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文,譯文,加點字,出處,寓意,啟示,課外題,
原文
艾子行水塗,見一廟,矮小而裝飾甚嚴。前有一小溝,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顧廟中,而輒取大王像橫於溝上,履之而去。復有一人至,見之,再三嘆之曰:“神像直有如此褻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飾,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須臾,艾子聞廟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為神,享里人祭祀,反為愚人之辱,何不施禍以譴之?”王曰:“然則禍當行於後來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禍;後來之人敬大王者,反禍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譯文
艾子行走在一條有水的路上,看見一間寺廟,寺廟很矮小但裝飾很莊嚴。寺廟前有一條小水溝,有一個人行走到水邊,無法涉水過去。回頭看廟裡,就拿了廟中大王的雕像橫放在水溝上,踩著他的雕像過去了。又有一人到了這裡,看到了這情景,一再嘆息著說:“神像竟然受到像這樣的褻瀆侮辱!”於是親自將雕像扶起,用自己的衣服擦拭雕像,捧著雕像放到神座上,再三拜祭才離去。一會兒之後,艾子聽到寺廟中有小鬼說:“大王待在這裡作為神仙,應當享受鄉民的祭祀,卻反而被愚昧無知的人侮辱了,為什麼不施加災禍給他來責罰他呢?”鬼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災禍應該施加給後面過來的人。”小鬼又問:“前面的人用腳踩大王,侮辱沒有比這個更大了,卻不把災禍施加給他;後面過來對大王很恭敬有禮的人,反而施加災禍給他,為什麼呢?”鬼王說:“前面的那個人已經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給他災禍呢!” 艾子說:“鬼真的是怕惡人啊!”
加點字
甚嚴:非常整齊、莊嚴 甚:非常
至 :到
涉:徒步渡水
顧 :回看,向四周看
輒 :就
履 :用腳踩
復 :後來,又
直有:竟然有
褻慢:侮辱
里人:鄉里人
再拜:一拜再拜
譴:懲罰
須臾:過了一會
再:再次
安:怎么
艾子:作者虛構的人物
出處
艾子雜說
《艾子雜說》是一部笑話集,舊題為蘇軾撰寫,其實是送人委託。魯迅說是為“嘲諷世情,譏諷時病”而作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美食家,豪放派詞人代表。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並非完全不同意,還是有部分認可的,前期反對,後期深入民間,了解到新法的好處,轉而贊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6年),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與《前後赤壁賦》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也有學者認為是蔡京)並稱“宋四家"。在詩中難免有些政治思想。
寓意
諷刺在這個世界上那些欺軟怕硬的惡人。
啟示
“神鬼”就代表了社會中欺軟怕硬的黑暗醜惡勢力。面對像“神鬼”一樣的社會黑暗醜惡勢力,一味地害怕逃避肯定不行,而擔心其“降罪於己”或希望其“保佑自己”的一相情願地“敬重”,卻只能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這樣的做法肯定也不行。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思想上蔑視,在行動上漠視,對之進行堅決的鬥爭和嚴厲的打擊。蘇軾的《鬼怕惡人》這篇短文,就為我們揭示了這么的一個道理。
課外題
社會上像“鬼”一樣的人或勢力很多,本文其實我們怎樣做,才能免受其害呢?
不迷信,不盲目害怕,講原則,敢於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