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鰭白眼鮫,又名鉛灰真鯊、大沙,為白眼鮫科真鯊屬下的一個種,體長1.8-2.5米。分布於全球各溫、熱帶水域。棲息於近海、外海大陸棚及島棚外圍之深海水域,但亦常出現於內灣、港灣或河川出海口。以硬骨魚類、其他鯊魚、魟、甲殼類、頭足類等生物為食。胎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保護級別,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高鰭白眼鮫體長1.8-2.5米。體呈紡錘型,軀幹頗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端寬圓。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短,發育不完全;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寬扁三角形,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直立或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內外側皆凹入,邊緣略具鋸齒。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存在明顯的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在胸鰭基底後端或稍前,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入凹,后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圓。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鰭灰褐色,後緣較淡。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
高鰭白眼鮫棲息於近海、外海大陸棚及島棚外圍之深海水域,但亦常出現於內灣、港灣或河川出海口,但會避開沙灘、珊瑚礁區或碎石激浪區,有時會巡遊於大洋中。主要以硬骨魚類、其他鯊魚、魟、甲殼類、頭足類等生物為食。
生長繁殖
高鰭白眼鮫繁殖是胎生,妊娠估計持續8至12個月,一胎可產下1-14尾幼鯊,剛出生幼鯊體長可達65-75厘米。高鰭白眼鮫生長緩慢,繁殖力低,成熟年齡:在夏威夷地區8-10歲,西大西洋地區12-15歲。雌鯊隔年繁殖。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高,肉質佳,可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維他命及油、剩餘物製成魚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