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驅逐艦

高波級護衛艦一般指本詞條

高波級驅逐艦(日語:たかなみ型護衛艦,英語:Takanami-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隸下的多用途驅逐艦,以反潛任務為主,防空則僅限於短程點防禦。

本級艦來自村雨級驅逐艦的設計改良,原計畫先於秋月級驅逐艦安裝海自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00式射擊指揮系統三型(FCS-3),但由於艦體冗餘缺陷作罷,裝備與金剛級驅逐艦相同的奧托·梅萊拉127mm艦炮與Mk-41垂直發射系統以及改良火控系統,新型聲納,海麻雀防空飛彈已經被更換為改進型海麻雀ESSM(RIM-162)飛彈。

本級艦共五艘,首艦高波號於1998年通過預算編列,2000年開工,2001年下水,2003年服役於橫須賀第二護衛隊群。四號艦漣波於2009年3月14日和村雨級驅逐艦五月雨號(DD-106)執行首次日本赴亞丁灣海域打擊索馬里海盜護航商船勤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波級驅逐艦
  • 外文名:Takanami-class Destroyer
  • 前型/級村雨級驅逐艦
  • 次型/級秋月級驅逐艦
  • 服役時間:2003年3月12日 
  • 定型時間:2001年7月26日 
  • 國家:日本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設計特點,艦載武裝,船電系統,艦體設計,性能數據,服役動態,本級艦,

發展沿革

除了配備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驅逐艦之外,以艦隊通用任務為主的六千噸級高波級通用驅逐艦是海上自衛隊在本世紀初建造的另一種重要艦艇;是在2000年代初期完成全部九艘村雨級驅逐艦之後,海自接下來繼續建造的改良自村雨級的高波級驅逐艦,於2003至2006年陸續服役。高波級是平成10年度(1998年)驅逐艦(10DD)的產物,系以村雨級的基本構型為基礎進行改良。最初海自打算建造11艘高波級,再加上九艘村雨級,就能全面替換原本海自四個第一線護衛隊群的12艘初雪級和8艘朝霧級;此外,還打算在高波級上安裝80年代起新開發的FCS-3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系統。
高波級驅逐艦
金剛級驅逐艦
隨著日本財政狀況逐漸走下坡,海上自衛隊未能爭取到足夠的預算, 最後只訂購5艘高波級。量比村雨級增加100噸,其他如艦體基本設計、動力系統等則仍與村雨級相同。與過去日本海自的通用驅逐艦相同,村雨級與高波級採用日本舊海軍時代專門用於驅逐艦命名的“天文地理名”,此種命名以優美且具詩意著名,堪稱日本艦艇命名準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然而,日本海自之前每一級驅逐艦都以天文地理名的同一部來命名,以利區別,例如初雪級全部以“雪部”命名、朝霧級完全用“霧部”命名,而高波級則使用了海洋地理等“單字部”的命名。高波級是村雨級驅逐艦的改良型,兩者在大體設計上是相同的。
高波級驅逐艦
村雨級護衛艦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本世紀初日本財政狀況拮据,在經費受限的情況下,日本沒有辦法為高波級進行幅度太大的修改,而在維持與村雨級相同艦體規模的情況下,能再增加的排水量只有200噸以內,而高波級擴充MK-41垂直發射系統容量並換裝重得多的奧托·梅萊拉5英寸艦炮,已經將村雨級原始設計的排水量餘裕消耗不少,根本不可能再容納FCS-3。因此,高波級便繼續使用與村雨級相同的偵測與火控系統,只進行一些對基本設計影響較小的改良。在高波級數量比原訂短少的情況下,海自等到再下一批的艦(從19DD開始),才裝備FCS-3系統,並完全取代第一線護衛群剩餘的朝霧級驅逐艦
高波級驅逐艦
海自編隊中的高波級驅逐艦涼波號

艦載武裝

高波級在武裝方面的最大改進就是取消MK48 VLS,艦首MK-41垂直發射系統則擴充至四組八聯裝共32管,並凸出於艦首甲板。高波級便具有優於村雨級的武器運用彈性,可視任務不同而調整VLA與海麻雀飛彈的比例。日本海自從2004年開始引進最先進的RIM-162海麻雀ESSM配備於高波級與村雨級上,每艘高波級裝備16枚,不僅機動性、射程與攔截能力都比原先RIM-7M/P大幅增加,更由於採用摺疊式彈翼使得MK-41一個發射管可裝填四枚ESSM,如此僅需4個發射槽就能打發16枚ESSM,剩下28個彈位都可裝載VLA反潛火箭(村雨級只有16枚),而且只要挪出少數發射管便能攜帶大量的ESSM,整體戰力增加很多。
高波級驅逐艦
高波級驅逐艦艦首垂直發射系統
高波級驅逐艦
DD-114 涼波
高波級另一項重要的武器改進就是艦首主炮換裝為與金剛級相同的奧托·梅萊拉 127mm艦炮,近距離岸轟與反水面能力大幅加強。高波級的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為最新的MK-15 Block 1B版,使用新的搜尋雷達並加裝光電感測系統,配備OGB加長型炮管與炮管外部支架,使射程、威力與精準度大幅增加,所使用的威力強化彈藥(ELC)由美國授權日本生產;其火控單元與艦上戰鬥系統結合以增加整體運作效能,並增加對海面目標射擊能力。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艦首主炮與密集陣

船電系統

高波級仍沿用村雨級的OYQ-9作戰系統,不過新整合入日本海自在1996年開始建構的“海幕”衛星資料傳輸/指揮系統,艦上的海上指揮管制系統(Maritime Operation Force,MOF)通過衛星傳輸(艦上配套的衛星通信天線為Superbird B2),連結海幕系統的指揮終端機(Command and Control Terminal,C2T),通過海幕系統可再往上連結日本海自的高層指揮部(例如海上幕僚監部),甚至直接與日本首相官邸聯繫。因此海幕系統可以將日本海自艦艇、海自中樞乃至於日本政權核心連結在一起,真時傳輸戰術資訊以及指揮命令等,符合21世紀聯網作戰的時代潮流。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驅逐艦主桅
從四號艦漣波號(DD-113)起的高波級將以內建強大運算能力的美制UYQ-70先進彩色顯控系統,取代原本UYQ-9系統中的UYK-43電腦及UYQ-21顯控台等純軍規系統。UYQ-70採用開放式架構,大量運用COTS民間商規組件,無論是升級或維修都非常快速便利。數據鏈方面,前四艘高波級與村雨級相同,採用Link-11/14數據鏈系統,第五艘高波級還增設Link-16數據鏈,日後前四艘高波級也會跟進換裝。高波級換裝日本研發的新一代SH-60K反潛直升機,相較於SH-60J有大幅度的提升,技術水準與美國改良自SH-60B/F的SH-60R相當;為了配合SH-60K,高波級的反潛直升機數據鏈系統也配合升級為ORQ-1B。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驅逐艦艦尾機庫及直升機甲板

艦體設計

由於艦首MK-41 VLS容量增加以及換裝更沉重的奧托·梅萊拉公司127mm艦炮,高波級艦首部位主橫隔艙檔結構經過調整,強化結構並加大開口。此外,高波級的船員住艙減少了隔間數,由村雨級的12人一間改為30人一間,使室內顯得更為寬敞,降低壓迫感;而原先村雨級用於安裝MK-48 VLS的位置,在高波級上改為飛行員待命/簡報室。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發射防空飛彈
原村雨級的90式反艦飛彈發射器緊貼於前煙囪後方,高波級則將其挪至後煙囪前方(村雨級則在此處安裝定位天線),而原先村雨級置於右舷的RIB複合作業小艇在高波級上則移至前煙囪正後方原來SSM-1B飛彈處,以降低雷達截面積(RCS);兩舷用於高線傳遞的補給銜經過修改,與該處艙壁呈同一傾斜角度,目的也是降低RCS。此外,艦身中段左舷液壓牽引機也有所變更。為了容納長度增加的SH-60K,高波級將原先設於機庫內部的直升機武器庫移至機庫前方,同時更動機庫內部的儲物架,使機庫容積增加;如同村雨級的設計,高波級平時操作一架SH-60K,必要時可卸除機庫卷門右側門板,利用機庫右側空間容納第二架SH-60K。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驅逐艦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高波級換裝新一代延伸型輔助降落系統(Extended-Recovery, Assist, Secure and Traverse,E-RAST),滑車軌道由甲板起降點開始分岔為Y型,分別抵達機庫內左右兩側的直升機停放點;如此,以往村雨級受制於單一直軌道RAST設計,雖然能攜帶兩架直升機,但平常只能操作其中一架,而高波級則拜E-RAST的Y型滑軌設計之賜,能同時間有效地操作兩架直升機。高波級的艦首、艦首左側主錨以及戰情中心(CIC)也略做修改,並且換裝改良後的可變距螺旋槳,使空蝕效應降低、增加燃油效率。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艦體俯視

性能數據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高波級主要配置一覽
參考數據
艦長
151米
舷寬
17.4米
5.3米
排水量
4,650噸標準
6,300噸滿載
乘員
175名
動力系統
COGAG
2×LM2500燃氣渦輪機
2×SM-1C燃氣渦輪機
雙軸CRP 雙舵
續航力
6000海里/20節
航速
30節
船電系統
作戰系統
OYQ-9作戰系統
雷達
OPS-24 3D對空搜尋雷達
——
OPS-28D平面搜尋雷達
聲納
OQS-5主/被動艦首聲納
——
OQR-2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
其他
4×MK-36 SRBOC 干擾彈發射系統
——
1×AN/SLQ-25魚雷對抗系統
——
1×NOLQ-2/3電戰系統
艦載武裝
艦炮
1×奧托·梅萊拉127mm54倍徑全自動艦炮
飛彈
——
2×四聯裝90式反艦飛彈發射器
近防
反潛
2×三聯裝324mm HOS-302魚雷發射管
編制一架SH-60J/K直升機

服役動態

2008年,鑒於索馬里海盜活動日漸猖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該年6月2日和10月20日分別通過第1816號和1838號決議案,允許外國軍艦進入索馬里領海追捕海盜,並可使用“必要方法”打擊在國際水域活動的海盜。日本沒有在第一時間回響,然而在2008年底中國宣布派遣軍艦至索馬里海域之後,日本才開始認真積極地規劃護航事宜。2009年1月中旬日本與韓國的元首會談中,日韓就索馬里護航任務達成相關合作共識,雙方各派遣艦艇至索馬里海域,可依照申請兩國船舶相互護航,並分享船舶航行與海盜的情報。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與小鷹號航空母艦並行的二號艦大波號
2009年3月14日,海上自衛隊派遣的第一批護航艦艇啟程,由高波級的漣號(DD-113)以及村雨級的五月雨號(DD-106)組成,兩艦各帶兩架直升機前去索馬里海域,並於4月上旬開始值勤;首批日本護航編隊依照既有“自衛隊法”中定義的“海上警備行動”作為任務行動準則,任務僅限於保護懸掛日本國旗或搭載日籍人員的船隻,日艦僅能在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難情況下使用武器。然而就在日艦出發前夕的2009年3月13日,日本內閣也頒布了“海盜應對法案”,在7月24日正式生效,日艦此後將獲得授權保護他國船隻和人員,日艦也可主動使用武器攻擊意圖接近民船的海盜。
高波級驅逐艦(高波級護衛艦)
漣號和五月雨號

本級艦

艦名
編列
開工
下水
服役
DD-110高波
(たかなみ/Takanami)
平成10年(1998)
2000年4月25日
2001年7月26日
2003年3月12日
DD-111 大波
(おおなみ/ Onami)
平成10年(1998)
2000年5月17日
2001年9月20日
2003年3月13日
DD-112 卷波
(まきなみ/ Sasanami)
平成11年(1999)
2001年7月17日
2002年8月8日
2004年3月18日
DD-113漣波
(さざなみ/ Makinami)
平成12年(2000)
2002年4月3日
2003年8月29日
2005年2月16日
DD-114 涼波
(すずなみ/ Suzunami)
平成14年(2002)
2003年9月24日
2004年8月26日
2006年2月1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