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會計準則概述
第二節 會計的基本假定
第三節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和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
思考與練習題
第十二章 會計工作的組織和管理
第一節 組織管理會計工作的意義和原則
第二節 會計機構
第三節 會計人員
第四節 會計法規體系
第五節 會計電算化概述
思考與練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2)監督經濟業務會計憑證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記錄和反映了經濟業務活動的發生和完成情況等具體內容。因此,通過對憑證的嚴格審核,既能檢查每筆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規和合法,又能查明經濟業務是否真實,有無違反有關政策、法令和制度的情況,有無鋪張浪費的行為,從而可以嚴肅財經紀律,健全和完善各項經濟管理制度、限制和防止各種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作用。例如,對有關報銷單據的審核,可以檢查出開支是否真實和合理,有無虛報冒領及違法亂紀的行為。
(3)明確經濟責任
會計憑證記錄了每筆經濟業務的內容,並由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簽章,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正確性、合法性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加強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責任感,促使他們嚴格按照政策、法令、制度、計畫和預算辦事。一旦發現問題可根據憑證上經辦人員的記錄追根溯源,查明責任歸屬,分清經濟責任,從而加強經濟責任制。例如,企業購入偽劣產品,勢必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了查清問題真相,就應組織力量,根據會計憑證上有關經濟責任人的記載,對當事人進行認真審查,查明問題發生在哪個環節,是何原因造成,並對責任者做出正確的處理。
(4)登記賬簿的依據
會計憑證是記載經濟業務的書面證明,通過對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可以初步歸類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為登記賬簿提供可靠的依據。會計核算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時,首先就要填制或取得會計憑證,將經濟業務如實地記錄下來,然後才能根據經過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登記有關賬簿。因此,沒有會計憑證,就不能記賬。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通過一張張的會計憑證正確地、及時地反映出來,進而能夠為賬簿記錄提供可靠的依據,也為曰後分析、檢查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提供必要的原始資料。例如,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的登記,都是企業根據每天填制或取得的有關銀行存款或現金的收入業務和付出業務的會計憑證,在審核無誤的基礎上,逐日逐筆順序地進行登記,並隨時結算出餘額,提供貨幣資金增減變動及結存的情況。
序言
會計作為一種使用廣泛的“商業語言”,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高職高專會計、審計專業和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的需要,我們編寫了《會計原理》教材。會計原理是會計專業及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了解會計學科和進一步學習、掌握專業課程的基石。
世紀之交,我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改革不斷深入,會計理論探討和實踐改革也隨之不斷深化。為規範會計核算工作,提高
會計信息質量,我國陸續頒布了新的會計制度和有關具體會計準則,修訂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年7月l曰開始實施的《
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財務通則》和分行業會計制度,標誌著我國從計畫經濟會計模式向市場經濟會計模式轉化。2000年7月1日正式執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同年底正式發布的《
企業會計制度》,則表明我國已建立起一套基本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並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模式。
會計環境的變化,會計工作法制化和規範化程度的提高,對會計學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書正是為適應新形勢下會計學的教學要求,努力吸收會計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編寫而成;在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時,理論聯繫實際,充分尊重教學規律和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繫,循序漸進;針對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業務技能的訓練。
本書第一章由胡景桂執筆,第三、四章由熊裕春執筆,第五、六章由劉世青執筆,第七、八章由楊長華執筆,第九、十、十二章由鄭榮臻執筆,第十一章由董正春執筆,第二章由彭秋瓊執筆。胡景桂任本書主編,負責提出編寫大綱和寫作指導思想,並對初稿進行修改、總纂和定稿。劉世青、鄭榮臻任本書副主編。
我們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得到了有關院校和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參閱了有關文獻資料和同類教材,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充分珍視您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完善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