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柴女傳說

《高柴女傳說》主要寫得是高柴女攉海尋父事跡,表述百事孝為先的思想。基本信息文化遺產名稱:高柴女傳說 所屬地區: 山東 · 淄博· 張店區遺產編號:Ⅰ-74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張店區遺產級別: 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柴女傳說
  •  所屬地區: 山東 · 淄博
  • 遺產編號:Ⅰ-74 遺產類別
  • 申報日期:2006
簡介,文獻記載,故事來歷,高柴女攉海尋父傳說,

簡介

高柴女攉海尋父的傳說起源於張店區,它主要分布在灃水鎮東高村等地區。
明大德年間(大約公元1640年),高柴因遭劫,屍沉大海,高柴女(為灃水鎮東高村高柴之女)為尋其父,歷經千辛萬苦,最終順利安葬父母,自己確因操勞過度去世。她的事跡驚動了宋真宗,為了表彰其功績,修建廟宇,塑神像,並賜高柴女御葬,冊封為神,稱其“仙姑”,墓前設定有石人、石馬、石猴、石羊等,以示敬佩。為了紀念和祀奉高柴女,灃水鎮東高村、高炳村的高姓人家,直到現在仍把清明節作為祭墓日,並曾在高炳村修建高姑廟。為此,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張王李趙大寒食(祭祖),高家上墳清明日”。

文獻記載

高柴女傳
高柴女,宋時魯東人,至孝女也。父名高柴,為漁海上,無故而亡。柴女思父,遂日舀海水,傾之石崮西窩,三載不止,形近損滅。鄉人憐之,勸之不從,乃皆與之共。後遇一嫗路乞,飽食之,嫗贈之以椿笊,囑令其用。柴女乃臨海起笊,三笊竟竭海。有獸踞海底,狀如百鼻之象,聞笊味而化小蟹,柴女以笊罩殺之。起而四視,見一朽骨若父,乃衣裹歸。
-----《神異傳》附遺一,[元]龐殿 著

故事來歷

東高莊建村於元朝。傳說若干年前,村內有高氏三兄弟:老大名高柴(見注),老二名高朋,老三名高蘭,其家境並不富裕。老大高柴作為長兄,為養家餬口,常年在外地教書,直至年底,才把一年來省吃儉用、含辛茹苦積攢的錢帶回家來。這年,高柴回家時,在船上遇到劫賊,被殺害後又屍拋大海。傳說高柴曾有前妻,但沒留下子女,續娶繼室後,才生下一女一子,女孩被稱為“高柴女”。
高柴女18歲那年,生身母又病餓而死,還給她撇下一個6歲的小弟弟。此時,二叔高朋想趁機吞併高柴女家的財產,故意刁難說:“高氏塋地不容孤鬼(指高柴的繼室)葬埋,咱家也不例外,免得破了高家的風水!”又說,“如果要進墓田也行,但高柴女必須先得將其父親的屍體尋回。”高柴女苦苦哀求,哭得死去活來,但二叔高朋卻始終不理。
高柴女求人暫且在它處臨時寄埋母親,同時發誓: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把父親的屍體找回家!她領著幼小的弟弟,披星戴月,一路乞討,在路上,弟弟又被狼吃了。她好不容易來到東海邊,取出討飯的瓢,一下接一下地舀起來,連續舀了三天三夜,海水絲毫未見減少。高柴女直覺得腹內飢餓,頭暈目眩,再看那滔滔大海,無邊無際,接天連地,料想無能為力,意欲投海自盡。於是,她用衣襟將頭一蒙,正準備奮身跳入大海,卻突然感到有一隻大手將她抓住,回頭一看,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老大娘讓她平靜下來,告訴她說:“你的一片孝心感人肺腑。今天,我借給你一個小瓦罐和一隻小木勺,用木勺舀出的水一定要裝進瓦罐里,千萬別灑在外邊……”高柴女遵囑舀了一勺,海水頓時減少了一半,隨即又舀了一勺,海水所剩無幾。東海龍王親自前來,問明原委後,隨即返回龍宮找出高柴的屍體,屍體用靈芝草覆蓋,不但沒有腐敗,而且如同安睡一般。高柴女把瓦罐的水倒回了大海,海水也便恢復如初。
高柴女把木勺和瓦罐交還給老大娘。老大娘又幫高柴女雇了車輛,還送了些盤纏和為父母辦喪的喪葬費。高柴女既悲且喜,淚流滿面,不知道如何感謝才好。一眨眼工夫,恩人不見了,高柴女只得面朝蒼天連連叩頭。後來聽說那老大娘原本是“地藏老母”。
高柴女回家安葬父母的那天,恰巧是清明節。由於高柴女傷心勞神,疲憊困頓,操勞過度,悲痛欲絕,將其父母安葬後不久,遂絕世而去。高柴女的一片孝心盡人皆知,遐邇聞名,也同時感動了皇帝,皇帝賜高柴女御葬,並敕封為“仙姑”,在其墓前,還設定了石人、石馬、石猴、石羊等,以期萬古流芳。

高柴女攉海尋父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灃水就流傳著高柴女的故事。高柴女出生在灃水鎮東高村一貧農家,父親高柴,二叔高朋,三叔高壯,分居為生。高柴以教書為業,其前妻沒生育即因病去世,隨又娶一繼室,先後生了一子一女,其女孩人稱高柴女。
高柴在外教書,為養家餬口,省吃儉用。這年年底,他把積攢的錢帶上回家,豈料在船上遭劫,為滅口,劫賊又把高柴的屍體投到海里。高柴女18歲那年,生身母又病餓而死,還撇下一個六歲的弟弟。這時二叔高朋想乘機吞併高柴女的家產,故意刁難說:“高氏塋地不容小老婆孤鬼(指高柴繼室)葬埋,咱亦不例外,免得破了高價的風水!”又說:“倘要進墓田,須先把你父親的屍體找回來。”高柴女苦苦哀求,哭得死去活來,但二叔高朋拒之不理。
高柴女央人暫時寄埋了母親,發誓只要有一口氣就要把父親的屍體覓回。她領著弟弟,一路要飯乞食,沒白沒黑地走,路上,弟弟又被狼吃了,她好不容易來到東海邊。高柴女取出要飯瓢就一下一下舀起來,舀了三天三夜,只覺得腹內飢餓、頭暈目眩,再看茫茫海水絲毫無減,仍望不到邊,看不到底,她深深感到舀海尋父已是無望,便想投海自盡。高柴女用衣襟把頭一蒙,正欲奮身向海里跑去時,一隻大手抓住了她的衣領,高柴女回頭一看,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老大娘讓她安坐下來,說:“你一片孝心感人肺腑,我借給你這個小瓦罐和這把小木勺,用木勺舀出的水一定要倒在罐子裡,千萬別弄在外邊……”。高柴女舀了一勺,海水即減少了一半,又舀了一勺,海水已所剩無幾。此時驚動了東海龍王,東海龍王出來問明了高柴女舀海的緣由,轉身回龍宮把高柴的屍體取出,上面還有龍芝草護身,屍體不但沒壞,而且安然如生。高柴女又把瓦罐里的水倒回海里,海水又恢復原樣,高柴女把瓦罐、木勺還給了老大娘。
老大娘又幫高柴女雇好車輛,送給她盤纏和為父、母辦理喪事之費用。高柴女又悲又喜,淚流滿面,不知道如何感謝才好,一眨眼功夫,恩人便不見了,高柴女只得望空連連叩拜。
高柴女回到家中順利地安葬了父母,那天正值清明節,高柴女悲痛欲絕,操勞過度,不久亦去世了。她的事跡驚動了皇帝,皇帝賜高柴女以御葬,並冊封為神,稱其“仙姑”,墓前設定有石人、石馬、石猴、石羊等。
為了紀念高柴女,灃水鎮東高村、高炳村的高姓人家,直到現在仍把清明節作為祭墓日,並曾在高炳村修復高姑廟。為此,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話:“張王李趙大寒食(祭祖),高家上墳清明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