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南縣誌》是200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鬱南縣地方志編簒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鬱南縣誌
- 作者:鬱南縣地方志編簒委員會編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73620
- 開始時間:1979年
- 結束時間:2000年
- 對象:鬱南縣
《鬱南縣誌》是200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鬱南縣地方志編簒委員會。
《鬱南縣誌》是2002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鬱南縣地方志編簒委員會。簡介今全書告竣,乃是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省市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的精心指導,全縣各有關單位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人士熱心支持的結果!2003年...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隸屬廣東省雲浮市。縣境東接雲安區,南鄰羅定市,西界廣西梧州蒼梧縣、岑溪市,北與肇慶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轄區面積1966.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全縣轄15個鎮,年末戶籍人口53.16萬人,常住人口37.277萬人。縣城都城鎮沿西江而建,南廣高鐵貫穿鬱南全境,縣內設有鬱南站、南江口站,G...
孝順為齊家之本,仁愛為接物之本,信義為立業之本,和平為處世之本,禮節為治事之本,服從為負責之本,勤儉為服務之本,整潔為強身之本,助人為快樂之本,學習為濟世之本,有恆為成功之本。”諸豫宗,浙江餘姚人。清道光二年(1822)進士,道光五年出任廣東西寧(今鬱南)知縣。道光十年續修《西寧縣誌》。
大灣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位於鬱南縣最南部,東南面毗鄰羅定市,西北面緊靠千官鎮和河口鎮。全鎮總面積45.9公里。轄7個村和1個社區。2017年底,全鎮總人口16873人,絕大多數為漢族。明清兩代屬西寧縣保和都,民國初稱大灣鄉,1987年建大灣鎮。大灣鎮交通便利,省道德朱線和水長線貫穿鎮內,行政村...
據《舊西寧縣誌》(今鬱南縣)記載:“男女雜沓唱歌,遂成習慣,文人中有好事者,平時每出歌題,招人作歌,略似竹枝詞。而土語多有音無字者,以意杜撰。歌詞亦以俗而有趣味者為佳。”反映了當時人們詠唱連灘山歌已成習慣和普遍。“女子出嫁前三四晚,村族中未嫁之女子為伴娘,齊集其家,出嫁者哭而道別,以...
東壩鎮,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下轄鎮。位於鬱南縣的東南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71公里。東接雲安區高村鎮,南連宋桂鎮,西以南江為界與連灘鎮隔江相望,北與南江口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06.97平方千米。東壩鎮轄11個村1個社區,人口33498人(2017年)。清代稱粗石堡。民國期間改稱粗石鄉,屬雲浮縣第四區。建國初...
、《全國中國小班主任工作論集》、《中國改革發展文論》、《今日輝煌—中國改革開放20年大型文集》等。並參編出版了《寫作概論》、《學校管理面面觀》、《師範生成才修養學》、《國小教師基本功訓練大全》和《鬱南縣誌》等10多本論著,其論文曾獲全國中學教師論文一等獎、全國香港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還參編和出版了《寫作概論》、《學校管理面面觀》、《師範生修養學》及《鬱南縣誌》等10多本論著。其論文獲全國中教論文一等獎、全國香港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研討會論文一等獎、1998年度全國教研論文一等獎。曾多次評為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並獲5次縣記功獎,1次晉升工資獎。早在1954年大學期間參加武漢...
李榮開,1922年出生,桂圩鎮人。黃埔軍校第十七期步炮科結業。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鬱南縣委員會第三、四屆委員、常委。1982年離休。人物經歷 黃埔軍校第十七期步炮科結業。曾任國民革命軍35集團軍步炮連連長,鬱南縣自衛大隊副隊長。解放戰爭期間,參加鬱南“四一八”武裝起義,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第...
藤仔豆腐的起源具體文字記載,《鬱南縣誌》只記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南江地區流行一種癤瘡,多發病於手、足部。當時千官(千官鎮)有一民女陳氏,中年喪夫,年邁臥床的雙親及年少的幾個兒女都不幸患上此病。面對手腳流膿的雙親、滿身癤瘡的兒女,陳氏終日以淚洗臉,寢食難安。一日,陳氏在昏睡之中...
鐘炳樞(1902~1930),字輝賢。鬱南縣平台妙門村人。一九O三年生。父親鐘伯桃,教學為生;母劉氏,農村婦女。全家八口,靠二十畝水旱田度日,生活清貧。1930年中秋節前後,他在廣州中山公園門口向民眾宣傳時事,被國民黨特務秘密跟蹤,在住處被捕,旋遭殺害。鐘炳樞(1902~1930),又名鐘徽賢,本縣平台鎮妙門...
吳子熹,1912年生,羅旁鎮人,中山大學醫學院畢業。民國25年(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青年同盟,民國27年(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奉命重建中共鬱南地方組織,任中共鬱南縣中心支部書記、鬱南縣青年抗日先鋒隊副隊長。民國28年(1939年)任中共中山大學特別黨支部書記和中大醫學院支部書記。民國33...
還參編和出版了《寫作概論》、《學校管理面面觀》、《師範生修養學》及《鬱南縣誌》等十多本論著。其論文獲全國中教論文一等獎、全國香港回歸與愛國主義教育研討會論文一等獎、1998年度全國教研論文一等獎。曾多次評為優秀教師、優秀黨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並獲五次縣記功獎,一次晉升工資獎。瘳贊金 (公元1936~今),...
黃文鵠 黃文鵠(1883-1951),字炳昌,號承培,廣東蕉嶺縣高思鄉程官人,曾任廣東省鬱南縣縣長、海南萬寧縣縣長等職。
這是廣東繼河源米粉、鬱南黃皮之後,第三個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域保護專家審查的項目,也是廣州惟一受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項目。 增城絲苗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自2004年4月開始申報,5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形式審查合格,將該保護項目向社會公告。9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在深圳市主持召開了“增城絲苗米”等三個產品的原產地域保...
李鎮靖(1920—1997年),桂圩鎮人。黃埔海軍學校第二十二期畢業。曾任中共羅浮山區委員會武裝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後期,任鬱南縣民眾武力指揮部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江分區副司令;東北石油生產指揮部副主任;廣東石化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石油工業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黨委書記等職。...
張冠英(1904—1974),字靈瑞,廣東平遠縣河頭鄉布心坪人,中山大學畢業。曾任國民黨南京、廣州兩處特別黨部總幹事、科長,汕頭稅務局局長,鬱南縣、平遠縣兩縣縣長,台灣花蓮縣、台東縣兩縣縣府秘書科長及桃園振聲中學教員。人物生平 1941年秋出任鬱南縣縣長。是時正是抗日時期。張到任後,即下令把縣府及稅捐、...
謝鴻(1902一1985年),鬱南人。民國35年(1946年)任廣西大學法商學院教授。民國37年(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85年病逝。謝鴻(1902一1985年),鬱南人。法國巴黎大學數學系畢業,法國都魯斯大學法科經濟學博士。回國後,曾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政治教官兼軍法政班及高炮營數學教官。民國25年(1936年...
羅旁位於鬱南縣境內,連線東山(羅定縣)、西山(信宜縣),延綿七百餘里,東接新興,南接陽春,西抵鬱林(今廣西玉林)岑溪(廣西境),北邊是西江。羅旁及東西山 羅旁:萬曆《西寧縣誌·古蹟》載:“萬曆五年,建明倫堂掘出古鐘一口,上銘‘大元國廣東道德慶路端溪縣拾捌都李社長鑄鐘一口於玄壽堂。大元至治...
1987年,鬱南縣出版的《民間故事集成》、《民間歌謠集成》大量收入有關南江婚俗的故事和新娘哭嫁歌。1988年,南江文化研究學者葉旭明撰寫的《南江婚俗趣談》,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06年由南方日報出版的《南江舊事》、《南江古風》,2007年民俗學者張富文撰寫的《南江文化縱橫》等都系統地記述和闡釋了南江婚俗。隨著...
鐘世強(1892—1927)又名鐘乃乾,鬱南縣平台妙門村人。民國8年(1919)鐘世強就讀於廣州法政專科學校,在學期間參加學生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同學葉季壯(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務院外貿部部長)一起進行革命活動。畢業後,在廣州以律師為職業,同時在中共組織領導下繼續進行革命工作。人物經歷 1925年9月,被派回鬱南...
連灘張公廟,是我縣倖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物之一。1985年被列為鬱南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6年由港澳同胞及民眾捐資維修,逐步恢復原貌。張公廟位於連灘鎮的連灘中學右邊,始建於明代萬曆年(1587年),至今已有422年的歲月,廟宇經5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建於萬曆年二十七年(1599年),清朝也多次...
楊雪媚(鬱南縣政協副主席)馮錦添(雲安縣政協副主席)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指導雲浮市觀賞石協會有關工作,梁仁球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雲浮賞石特色 世界石都·中國雲浮 雲浮自古以來就是聞名世界的石都,早在400年前明代萬曆年間的紅木家具中間鑲嵌的高檔雲石就出自雲浮。雲浮出產的雲石紋理清晰、豐富、如...
於在二00五年農曆八月十七日開光揭幕,2016年,由封開本地莫氏族人,省內德慶,懷集,高要,番禺,增城,南海,番禺,順德,高明,東莞,江門,新會,鶴山,茂名,揭陽,湛江,中山,陽春,清遠,連山,英德,汕尾,羅定,鬱南,廣西蒼梧,岑溪,桂平,河池,賀州,平南,容縣,來賓,臨桂,藤縣,武宣,興業,玉林,...
大方鎮,隸屬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位於鬱南縣中部,屬革命老區鎮。大方鎮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1°35′,北緯22°58′,東北接建城鎮,東鄰歷洞鎮,南與千官鎮接壤,北與寶珠鎮相連,西與通門鎮交界。距鬱南縣城50千米,距雲浮市區71千米。全鎮總面積64.7平方千米,下轄6個行政村1個居民社區。2018年,大方鎮工...
漢元鼎六年(前111):漢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滅南越國,在原南越地區設7郡。其中蒼梧郡領有端溪縣,轄區包括今德慶、羅定、封開、鬱南、雲安等地。吳黃武五年(226):蒼梧郡改隸廣州,端溪縣歸廣州蒼梧郡管轄。晉穆帝昇平五年(361):分蒼梧郡地端溪縣立晉康郡,領縣14,其中龍鄉、夫阮二縣,縣治均在...
通門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位於鬱南縣西南部,是革命老區鎮。全鎮總面積為179.2平方千米,下轄1個居民社區11個行政村共166個村民小組,人口19022人(2017年)。通門鎮與兩廣四縣(市)七鎮毗鄰,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1°28',北緯22°59'。東連鬱南建城鎮、大方鎮、南接鬱南千官鎮和羅定市附城街道,...
連灘山歌始於明朝隆慶年間,因源於鬱南縣連灘鎮而得名,流行於鬱南、羅定、雲浮、德慶及廣西的蒼梧、岑溪等縣,它是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唱的內容包括時事、愛情、婚姻、生活、歷史故事等等。多數是即景演唱,心有所感發而為歌。陽江山歌 陽江山歌是一種民間口頭說唱藝術,源自當地民間祭祀中的唱說過程,是...
建城鎮,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位於鬱南縣中北部,距縣城17千米,東鄰南江口鎮,北毗都城鎮,西連通門、桂圩鎮,南接寶珠、歷洞、大方鎮。全鎮總面積為222.6平方千米。2018年,建城鎮人口4.28萬。截至2019年10月,建城鎮轄2個居民社區20個行政村 建城鎮始建於南齊永明八年(490年),有1500多年的歷史,...
新老八景都有“大灣淦唱”,大灣今屬鬱南縣,古瀧水的大灣原名大甑灣,是東安、西寧與羅定州之接壤交界處,原為瑤壯屯聚之地,明萬曆陳?開闢大灣墟,每年二八月丁後一日,環墟二十多個村子在此舉行祭社活動。大灣因為灣大而水勢平緩,水面如一平湖,《大灣漁唱》詩將平湖、柳真堤、上下翻飛的大鷂、?迷水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