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鎮(高塍)

高塍鎮

高塍一般指本詞條

高塍鎮隸屬於無錫市宜興市,位於我國著名的陶都——宜興,地處宜興城區北郊,總面積112.6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37萬人(2017年)。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環境清新優美,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263個村民小組和7個居民小組。高塍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區,歷史悠久,是宜興市的經濟強鎮和工業重鎮。城鎮建設及工業發展較快,連續三年,工業經濟總量位列宜興市第二位,2006年,更是躍上了118億元的新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塍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宜興市
  • 下轄地區:轄16個村民委員會
  • 政府駐地:遠東大道
  • 電話區號:0510
  • 郵政區碼:214200
  • 面積:112.67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6.37萬人(2017年) 
  • 方言:吳語太湖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滆湖
  • 機場:無錫碩放機場、常州奔牛機場
  • 火車站:寧杭高鐵宜興站
  • 車牌代碼:蘇B
城鎮概況,歷史沿革,歷史區劃,區劃,人口,自然地理,地理,氣候,社會事業,科技,城鎮建設,經濟建設,綜述,第一產業,經濟發展,產值,工業發展,產業特色,榮譽成就,

城鎮概況

[Gāochéng]位於宜興市北部。東與屺亭街道毗連,南與宜城街道徐舍鎮交界,西與官林鎮接壤,北與和橋鎮為鄰,西北瀕臨滆湖。面積112.6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37萬人(2017年)。轄高塍1個社區和高塍、塍西、胥井、高遙、賦村、志泉、梅家瀆、范道、天生圩、六圩、紅塔、徐家橋、肖張墅、宋瀆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遠東大道

歷史沿革

悠久歷史
高塍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時期為吳屬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陽羨縣,西晉永嘉四年(310)屬義興郡陽羨縣,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宜興縣滆湖鄉、成任鄉一部,明、清分屬宜興縣萬二區、成任區和萬金鄉、成任鄉,
清末宣統三年(1911)為宜興縣四鎮之一,
民國元年為宜興縣七市之一,民國18年為宜興縣十三區,民國23年域內高塍鄉、賦村鄉、雅樂鄉、亳邱鄉、湖陵鄉、胥井鄉、高遙鄉、鮑莊鄉同屬宜興縣第三區,民國35年域內為集善鄉一部和高塍鎮、復興鄉
1950年設高塍鎮、高遙鄉、賦村鄉,1954年增設滆南鄉,1957年合併稱高塍鄉,1988年撤鄉建鎮。
簡介
因座落在高地上而得名。1911—1949年為高塍鎮(後改為鄉),1959年成立高塍公社,1983年10月改鄉,1988年撤鄉設鎮。1996年,面積44.2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高塍、曹家壩、亳村、杭上、花園浜、朝西、新莊村、胥井、李家、筱謝、吳家、鮑莊、雪莊、丁家、賦村、下乾、興村、九苞、王家、沈家村、田乾、湖陵、后庄、志泉、邱莊、高塍水產26個行政村和高塍鎮居委會。
高塍人文薈萃,歷代人才輩出。自宋至明清,計狀元1人,進士67人,並曾有人位列九卿。現代出有蔣南翔虞兆中分任清華大學校長(並先後任高教部長、教育部長)、台灣大學校長,一街雙星光耀海峽兩岸教壇的佳話。高塍籍副處級以上的黨政軍幹部和副高級職稱以上的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總數逾6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有12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19人。各項社會事業生機勃勃,全鎮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榮獲“江蘇省星火技術密集區”、“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和“江蘇省文明衛生鎮”、“無錫市信用鎮”等稱號。
2004年范道鎮併入
轄區東與屺亭鎮毗連,南與宜城鎮、徐舍鎮交界,西與官林鎮接壤,北與和橋鎮為鄰,西北瀕臨滆湖。面積81.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4.5萬畝,常住人口4.3萬人。鎮駐地建成區面積4平方千米,鎮政府駐高塍人民路,在市政府駐地北10千米處。
2005年3月11日
《市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高塍鎮梅家瀆村等8個村民委 員會區域的批覆》(宜政發[2005]44號)同意如下調整:一、梅家瀆村委會與吳家瀆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梅家瀆村委會。二、賀家瀆村委會與朱家瀆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豐瀆村委會:三、桃園村委會與積豐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范道村委會。四、天生圩村委會與馬草村委會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天生圩村委會。全鎮轄高塍、杭上、花園浜、塍東、亳村、新莊、胥井、高遙、賦村、下乾、湖陵、邱新、志泉、梅家瀆、朱賀瀆、范道、湖頭、天生圩、團圩、六圩、洋新圩21個村和高塍社區。
2007年
宜城街道的紅塔、肖張墅、宋瀆、徐家橋、桂莊等5個村委會劃歸高塍鎮管轄。
原范道鎮1949年為范道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桃園、朱家瀆、賀家瀆、梅家瀆、吳家瀆、積豐、湖頭、侍瀆圩、馬草、天生圩、座莊圩、北塍、端圩、大圩、樂沱渚、萬漁、新舍、洋埝、范道水產19個行政村。1999年撤鄉設鎮。2004年撤鎮併入高塍鎮。

歷史區劃

區劃

2007年,高塍鎮(GāochéngZhèn)位於宜興市北部。東與屺亭鎮毗連,常住人口4.3萬。鎮駐地建成區面積4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高塍人民路,在市政府駐地北10千米處。郵編:214214。因座落在高地上而得名。1911—1949年設高塍鎮(後改為鄉),1959年成立高塍公社,1983年10月復為鄉,1988年撤鄉設鎮,2004年范道鎮併入。
2005年3月11日,《市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高塍鎮梅家瀆村等8個村民委員會區域的批覆》(宜政發[2005]44號)同意如下調整高塍鎮轄高塍、杭上、花園浜、塍東、亳村、新莊、胥井、高遙、賦村、下乾、湖陵、邱新、志泉、梅家瀆、朱賀瀆、范道、湖頭、天生圩、團圩、六圩、洋新圩21個村和高塍社區。

人口

全鎮總面積112.67平方千米(2017年),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263個村民小組和7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37萬人(2017年)。

自然地理

地理

高塍鎮距宜興市區9千米,地處市域北部,東與屺亭鎮毗連,南與宜城鎮交界,西與范道鎮接壤,北與和橋鎮為鄰,西北瀕臨滆湖,東南與太湖隔地相望。地理坐標:北緯31°25~31°31’,東經119°14’~119°9’。

氣候

高塍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區,常年平均氣溫為15.6℃,年平均降水量1068.8毫米,常年平均日照數1976.4小時,常年無霜期239天。氣候特點是雨熱同期、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社會事業

科技

高塍的科技發展與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和“環保(產業)之鄉”的崛起同步。80年代起,全鎮各項科技經費投入累計1.54億元,先後開發新產品1600多個,技改項目50多個,引進進口先進設備14套(台)。全鎮列入火炬計畫、星火計畫的國家級項目有13個,省級項目24個;列為省級新產品、重點新產品的有59個,列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的有159個;共有100多個產品獲部級、省級、地市級、縣級科技進步獎和科技成果獎。高塍1993年被省科委確定為星火技術密集區,1995年被評為省科技工作先進鄉鎮。
江蘇鵬鷂集團有限公司、華都綠色工程集團、江蘇凱凱集團有限公司先後被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有江蘇賽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等10個企業先後被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2002年,全鎮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0多人,其中高、中職稱294人。全鎮有關企業辦有設計研究院等科研機構45個,聘有包括高級工程師54人在內的各類高新技術人才86人。

城鎮建設

高塍鎮總面積85平方公里,人口5.01萬,下轄10個行政村、一個居委,2005年高塍鎮完成工業應稅銷售76億元,完成農業總產值2.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600元,並榮獲了“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文明鎮”、“中國千強鎮”等稱號。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穩步推進,以三個“新”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是農村經濟有新發展。在抓好常規農業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高效種養殖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大力推廣生態養殖,高塍鎮已有水產養殖面積4.48萬畝,其中以河蟹為主的無公害水產品養殖面積達到1萬畝,並建立了1500畝的扣蟹養殖基地。
二是農村環境有新改善。結合新一輪的行政村合併,高塍鎮編制了新的行政中心村規劃。初步是以六圩村、梅家瀆村、志泉村、賦村村、胥井村為5箇中心村;以原范道鎮為中心社區;各鎮邊村結合集鎮的總體規劃,合理布局、集中建設。其中范道中心社區將以遠東小區的建設為重點,整個遠東小區規劃43萬平方米,總投資4億多元,集中居住人口可達8000人。高塍鎮狠抓農村環境衛生建設,全面實施了“清潔家園”工程,投入300多萬元對26條農村河塘進行了全面的疏浚整治,各村全面進行改水改廁,實行了垃圾集中投運,建立了農村專職環衛隊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使民眾得益的同時,更兼顧到了環境效益,使廣大民眾能夠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高塍經濟發達,社會繁榮。工業經濟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市前三位,是聞名全國的“環保之鄉”。全鎮經過近30年的發展,環保產業已成為高塍的特色支柱產業,環保產品占據了全國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遠銷美國、東南亞、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在被譽為“電線電纜之鄉”的宜興,高塍的電線電纜行業也異軍突起,產值占全市電線電纜行業產值的50%,基本形成了環保、電線電纜、橡塑、電子、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等較為最佳化的工業經濟結構格局,全鎮現有工業企業500餘家,外資企業20多家,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

經濟建設

綜述

2014年,全年完成GDP108億元,預計完成工業應稅銷售410億元,同比增長15.2%;流通應稅銷售190億元,完成國地兩稅總收入9.87億元。線纜產業完成產值和銷售均占70%以上,環保產業占15%以上,均已成為我鎮的重點板塊。規模企業支撐強勁。今年應稅銷售超千萬的企業達到178家,規模以上企業經濟總量占全鎮經濟總量的88%以上,規模企業支撐作用非常顯著,為全鎮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繼續保持發展激情。
今年全鎮有56隻工業項目,總投資規模43.7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1隻,市定重點投資項目6隻。(三)現代農業高效推進。農業生產健康發展,實現了糧食生產的第十一個豐收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29億元。百畝高產水稻示範田經省市專家現場實測,畝產達1450斤,水稻豐產方獲無錫市一等獎;坤滆河蟹獲全國大賽金獎,萬陽園藝場成為蘇南最大的薄殼山核桃基地,韓珠葡萄畝產值超3萬元,成為無錫市的優質品牌。今年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5家。鵬鷂生態園建設初具規模,今年又新增投入提檔升級,成為無錫市重點農業園、精品園。

第一產業

高塍鎮緊鄰滆湖,氣候濕潤、地勢低平,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高塍鎮有耕地面積6.5萬畝,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並形成了水產特種養殖、特禽養殖、果品、名特優反季節大棚蔬菜、經濟林木等10多個農產品規模生產基地。高塍鎮有魚塘養殖面積3.9萬畝、滆湖圍網養殖面積7千畝,主產淡水魚、螃蟹等,其中滆湖螃蟹是省級無公害農產品。

經濟發展

2013年高塍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基本完成雙過半目標。1-6月份,全鎮完成規模以上總產值162.7億元,同比增長2.18%;工業應稅銷售159.9億元,同比增長5.37%,完成年計畫45.69%;工業增加值完成33.04億元,同比增長15.26%;工業技改投入完成13.09億元,同比增長13.78%,完成年計畫45.13%。
城鎮發展大步前進。
上半年度,全鎮先後實施了35項政府投資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3.29億元。一是加快推進拆遷安置小區建設,在建百盛花園紅星花園一期、紅星花園二期、濱水新城三期、西城花園安置小區、桃園島安置小區6個工程,總計建築面積約39萬㎡,總投資約 10.21億元。其中百盛花園、紅星花園一期、濱水新城三期、紅星花園二期、西城花園安置小區、共35萬㎡將在年內交付使用;桃園島安置小區4萬㎡計畫2014年交付使用。二是繼續完善全鎮路網體系。在建塍東北路延伸段 0.95公里、雲肖路改建2.97公里,總計投資1500萬元。下半年塍北路改造、新城路北延、振興路改造,紅旗路改造等將陸續開工建設。三是不遺餘力建設市政公共設施。2013年以來共在建和完成大小市政公共設施項目30個,其中較大的項目有湖海樓景觀工程、高塍實驗國小工程、中灣路小遊園工程等,總計投資約8500萬元,其中湖海樓景觀工程、中灣路小遊園即將竣工交付使用,塍文路塍洲路以及高和路、人民東路亮化工程已完成交付使用,環衛所和紅星社區辦公用房也即將交付使用。另外2013年對集鎮雨水管道進行疏浚,疏浚雨水管道9800米;年初以來對鎮區綠化實施了全面補換更新,管護全面提升,綠化管護面積:37萬㎡。

產值

高塍鎮是宜興市的經濟強鎮和工業重鎮。2007年,高塍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90億元、農業總產值3億元;高塍鎮工業應稅銷售達到174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35億元,完成工業利潤11億元。高塍鎮現有工業企業800餘家,主要以環保設備製造、電線電纜、橡塑、化工、紡織、服裝、電子、建材等行業為主,並形成了產業集群和規模優勢,其中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宜興市鵬鷂環保有限公司已在新加坡主機板成功上市。
高塍是中國聞名的“環保之鄉”,為“江蘇省環保產業集群區”和“中國環保裝備產業基地”,高塍鎮現有環保設備製造企業600多家,產品多達200多個系列1600餘種規格,已占國內8%的市場份額,並遠銷美國、東南亞、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總投資達6億多元的“中國(宜興)國際環保科技數碼港”項目建設已於2008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

工業發展

高塍鎮在外商投資工業集中區、桃園工業集中區已基本建成的基礎上,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推進高塍鎮集中區中心區建設,加速打造騰飛發展新平台。專門請蘇州科技學院規劃設計研究所高起點設計,高水平推進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用於集中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和土地平整等,依法拆遷了6萬多平方米的房屋,把位於東部的外商投資工業集中區、中部的中心區和西部的桃園工業集中區連成一片,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集聚效應得到有效放大。,工業集中區成功引進註冊資本均超千萬美元的凱普電子、羅普閥業等一批基地型、規模型外資項目,新增入區企業50多家,累計達到120家,集中區產出規模已占高塍鎮經濟總量的90%以上。
伴隨著投資創業綜合環境的日益最佳化,堅持以調優調強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擴大有效投入為主抓手,成為高塍鎮企業、尤其是規模骨幹企業實現跨越發展的自覺行動。作為電線電纜行業“領軍企業”的遠東集團,在持續不斷加大投入、增強發展後勁的基礎上,又啟動實施了國內領先的高科技項目——碳纖維複合材料項目。企業已實現應稅銷售70.06億元,同比增長83.56%,全年集團營業性收入將突破百億元,成為宜興市首家“百億強企”。高塍鎮以遠東集團為龍頭的電線電纜,以鵬鷂、華都、博大等為龍頭的環保,以申利化工、運通實業為龍頭的精細化工,以雨豪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等產業優勢日益凸現,規模經濟占地方經濟總量的比重已提升到95%左右。

產業特色

高塍的工業發展迅速,明清至民國時期,僅有縫紉業、磚瓦建材業、食品加工業、釀造業及鐵木業等手工業。50年代,鎮(公社)辦起鐵木竹生產合作小社,小型糧食加工廠。70年代後期,環保產業開始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環保產業崛起,並在全國獨樹一幟。1979~1981年,以環保產業為支柱的高塍工業,年產值幾乎連年翻番。1985年,全鄉(鎮)工業產值連續7年居全縣(市)首位。
1987年,全鄉有鄉、村企業156個,職工6981人,工業產值1.48億。1990年,高塍以工業產值最高(2.46億元)、銷售收入最高(1.72億元)、銷售稅額最高(917萬元)創當年鄉鎮工業宜興市三項之最。次年,高塍以工業產值最高(3.15億元)、村辦工業產值最高(1.73億元)及工農業總產值最高(3.41億元)再創當年宜興三項之最。1992年,高塍鎮在北京召開“環保(產業)之鄉”新聞發布會。會後,《工人日報》、《文匯報》、《新華日報》、《新民晚報》等紛紛刊發“環保(產業)之鄉”的相關報導,高塍聲名遠揚。
1994年,作為宜興市的試點,高塍率先開展鎮、村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工業發展又添活力。同年,改制企業所有者權益增加、固定資產增加、賬面利潤增加、國家稅收增加、鎮級財政收入增加、企業後勁投入增加、職工收入增加和企業資產負債下降的“七增一降”凸現。年底,全鎮工業產值突破10個億,達10.25億元。1995年,全鎮僅環保企業就達256個,擁有固定資產1.53億元,產品有5大類、116個系列、685個品種,產值11.75億元,工業總產值則達到13.95億元。1996年起,高塍工業的發展注重行業的拓展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至1998年,開辦三資企業11個,私營企業220個,外貿供貨額達1.83億元,1998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的行政村和鎮辦企業達28個,有5個村、企業年產值超億元。
1999年,全鎮工業發展注重投資結構的最佳化和經濟運行的質量,提高生產管理和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同年,全鎮完成654個產品的企業標準制訂,一批企業通過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2002年,全鎮共有鎮、村、私營三級企業421個,其中有164個企業為ISO 9001:2000 版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企業。共有職工7563人,工業產值24.33億元,其中環保產業產值15.61億元;應稅銷售額為9.56億元,其中環保工業6.23億元。高塍發展成為全國環保企業密集度和全國知名度最高、產業產量和環保市場占有份額最大、環保產品門類最全、高新技術產品最多、環保產品原材料和配件供應體系最完備的鄉鎮級環保產業基地。

榮譽成就

先後被命名為“無錫市文明鎮”、“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文明鎮”、“中國千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