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天牛

高山天牛

栗山天牛屬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學名為Massicus raddei Blessig。主要危害櫟樹植物,在我國廣泛分布,國外分布於朝鮮、韓國、日本和俄羅斯東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栗山天牛
  • 拉丁學名:Massicus raddei Blessig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鞘翅目
  • :天牛科
  • 亞科:天牛亞科
  • :山天牛屬
  • :栗山天牛
  • 分布區域:中國大部分地區
分布與危害,生物學與生活史,形態特徵,防治,物理防治,化學藥劑防治,生物防治,

分布與危害

栗山天牛國內分布在包括台灣在內的20餘個省份,國外分布在日本朝鮮俄羅斯。在我國,尤以在吉林、遼寧省和內蒙(赤峰市)危害最甚。栗山天牛以幼蟲鑽蛀寄主木質部危害,輕者致使大量木材喪失工藝價值,造成經濟損失十分慘重,被害較重的林分,寄主樹冠枝條大部分枯死,樹幹千瘡百孔,樹勢衰弱,風折木較多,嚴重被害木枯死,只能作為劣質薪碳材。據調查,單株最多的蟲口達到近200頭,最多的蛀道近500個,平均每個蛀道容積為144.24cm。據遼寧省1999年的測算,栗山天牛危害失去利用價值的木材達200萬m,直接經濟損失達12億元。而且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2005年吉林省栗山天牛分布面積約為30萬hm, 發生面積13萬公頃,成災面積8萬hm,並且有進一步擴散和加重危害的趨勢。據測算,由於栗山天牛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餘億元。栗山天牛已成為我國東北以櫟木為主的天然林區的頭號害蟲。嚴重影響以櫟樹為主的天然林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發揮,進而影響到我國東北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
高山天牛
栗山天牛的主要寄主有遼東櫟(Q. liaotungensis)、蒙古櫟(Q. mongolica)、錐栗(Castanea henryi)、麻櫟(Quercus variabilis)、桑樹(Morus alba)、枹櫟(Q.serrata)、櫟木(Q.spp.)和柯屬(Lithocarpus spp.)、青岡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烏岡櫟(Q. phillyraeoides)、槲櫟(Q. aliena)等。

生物學與生活史

栗山天牛在我國3 年1 代,跨四個年頭,在遼寧、吉林和內蒙古發育很整齊,在山東等地每年都有成蟲出現。栗山天牛以幼蟲在樹幹蛀道內越冬。成蟲於7 月上旬開始羽化,7 月下旬為羽化盛期,至8 月中下旬還有成蟲活動。成蟲羽化後,體翅較柔軟,一般在蛹室內靜伏5-7d,待體翅變硬後,咬一扁長橢圓形羽化孔鑽出。成蟲有群集習性,一般上午7:00多聚集在樹幹1m 以下,乾基50cm 處較多;晴天上午10:00後開始上樹活動,尤其16-18:00為活動高峰,多在樹冠或樹幹上爬行。成蟲在林分內選擇35 年生以上、木栓層較發達、位於崗脊東南和南坡、山的中上腹的樹木上聚集,並在樹幹咬食木栓層補充營養。咬食部位呈穴狀,深5-10mm,直徑6-12mm,由於樹液和雌蟲的分泌物使此處呈水浸狀,黑色,招引大量雌雄成蟲聚集。調查中發現一株樹上17-18:00,僅1h 即捕捉282 頭成蟲,這是白天在林地內捕捉成蟲的最明顯的標記。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0-60mm,寬10-15mm,灰褐色披棕黃色短毛。頭部向前傾斜,下顎頂端節末端鈍圓,複眼小,眼面較粗大。觸角11節,近黑色,第3、4節端部膨大成瘤狀。雄蟲觸角長度約為體長的1.5倍,雌蟲觸角約為體長的2/3。頭頂中央有一條深縱溝。複眼黑色。前胸兩側較圓有皺紋,無側刺突,背面有許多不規則的橫雛紋,鞘翅周緣有細黑邊,後緣呈圓弧形,內緣角生尖刺。足細長,密生灰白色毛。 卵:長約4mm,長橢圓形,淡黃色。
幼蟲:長約60-70mm,乳白色,疏生細毛,頭部較小,往前胸縮入,淡黃褐色。胴部13節,背板淡褐色,前半部有2個凹字形紋橫列。
蛹:裸蛹,長約45-50mm,長橢圓形,談黃色。習性 三年完成一個世代,以幼蟲在木質部蛀道內越冬。6月間羽化,成蟲羽化後在蛹室內靜伏7天左右鑽出,有趨光性。傍晚交尾。每隻雌蟲可產卵20粒左右。老熟幼蟲鑽至柞樹基部作室化蛹。
種類分布:個體

防治

從1992年栗山天牛爆發以來,在我國學者的努力下,掌握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技術,對栗山天牛的擴散危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物理防治

燈光誘殺和人工捕捉是目前效果最明顯,推廣套用力度最大的物理防治措施。在1999年栗山天牛成蟲期, 遼寧省共出動人工近14萬人次, 捕捉蟲218萬kg , 有效地控制了害蟲的擴散蔓延。2008年吉林省套用這兩種方法共捕捉成蟲達24噸。

化學藥劑防治

目前採用化學藥劑防治害蟲有幾項措施,但是效果並不令人十分滿意。觸破式威雷微粒膠囊劑、林丹煙劑等是目前報導有一定效果的藥劑。

生物防治

據報導,目前栗山天牛的天敵種類主要有16種,其中寄生性天敵8種,捕食性天敵8種。目前生產上用於栗山天牛生物防治的主要有哈氏腫腿蜂(Scleroderma harmandi) 和花絨寄甲。套用哈氏腫腿蜂防治栗山天牛幼蟲,平均寄生率達36.6%。其中對徑級26cm 以上者寄生率較高,達38.1%,對山上部的寄生率最高,可達39.3%。高峻崇等2002年在梅河口市首次發現了寄生栗山天牛的花絨寄甲的自然種群,自然寄生率達10 %左右。此後,中國林科院楊忠岐等研究解決了花絨寄甲的人工繁殖問題,為將其套用到栗山天牛的生物防治打下了基礎。2007年和2008年先後在吉林梅河口市和遼寧寬甸縣釋放,其中,寬甸縣在釋放一個多月後其種群就增加了12倍,寄生率達到20%左右,效果明顯。花絨寄甲以幼蟲寄生寄主,其從卵發育至新的成蟲一般只需40 d 左右,而成蟲壽命相當長,一般在3 a 以上,3 a內可連續發生6代及21對姊妹代,世代重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