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雲松令(詞牌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鬢雲松令,詞牌名,即“蘇幕遮”,又名“鬢雲松”“古調歌”“雲霧斂”等。此調原為唐教坊曲,源於龜茲樂,後用為詞牌,以北宋·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無變體。代表作品有清·納蘭性德鬢雲松令·枕函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鬢雲松令
  • 別名:蘇幕遮、鬢雲松、古調歌、雲霧斂
  • 始興年代:唐代
  • 流行年代:宋代、清代
  • 正體字數:六十二字
  • 代表作:《鬢雲松令·枕函香》等
體裁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詞作,

體裁沿革

鬢雲松令,即“蘇幕遮”,原唐玄宗時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幕,一作“莫”或“摩”。這個曲調源於龜茲樂,本為唐高昌國(高昌故城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東)民間於盛暑以水交潑乞寒之歌舞戲。中唐高僧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亦同‘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雲‘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指中國,慧琳為疏勒國人)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或作獸面,或像鬼神,假作種種面具形狀;或以泥水沾灑行人;或持羅縮搭鉤,捉人為戲。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土俗相傳云:常以此法禳厭,驅趁羅剎惡鬼食啖人民之災也。”這個曲調一般認為在唐以前的北周時已傳人中原,初唐時渾脫舞曾盛行一時。《舊唐書·張說傳櫃婚》:“自則天末年,季冬為潑寒胡戲,中宗嘗御樓以觀之。”那時不在七月舉行,而是在寒定霸備冷的臘月。《舊唐書·中宗本紀》云:“(景雲二年)十二月丁未,作潑寒胡戲。”《新唐書·宋務光雄牛朵組傳》載并州清源尉呂元泰上中宗書日:“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日‘蘇莫遮’。旗鼓相當,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爭象也……胡服相歡,非雅樂也;‘渾脫’為號,非美名也。安可以禮義之朝,法胡虜之俗?……《書》曰:‘謀,時寒若。’何必贏形體,灌衢路,鼓舞跳躍而索寒焉?”說明這個舞樂是“胡虜之俗”,人們在路上灌水相潑,鼓舞跳躍而索寒。
據學者考證,“渾脫”是“囊袋”的意思,原指用牛羊皮製成的革囊,可作渡河的浮囊,也是西域遊牧民族用以盛水或奶的工具。跳舞時舞者用油囊裝水,互相潑灑,故稱之為“潑寒胡戲”,而表演者為了不使冷水澆到頭上,就戴上一種塗了油的帽子,高昌語叫“蘇幕遮”。宋·王明清《揮麈錄》前錄卷四載“高昌”之風俗云:“俗多騎射,婦人帶油帽,謂之蘇幕遮。”近人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考證,蘇幕遮是波斯語的譯音,原義為披在肩上的頭巾。《蘇幕遮》的曲名正是源於歌舞者的這種服飾,因而得名。唐玄宗時,由於這種“潑寒胡戲”被朝臣視為胡虜之俗而有傷風化,玄宗於開元元年(713)十二月七日,曾頒詔書《禁斷臘月乞寒敕》,使此俗一度“禁斷”,但在上面慧琳的表述中,“蘇幕遮”在民間仍得以保存,只是蒸洪地由以前的十一月變為七月初,“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戲,七日乃停。”且由潑寒的胡戲變成了驅鬼消災的民俗。
據《唐會要》卷三十三載,唐時《蘇幕遮》有三曲,分屬沙陀調(正宮)、水調(歇指調)、金風調,天寶十三載改曲名,沙陀調者改名“宇宙清”,金風調者改名“感皇恩”(與《教坊記》所載“感皇恩”無涉),水調者不改。此調唐時曲辭原為七言聲詩體,玄宗時宰相張說《燕公集》卷十載《蘇摩遮》五首,皆作七言絕句體,有和聲。其一云:“《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寶服紫髯鬍;聞道皇恩遍宇宙,來將歌舞助歡娛。”張說於題下注云:“潑寒胡戲所歌,其和聲雲‘億歲樂’。”《蘇幕遮》又有長短句體,錄於敦煌曲傳辭,有“聰明兒”二首及《五台山曲子》一套六首(均見《全唐五代詞》卷七“敦煌詞”),注“寄在《蘇幕遮》”。敦嘗符茅煌曲子詞中這八首《蘇幕遮》均為雙調,六十二字,體格與宋時所傳《蘇幕遮》悉同。可見唐人的創調之功,有宋詞人即沿用此體。宋·周邦彥《清真集》入般涉調(黃鐘羽)。周邦彥詞有“鬢雲松”之句,故又名“鬢雲松令”。
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兩個三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五字句和一個七字句組成,句式富於變化,韻位適當,調情和婉。范詞為懷舊之作,很能體現此調特點。宋人多以此調抒寫閒適情趣,亦用以酬贈友人。宋季柴元彪《客中獨坐》抒寫旅愁,流美和婉,為此調優秀之作。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代表。此調只有此體,宋元人俱如此填。 前段第三、四句,梅堯臣詞“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亂”字、“雨”字俱仄聲。第五句,蘇軾詞“一局選仙逃暑困”,“一”字、“選”字俱仄聲。第六、七句,蘇詞“笑指尊前,誰向清宵近”,“笑”字仄聲,“誰”字平聲。後段第地屑膠求三句,張先詞“回首旗亭”,“回”字平聲。第四句,蘇詞“誰敢爭先進”,“誰”字平聲。第漏立鴉五句,杜安世詞“獨上高樓臨春靄”,“獨”字仄聲。楊澤民詞“溪上故人無恙否”,“故”字仄聲。第六、七句,張先詞“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兩“天”字俱平聲,“有”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若《花草粹編》無名氏詞前段起二句“與君別,情易許”,別字仄聲,此亦偶然,不必從。

格律對照

格律對照例詞:《蘇幕遮·懷舊》
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碧雲天,黃葉。秋色連波,波上寒煙。山映斜陽天接。芳草無情,更在斜陽
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黯鄉魂,追旅。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酒入愁腸,化作相思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呂岩《蘇幕遮·天不高》
宋·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清·納蘭性德《鬢雲松令·詠浴
清·納蘭性德《鬢雲松令·枕函香》
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兩個三字句、兩個四字句、兩個五字句和一個七字句組成,句式富於變化,韻位適當,調情和婉。范詞為懷舊之作,很能體現此調特點。宋人多以此調抒寫閒適情趣,亦用以酬贈友人。宋季柴元彪《客中獨坐》抒寫旅愁,流美和婉,為此調優秀之作。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范仲淹《蘇幕遮·懷舊》為代表。此調只有此體,宋元人俱如此填。 前段第三、四句,梅堯臣詞“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亂”字、“雨”字俱仄聲。第五句,蘇軾詞“一局選仙逃暑困”,“一”字、“選”字俱仄聲。第六、七句,蘇詞“笑指尊前,誰向清宵近”,“笑”字仄聲,“誰”字平聲。後段第三句,張先詞“回首旗亭”,“回”字平聲。第四句,蘇詞“誰敢爭先進”,“誰”字平聲。第五句,杜安世詞“獨上高樓臨春靄”,“獨”字仄聲。楊澤民詞“溪上故人無恙否”,“故”字仄聲。第六、七句,張先詞“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兩“天”字俱平聲,“有”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若《花草粹編》無名氏詞前段起二句“與君別,情易許”,別字仄聲,此亦偶然,不必從。

格律對照

格律對照例詞:《蘇幕遮·懷舊》
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碧雲天,黃葉。秋色連波,波上寒煙。山映斜陽天接。芳草無情,更在斜陽
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黯鄉魂,追旅。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酒入愁腸,化作相思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呂岩《蘇幕遮·天不高》
宋·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清·納蘭性德《鬢雲松令·詠浴
清·納蘭性德《鬢雲松令·枕函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