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諸賊》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高迎祥諸賊
- 作者:計六奇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明季北略》
- 作品體裁:散文
《高迎祥諸賊》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高迎祥諸賊》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高迎祥諸賊二月,寧塞逋復識。二十二日庚寅,賊夜入鄜州,兵備僉事郭應響死之。三月二十有五日壬戌,陝賊陷□亭,知縣徐兆麒任才七日,逮至,竟坐棄市。上頗心惻。溫體仁不為救...
《孫傳廷擒高迎祥》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孫傳廷擒高迎祥 正月二十三日己巳,陝賊陷麟遊。二月,過天星乞降,陝撫甘學潤受之,尋延河劫掠如故。三月,山西賊陷和順。十八日癸亥,甘學潤削籍聽勘,以孫傳廷代之。五月十一癸丑,過天星復叛於延安。七月十一癸丑,陝賊陷成縣。十九日壬戌,孫...
高迎祥諸賊 周鑣論用內臣 皇子生 賊首名號 誌異 卷九崇禎六年癸酉 周廷儒罷相 內官監紀 河南諸賊 鄧祖禹罵賊有附記 誌異 卷十崇禎七年甲戌 袁繼鹹論謫言官 信用內官 孔有德陷登州 百官進馬 知推館員 山西賊 賊犯湖廣 陳奇瑜威著關陝 袁繼鹹論拜內官 諭罷監視太監 倪元璐請撤監軍 陳奇瑜總督五省 高傑降賀人龍...
李自成當初殺死地方貪官,為了逃避官方的追捕而投奔他舅舅闖王高迎祥,當了一名“闖將”時,恐怕不會想到將崇禎皇帝朱由檢“取而代之”,後來高迎祥被清軍所殺,由他當了闖王,得以統率大軍,南征北戰,才萌生了“取而代之”之心……有的人一開始便目標明確,聚眾興兵是為了推翻當時的朝廷,直逼皇帝的龍椅,要將...
各本俱載賊首高迎祥,而此獨言高如岳,是一是二,存實以俟考。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明末清初史學家。從小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十九歲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二十一歲在母舅胡時忠家讀書,為邑諸生。入清後...
崇禎六年(1633年)冬,農民軍大部渡過黃河南下,張獻忠所部是以高迎祥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入川,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進圍太平,重慶女總兵秦良玉提兵趕至,懾於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桿兵"威名,張獻忠蒼惶逃走,秦良玉率軍追擊,與正好回川的兒子馬祥麟前後夾擊,打敗張獻忠,使其退走...
明代萬曆以來,太監魏忠賢專權亂政,天下疲敝。崇禎朱由檢立,魏閹終被剪除,而明朝亦由此而衰落。關外之清軍屢屢犯境,境內盜賊蜂起。李自成揭竿而起,後奔高迎祥。高迎祥被殺,自成繼為闖王,數月之間,眾至百萬,官軍望風披靡。時有開封杞縣李岩,為人樂善好施,因逢災年,便將自家倉糧接濟百姓,卻為縣官誣為私...
崇禎七年(1634年),高迎祥起義軍攻入黃陂、黃安(今紅安)、麻城、黃州、蘄水、廣濟。次年羅汝才率義軍攻下英山、羅田。接著,張獻忠率部到黃安、麻城。旋與明朝副總兵馬人龍戰於麻城陰山畈,明軍大敗。明朝退任官吏、甘肅巡撫梅之煥召眾結寨自保。此為明季蘄黃之寨之始。順治初年,蘄春四十八寨聯合,對抗清廷,...
崇禎元年(1628年),陝府谷王嘉胤、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領導饑民起義,全陝回響。張獻忠也在延安米脂起義,自成後來投入高迎祥軍中。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是王嘉胤義軍,他們曾經一度占領府谷稱王設官,建立了臨時性革命政權。但是,農民起義軍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而成份複雜,缺乏推翻明朝政權的明確目標,就...
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占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亡。登上帝位 天啟七年(1627...
郭峪村規模宏大,形制完備,村落古建面積達18萬平米,有城垣城樓、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廟宇祠堂、店鋪作坊、苑囿園林、門樓影壁、水井、遺址等,保留下來的郭峪城址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為了防禦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而修建的。城呈東西窄南北長的不規則形狀,南北400米,東西300米,高12米,闊5.3...
信陽地區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東鄰安徽、南接湖北,左扼兩淮、右控漢河、禁止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稱。明末高迎祥、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叛亂,血洗光州(信陽地區中東部)一帶,當地百姓死散大半,據記載:“(崇禎八年即1635年)十二月初十日乙酉,賊闖王(李自成或高迎祥)、曹操(羅汝才)數十萬,...
崇禎七年(1634年),高迎祥起義軍攻入黃陂、黃安、麻城、黃州、蘄水、廣濟。次年羅汝才率義軍攻下英山、羅田。接著,張獻忠率部到黃安、麻城。旋與明朝副總兵馬人龍戰於麻城陰山畈,明軍大敗。明朝退任官吏、甘肅巡撫梅之煥召眾結寨自保。此為明季蘄黃之寨之始。順治初年,蘄黃四十八寨聯合,對抗清廷,一度達到...
崇禎七年(1634年),高迎祥起義軍攻入黃陂、黃安(今紅安)、麻城、黃州、蘄水、廣濟。次年羅汝才率義軍攻下英山、羅田。接著,張獻忠率部到黃安、麻城。旋與明朝副總兵馬人龍戰於麻城陰山畈,明軍大敗。明朝退任官吏、甘肅巡撫梅之煥召眾結寨自保。此為明季蘄黃之寨之始。順治初年,蘄春四十八寨聯合,對抗清廷,...
六年出任地方督撫大員,親率名將左良玉、湯九州、李卑、鄧玘、曹文詔等剿殺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崇禎十六年卒於故里。靜海城隍廟 關於中象公(玄默字中象)和城隍廟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相傳中象公自幼聰穎,命數不凡。小時候外出時,若趕上烈日炎炎,天上便會浮出一片祥云為他遮陰。等到長到八歲,家裡見...
傳廷曰:寶豐不即下,而賊救大至,則腹背受敵矣。親督諸軍,悉力攻拔之,斬偽州牧陳可新等數十級,遂以大兵搗唐縣。時賊家口盡在唐縣,賊發精騎來援,官軍已入城,盡殺賊家口,賊營痛哭,誓殺官兵。官兵御賊以來,有三快事。一擒高迎祥,一射自成目,三殺賊家口。三者傳廷實居其二。後雖有潼關之敗...
此後,漢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清澗趙勝等人紛紛揭竿而起,民變烈火很快就燃及了陝西許多州縣,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耀、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地都有流賊活動。當民變的烈火熊熊燃燒的時候,明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仍舊渾渾噩噩。有“關中鴻儒”之稱的...
李自成起義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重要一方。明朝天啟、崇禎年間,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李自成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李自成約在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加入了不沾泥張孟存的隊伍。在起義的過程中,在牛金星等人的輔佐下,提出“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殺牛羊,...
在高迎祥、張獻忠等率領下,義軍於崇禎八年(1635年)正月攻陷了明先皇朱元璋祖陵鳳陽縣城鳳陽。此時,原巡按御史吳振纓因失職被撤職處理,改由張任學代替。起義軍撤離之後,鳳陽祖陵旁留有洞窟,朝廷懷疑祖陵已被農民軍盜掘,命太監前去察看。但此次事件,“自鳳撫以下論死者數十人”。張任學作為兩淮巡按御史,到...
沒過多久,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率領的各路農民軍攻打鳳翔,向汧陽、隴州挺進,曹文詔從漢中奔赴前線。農民軍都奔向靜寧、秦安、清水、秦州一帶,兵力將近二十萬人。洪承疇因為文詔的兵力同張全昌、張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六千人,兩方實力懸殊,於是向朝廷告急,卻沒有得到任何指示。六月,明軍在亂馬川同...
府谷縣有王嘉胤率領“楊六、不沾泥等群掠富家粟。有司捕之急,聚為盜。”王二等人起義後,攻破宜君縣城,放出獄囚,隨即北上同王嘉胤會合,人數達到五六千名,聚集在延安、慶陽的黃龍山。不久,被明陝西督糧道洪承疇擊敗,轉入山谷。安塞人高迎祥在崇禎元年率眾起義,帶領一支隊伍同王嘉胤會合。清澗縣人王左掛(...
楊畏知(1608年-1651年),字介甫,陝西省寶雞市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以保舉特用,歷官雲南副使,分巡金滄道(金沙江、瀾滄江)。人物簡介 明萬曆三十六年,楊畏知生於陝西寶雞一戶窮苦人家。父親早逝,隨母度日,家境貧寒。高迎祥率眾起事,轉戰陝西北部,流民大軍進犯陝西寶雞,楊畏知率鄉勇拒敵,勇猛...
不久高迎祥從華陰南部的平原出發翻越崇山峻岭,乘夜間出襲朱陽關,左光先作戰失利,靠著變蛟衝鋒陷陣,才得以不死。崇禎九年(1636),變蛟在澄城打敗闖王的將領,同左光先等追到靖虜衛,轉戰在安定、會寧等地,抵達靜寧、固寧,賊兵屢遭挫敗。當年秋天,變蛟追擊混天星等賊首,在蒲城打敗了他們,賊兵向西逃往平涼、...
八年(1635),流寇“掃地王”率萬人攻打杞縣縣城,城牆土垣多處崩塌,申佳胤招募死士死守並擊潰流寇,因之將土城改建磚城;其後流寇高迎祥等攻入河南,唐王朱聿鍵率兵勤王,勤王軍即將抵達開封府時,諸位省、府大吏甚為惶恐不安,聚集會議說:“留之,不聽。行,守土者且得罪。”申佳胤主張:“惟周王可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