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廓清高校法治教育及其實效性概念,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學為理論基礎,實證分析了影響高校法治教育的諸多因素,對高校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圖景和實效性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檢視了高校法治教育所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為促進學校法治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參考。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法治素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法治教育課程是法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學生法治素養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後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法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基於此,《高校法治教育實效性研究》對高校法治教育實效性進行了探索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高校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選擇對提高高校法治教育實效性具有促進作用。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教育目標對課程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都有一定的要求。大學生法治意識的提高、法治思維的培養、法治習慣的養成最終的結果都指向學生尊法、守法、用法能力的外化。高校法治教育由於課程設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框架之下,課程教育目標兼具對大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道路以及法治信仰的教育,又有對大學生進行法治素養培養的要求。因此針對教育目標不同層級的要求在教育教學中選擇有效教學方式方法開展高校法治教育十分必要。高校法治教育既不能否認灌輸式教學方式在對大學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意識形態教育過程中所起的引導和指導作用,也不能忽視參與式教學方式和實踐教學方式在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啟蒙、法治思維的訓練、法治情感的增進、法治信仰的堅定等教育過程中所起的教育引導學生作為主體對法治體悟、認同及堅守的促進作用。因此,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養相對應的參與式教育方式和實踐式教學方式,以及與大學生法治意識形態培養相對應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對高校法治教育的多層級教育目標的實現在不同維度上都具有促進作用。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應該根據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目標進行有效的選擇,而不是一成不變。多種教育方式的有效選擇不僅可以對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而且會對高校法治教育理念的轉變產生推動作用。高校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選擇並無固定的模式可循,一切有利於實現高校法治教育目標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加以嘗試和創新。
該書強調,高校法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訓是提高高校法治教育實效性的有力保障。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品質、淵博的教學知識、明確的教學認知、超強的教學能力是影響高品質教學的背景變數。教師自身具備的法律專業本體性知識或法學學科知識是法治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核心構成要素,也是教師順利完成法治教育教學工作,保證法治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更是影響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主導性要素。法治教師專業素質的主導性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以其自身所具備的濃厚的法治情趣、良好的法治精神感染學生上。同時法治教育教師本人的法治信仰成為學生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本身就是高校法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具備淵博專業知識背景的法治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法學學科知識體系、法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原理和技能,明晰法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與聯繫,進而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內容深度的把控、課程性質的把握、解釋問題的邊界、提問學生的技巧、課堂氛圍的調控,以及對學生學習程度的評價上做到恰當與貼切。也就是說,法治教育方法的選擇與操作、教學中主導地位的轉化和體現都需要法治教育教師具備良好的法學專業功底,必須加強高校法治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法治教育教師的培訓。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紅梅,1978年生,陝西岐山人,中共黨員,法學博士,寶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長期承擔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