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黎貢山群
- 外文名:Gaoligongshan Gr
- 地層單位編碼:06-53-1514
- 地層地質年代:Jx—Qn(Pt1)
- 階代碼:Jx-Qb
- 地區代碼:31
- 別名:高黎貢山(岩)群,太平系,黑馬層
簡介,命名,沿革,特徵,層型,構成,備考,
簡介
命名
沿革
1916年英國人布朗(J.C.Brown),曾來此調查;1925年葛利高利(J. W C.J Gregory.),將本區深變質岩取名太平系;1942年邊兆祥、董申葆引用了孟憲民所創的元古代無量變質雜岩。1960年雲南地質廳第十八地質隊將其分為底部片麻岩帶;下部片岩、大理岩互層帶;中部片麻岩帶;上部大理岩、片岩互層帶;頂部石英片岩、雲母片麻岩帶。1965年雲南區調隊稱其為高黎貢山變質岩系。1966年雲南十一隊將貢山縣黑馬白雲母礦區變質岩系命名為黑馬層,時代定為石炭—二疊紀;1972年雲南區域地層表稱其為高黎貢山雜岩,時代為前奧陶紀。1976年雲南地研所進行雲南各時代地層總結時,曹仁關在總結前震旦系過程中命名為高黎貢山群。
特徵
層型
構成
該群岩性為深變質的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總厚>10000m。自上而下可分為:碧羅雪山組:雲母片岩及片麻岩;怒江組:大理岩、片岩;布達組:雲母片麻岩,中夾片岩及大理岩;斯都地組:片岩、大理岩互層;福貢組:雲母片麻岩,其中夾片岩及大理岩。未見上、下接觸關係。出露總厚度大於10000米。
本群時代問題,長期以來意見分歧,目前缺少同位素年齡等方面的資料。 在周圍的淺變質岩中見有三葉蟲化石Proceratopyge sp., Hedonaspis sp.等, 但深變質岩不見化石,僅依其較深的變質程度及與緬甸的抹谷系對比,故暫劃為中—新元古界。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曹仁關
年份1:1979
系名:新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