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衛(David Collie),英國新教傳教士。曾任英華書院第三任校長(1824~1828年在任)。高氏在1827年完成《四書》的翻譯工作,後在馬六甲出版。因為此前儒家典籍英譯的匱乏,高大衛的翻譯在當時算是稍稍填補了這一方面的空白,因此他的譯本得到了英語世界一些學者的重視,成為西方學術界研究中國儒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文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大衛(David Collie)
- 國籍:英國
- 職業:傳教士
- 主要成就:曾任英華書院第三任校長
- 代表作品:翻譯《四書》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高大衛曾跟隨戈新波特的牧師伯格博士學習,1821年9月28日他在布里新托爾的格林城堡禮奔堂( castle Green chapel)被倫敦會按立為牧師。11月8日,高大衛和夫人一建乘坐“溫沙公爵城堡號”(windsor castle)從朴茨茅斯出發,12月5日在聖雅各(st. Jago)作短暫停靠。
1826年,高大衛再婚。
1827年,他接替宏富禮出任英華書院校長。由於過於操勞,1828年他的健康開始出現問題。2月26日他遵醫囑前往新加坡,但第二天就在船上去世了。他的遺體被沉入海底,留下夫人和孩子哀悼他的離去。
主要功績
1828年,英國傳教士高大衛(Rev. David Collie,?-1828)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經典〉,一般被稱之為〈四書〉》的著作。這可能是《四書》最早的英譯本。高氏在1822年到達馬六甲並跟隨馬禮遜學習中文,1824年開始擔任英華書院校長直至去世。1928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由他翻譯的這本《四書》在馬六甲出版。美國著名漢學家衛三畏(S. W. Williams,1812—1884)在撰寫其名著《中國總論》時,所用的就是高大衛的譯本。從1828年高大衛(David Collie)將四書之一的《中庸》介紹至英語國家以來的180多年時間裡,《中庸》全文或節選被十位以上中外譯者譯為英語文本,成為西方學術界研究中國儒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文本。
但是在翻譯的問題上,復旦大學張曉雪發表了獨特的看法。她主要從西方傳教士英譯中國傳統經典不可避免的文化偏見出發,分析和評論了高大衛《四書》之一的《論語》英譯本的特色,即鮮明的基督教色彩和西方文化傾向,並通過豐富的實例評析,論證了譯者由於身份和視野局限,導致譯本的嚴重失真和對儒家文化的曲解。
個人作品
中文
1. 《論感化新生》(Tract on Regeneration),50頁;馬六甲;1824年。
2.宣傳單集(sheet tracts),馬六甲;其中26份印於1824年,其後兩年中仍不斷推出。
3. 《聖經釋義》(Help to the Scriptures),馬六甲;1825年,1835年在新加坡重版;27頁,在這份及其後的宣傳物上,高大衛都使用了“種德”或“種德者”這一筆名。
4. 《天文問答》(Astro-nomical Catechism),馬六甲;1825年。
5. 《腓力比書注》(Commentary onPhilippians),馬六甲;1825年。
6. 《耶穌言行總論》(Life of Christ),7頁;馬六甲;1826年,四字韻言,該書經修訂後以《耶穌降生言行韻文》為名在寧波出版。
7. 《天鏡明鑑》(Celestial Mirror),2者;70頁;馬六甲;1826年,該書對於神啟的概述,用以作為英華書院臨時性的神學課本,全書共有33篇文章,分別為:人類、萬物起源、上帝、三位一體、優護者上帝、天使、魔鬼、人類的本質、人類本質上的墮落、救贖、耶穌降生、耶穌宣道、耶穌神跡、耶穌受難、耶穌復活、耶穌升天、救世主耶穌、淨化者聖靈、信仰、懺悔、信徒的等級、教會、洗禮、聖餐、安慰者聖靈、信徒的永生、人類的死亡、復活、審判、天堂、地獄、對信徒的布道、對非信徒的布道。
8. 《聖書憑據總論》(Essay on the Evidences of Christianity),3卷;184頁;馬六甲;1827年,這是伯格博士同名作品的譯本。
9. 《聖書袖珍》(Scripture Extracts),53頁;馬六甲;1832年,這是《聖經》的節選本,共16篇文章,分別為:向年輕人布道、反對說流、謹言、辱罵、憒怒、懶情、貪要、驕傲和謙遜、醉酒、正直、神聖、上帝對人類的愛、服從權威、謙遜的重要性、對傷害我們的人要仁慈、敬神。
英文
10. An abridgment of Sacred History(《聖史簡本》),12開本;40頁;馬六甲; 1826年,這是為英華書院學生所寫的一本小冊子。
11. The Chinese Cassical works,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translated and illustrated with notes(《註解本英譯四書》),8開本;185頁;馬六甲; 18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