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英(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

高秀英(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

高秀英,女,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揚劇“高派”創史人,中共黨員。生於江蘇邗江。14歲入上海揚劇班社“永樂社”隨范春奎學藝,18歲正式挑班於上海、南京、揚州等地演出,為揚劇第二代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初著名的揚劇“四秀”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揚劇研究會會長、省勞動模範,原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江蘇劇協副主席、江蘇省揚劇團副團長。2004年9月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秀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邗江
  • 職業:揚劇表演藝術家
  • 主要成就:揚劇第二代女演員
  • 代表作品:《鴻雁傳書》
  • 性別:女
成就及榮譽,個人其他信息,藝術貢獻,博採百家之長,創新,流派的形成,集大成者,

成就及榮譽

她的嗓音高亢激昂、寬厚明亮,具有極強的穿透力,演唱吐字清晰、韻味甘醇。20世紀30年代中期,她創造的“堆字大陸板”唱腔,成為揚劇唱腔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並憑藉“堆字大陸板”在揚劇舞台藝術七十餘年的生涯中,不斷鞏固揚劇第一人的地位。此外她還對揚劇一些傳統聲腔進行革新創造,如“西皮堆字梳妝檯”、“哭小郎”等,為推動揚劇聲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高秀英
她曾先生後任中國劇協理事、江蘇劇協副主席、江蘇省揚劇研究會會長,政協委員和勞動模範。1992年面對罕見特大洪水,她不顧八十高壽毅然率眾弟子登台義演,一句“黨啊黨,請你把心放”高亢激越,韻味聲色依然不減當年,全場為之驚嘆,掌聲雷動,經久不息。為傳承揚劇藝術事業,在九十大壽的喜宴上,她又決然收下了江蘇地方戲曲劇院揚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徐秀芳作關門弟子。
高秀英

個人其他信息

擅演劇目有《鴻雁傳書》、《拷打寇承御》、《百歲掛帥》、《恩仇記》、《斷太后》、《拾松訓子》、《崔金花》。
其傳人有:李開敏吳蕙明、祝榮娟、徐秀芳等。
2004年在南京逝世,享年92歲。
誕辰:1913年,農曆癸丑年
逝世:2004年9月3日,農曆甲申年七月十九日,13時28分

藝術貢獻

博採百家之長

1933年以前,高秀英在藝術道路上經歷了努力繼承傳統、博採百家之長的“飢餓時期”,此後高秀英便進入了藝術道路上的“創造時期”。在“飢餓時期”,高秀英對一切戲曲藝術都採取飢不擇食、全盤接受的態度;而在“創造時期”,高秀英卻對自己所熟悉的戲曲藝術進行了冷峻的深刻的反思,因為她覺得,揚劇的固有表現手法並不豐富到足以表現任何內容的程度,而從其它劇種借鑑來的表現方法如果不經過一番消化,就會破壞揚劇藝術本身的和諧美。高秀英的這種認識,是在擴大了自己的藝術視野之後產生的。

創新

高秀英發現只是努力地“繼承”和“汲取”是遠遠不夠的。那樣的話,自己固然不是斷送揚劇藝術遺產的“敗家子”,至多也只是保持先人產業的無所作為“繼承人”,卻絕不會成為一個為揚劇藝術寶庫增添新財富的“創業者”。為了使揚劇表現更豐富的內容和永遠屹立於祖國戲曲藝術之林,必須在舊的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表現形式——特別是新的音樂唱腔。每個時代總會造就自己的改革派。於是,在揚劇界,以高秀英為代表的“高派”、以金運貴為代表的“金派”、“以華素琴為代表的”華派“等各樹一幟的藝術流派,便先後衝破舊的藝術規範脫穎而出了。

流派的形成

流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多種多樣的藝術積累、一點一滴的漸進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必勝信念。高秀英完全具備這些條件。早在“飢餓時期”,高秀英就曾根據自己嗓音清脆、甜蜜的條件,對常用的揚劇曲調[梳妝檯]、[補缸調]、[剪靛花]等進行過一些改良的嘗試,初步形成了自己唱腔圓潤、韻味渾厚的演唱風格。對於高秀英所作的改良,觀眾是歡迎的。
然而,事實證明,藝術上的改良只能起局部的、暫時的、有限的作用,既不能為揚劇注入長久的生命力,也不能催生出新的藝術流派來。當高秀英走出大上海,置身於更為廣闊的天地中之後,她認定自己必須“創造“了。首先,她在同其它劇種的比較中感到,當揚劇音樂在表現一般喜怒哀樂的情緒時,是遊刃有餘的,但在表現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之類強烈的感情時,就捉襟見肘了。如《龍鳳帕》中《罵殿》一折,陸娘娘怒斥昏君顛倒是非,殺戮功臣,其唱詞義正辭嚴,沉痛悲憤,長達百句,本套用強烈的音樂充分烘托、抒發。但在揚劇中,一直用香為戲系統的只用鑼鼓伴奏的[十字句]或[聯彈調]來演唱。[十字句]或[聯彈調]在揚劇音樂中本算高亢昂揚的曲調,可是在旋律上只有上下句,因此唱來冗長單調,還不如花鼓戲系統的[大陸板]那么流暢明快,並且有絲弦伴奏。但[大陸板]每句基本上都是七個字,形式缺少變化,所以也難以容納更多的內容。高秀英聯想到許多劇種都有“疊句”、“垛字”的表現方法,揚劇中也有“堆字”的表現手法——即在原來旋律的基礎上增加字句的一種演唱法;為什麼不能把香火戲系統的[聯彈調]、花鼓戲系統的[大陸板]和傳統的“疊句”、“堆字”結合起來,創造出既有揚劇固有的韻味、又能充分表達強烈感情的新型唱腔呢?高秀英創造源泉的閘門打開了,著名的[堆字大陸板]唱腔就是這樣誕生的!

集大成者

[堆字大陸板]是高派唱腔藝術的精華。它把整個揚劇藝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堆字大陸板]結構龐大,氣勢恢宏,全曲將幾十句乃至上百句唱詞一口氣唱出,處處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聽高秀英演唱的[堆字大陸板],初似山間清泉,汩汩細流,經過千迴百轉,漸成巨瀾,於是奔騰洶湧,一瀉千里,終有排山倒海、吞吐宇宙之氣概!這種獨特的唱腔,為揚劇前所未有,對於抒發人物內心深沉、悲壯、慷慨、激昂的感情,具有極為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其演唱效果,使人感到胸中塊壘為之一消,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從而在心靈上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戲曲音樂專家武俊達先生在《揚劇<鴻雁傳書>和[堆字大陸板]》一文中指出:
[堆字大陸板]其所以具有這樣強烈的感染力,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劇情發展所決定的,但樂曲本身的結構也很值得我們研究。
他認為[堆字大陸板]有三個特點:1、曲調性較強的抒情腔和節奏性較強的唱誦腔對比鮮明。2、唱詞與曲調的規範性和具體運用時的靈活性相統一。3、戲曲演唱既須以唱腔為主體,但又離不開樂隊的伴奏,更離不開演員對樂曲的理解和演唱的技術處理。此曲不僅[大陸板]的托腔伴奏和過門起了增強音樂性的作用,[清板]部分起了加強節拍與節奏的作用,特別是最後由[清板]過渡到[大陸板]的一段,節奏步步壓緊、速度漸漸加快、力度節節加強和音樂氣氛的層層皴染,對推進音樂漸達高潮,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堆字大陸板]代表著高派唱腔藝術的基本特徵。由唱腔影響到說、表、做、打,便形成了高派的總的藝術風格。將高派同金派、華派的風格相比較,如果說金派以其舒展自如、瀟灑飄逸見長,華派以其精巧婉麗、秀美流暢取勝,高派則以其大氣磅礴、剛健清新為標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