,有計謀就會有籌劃,籌劃產生議論的基礎,議論產生學說,學說產生進退,進退確立規章制度,因而用來制約事物。由此可見各種事物遵循一個道理,各種道理遵循一個法度。
一個有德行的君子,自然會輕視財貨,因此不能用金錢來誘惑他們,反而可以讓他們捐出資財;一個勇敢果斷的壯士,自然會輕視困難,因此不能用憂患來恐嚇他們,反而要讓他們鎮守危地;一個通達術數的聰明人,他們明白事理,因此不能用謊言來欺騙他們,而是應該和他們講明道理,同時也使他們建立功業;這就是所謂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貪婪的人容易受誘惑。這些要根據不同特點巧妙裁奪。所以強大是由弱小積聚而成,有餘是由不足積累而成,這是道術的體現。
所以表面親近而內心疏遠的要從內心著手進行遊說,內心親近而表面疏遠的要從外表入手遊說。因而,要根據對方的疑惑來改變,根據對方的表現來推移,更根據對方的說詞來歸納,根據對方的趨勢來組織,根據對方的缺陷來權衡,根據對方的憂患來排斥。揣摩之後加以威脅,抬高之後加以策動,削弱之後加以扶正,符瑞之後加以驗合;擁護之後加以堵塞,騷亂之後加以迷惑,這就叫作“計謀”。計謀的運用,公開不如隱密,隱密不如同心相結,親密無間。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計一出則不可阻止。所以向人君遊說的人,必須先談論奇策;同理,向人臣遊說時,必須先進行私交。
關係很親密而說的話卻又很見外,就會被疏遠;關係很疏遠而說的話又很深入就會有危險。不要將別人所不樂意接受的強加於人;不要將別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訓別人。別人有所喜愛,可以學習迎合他的興趣;別人有所憎惡,迴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隱密的方法進行,然後公開地收穫。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縱它,放縱的目的在於尋找可乘之機。那些不輕易喜形於色的人,可以將大事託付給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謀遠慮的人不會任用他。所以說:“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絕對不可以被人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手握大權的統治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從的被統治者。因此君子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陰,小人的立身處世之道是屬於陽。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容易,沒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較困難。由此看來,國家滅亡就很難復興,國家騷亂就很難安定;然而無為和智慧最為重要。智慧是用在眾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幹是用在眾人所看不見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選擇事情去做,這是為別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貴在隱秘。古語說:“天地之造化在於莫測高深,聖人之道在於隱匿藏形,非單純講求仁慈、義理、忠慶、信守,而取中正、無為不言”。如果能徹底認清這種道理(無為而無不為)的真義,就可以與人交談,假如雙方談得很投機,就可以發展長遠的和眼前的關係。
作品評析
“謀”篇講的是鬼谷子謀略的專篇,鬼谷子謀略可分為謀政、謀兵、謀交、謀人四個方面。也可分為上謀、中謀、下謀。上謀是無形的謀略,它使事情成功但不為人所知。中謀是有形的謀略,它幫助成就事業但留下痕跡,不過,因為用得巧妙,大家都稱讚它。下謀是迫不得已所使用的下下之策,它也能扶危濟困,但費力傷物。以上三種計謀,相輔相成,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方案,也就是奇謀。奇謀既出,所向披靡,自古而然。鬼谷子認為最高明的謀略是在暗中進行的,但要公開奪取成果,稱之為“陰道而陽取”。認為聖人之道在於“陰”。“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認為“謀不能兩忠”,忠於一主,必忤於另一主。主張:只有“通達計謀,以識細微,”以便“經起秋毫之末,揮之太山之本”。認為“謀必欲周密”,並且最難做到周密。崇尚用奇計,認為“正不如奇”。認為只有“奇”,才能流行不止。主張:“必先謀慮”,計定而後才能用術。所以說,天地的演化,在於高深莫測;聖人的謀略,在於隱蔽不露。不但使用忠信仁義,其他手段也可用,只要是人間正道。
作品簡介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電子文本為道藏本,取自蕭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
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
蘇秦與
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
戰國策》〕。另有
孫臏與
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
孫龐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