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土台是新石器時代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土台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高土台是新石器時代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
高土台是新石器時代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文物歷史寺墩遺址屬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三皇廟村,距常州市區約15公里。面積約6 萬平方米。1978、1979、1982年南京博物...
土台又稱“大土堆”,是中國古代建築遺蹟。它起源很早,從戰國到秦漢時期高台建築甚多,這種建築類型一直到明、清均有所見。高層建築多在土台上建造,比如宮殿和樓閣。作用 土台它不僅用於宮苑中,而且在寺院等建築中尤為多見。這一點,過去在建築史研究中從不被人們所注意。這些都是高台建築之土台。建築材料 高台...
M77號大墓,是趙陵山遺址高土台中心部位已發現的最大墓葬。該基為長方形土坑狀,長3.3米,寬1.1米,距地表深2.25米。坑底發現彩繪葬具痕跡,人骨保存較好,頭向朝南。墓內隨葬品琳琅滿目,以精緻小巧的各式陶器和玉器、象牙、石器為主,共160餘件,其中尤以玉器最多,占128件。裝飾玉較為齊全,頸部是一串...
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在注釋《後漢書》時講:“邊方備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頭有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燃火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文中的桔皋指可以引物上下的高架子,兜零指籠子。唐代 唐代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對當時的烽火台作了更為...
新地里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灣里村,遺址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一處以墓地為主的綜合性高土台類型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新石器時代遺址。新地里遺址於2000年發現,2001年進行了發掘。在約3000平方米發掘範圍內,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另外還發掘了40餘個灰坑、2條灰溝、1個水井、1個祭祀坑及1處...
今台蔭村南、邙山之巔的這處高土台,據《河南府志》記載,在十六國時期符堅創立前秦時就已築成,不僅是一處險要的軍事據點,同時也是景色絕佳的風水寶地。在兩軍對壘中,李密常常來到這裡,設酒宴請他的部眾,同時議論天下形勢,講述兵法韜略,研究勝敵之策,把這裡當成了他遙制河洛、進擊洛陽、保衛河口的戰略...
遺址區內西南部有一高土台,為當時遂國內城城址,當地民眾俗稱“南城台子”。(4)郈邑故城 位於東平縣彭集鎮後亭村一帶。為春秋時魯叔孫私邑。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無百雉之城”。定公使仲由季氏宰,將墮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人封地之城邑即“墮三都”...
105.屬玉:漢觀名。榭(xiè):築在高土台上的敞屋。體勢:形勢,狀態。106.四裔(yì):四方邊遠之地。鎮壓:伏壓。枕藉:縱橫相枕而臥。107.賜胙(zuò):賜祭之餘肉。炰(páo):烹煮。鮮:新殺的禽獸。燧:告警的烽火。命釂(jué):命飲盡杯中之酒。108.大路:即王輅(lù),玉飾的皇帝...
土族民間歌會。互助土族自治縣城南關有一高土台,相傳為祈雷公處,人們習慣地叫它“雷台”(現已拆除)。雷台會 每年農曆二月二日這裡舉行民間歌會,故名雷台會。按當地傳統習慣,是日清晨,家家戶戶男女盛裝,攜酒傾家而出,赴雷台歌會。遠近地區的著名歌手也都匯集這裡比才比藝。到會場之後,人們各自選伴結夥,...
在南口東邊,是一個長3里、寬2里的條形高土台。元帝北巡從大都北去或從上都返回,均駐蹕於此,紮下大帳,宴會群臣。至順元年(1330)五月十八,文宗皇帝如上都,駐蹕龍虎台,馬祖常應制賦詩。明代皇帝北征也駐蹕於此。此台地勢高,有龍蟠虎踞之勢,故名。講台(古候台)《水經注·濕余水》說,“故關下溪之...
城牆最高處約4.0 米, 一般高1 米左右, 其餘部分存有牆基, 牆基寬3 0 -32米。東城、西城的城牆和西城內的高土台均用堅硬、純淨的淺黃色粘土堆築而成, 而城的四周的皆為鬆軟、肥沃的灰色水相沉積土, 土質、土色的差異十分明顯, 可能築城的土取自地下較深的土層。根據鑽探的情況分析判斷, 高出地面的東城...
䠶字就像人拉滿弓弩的樣子,因此榭在古代最初是指藏兵器、講軍習武的木屋,後來也指高土台或臨水的無室廳堂。中國最早、最系統的園林建造專著《園冶》記載:“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或花畔,制亦隨態。”作者計成認為,榭是一種藉助於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遊憩建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中山陵園...
象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杏村南側的象墩上自然村,為一高出地面五米左右的土台,整體呈三級階梯上升,頂部為一開闊的平台。2012年6月25日發現,隨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勘探和試掘,發現該遺址主體為良渚文化時期大型高台墓地,包含了良渚文化中期,晚期;兼有馬橋文化和湖熟文化特點的商周文化...
大宋台位於蠡縣城西南博蠡公路南側,距大宋村東南50米處。1976年經保定專家勘察確定為東漢時期單體墓。墓封土高11米,圓型,占地面積3782平方米。發展歷史 在蠡縣城西南3公里處的定河路北側,有一個高高的圓土台,因距蠡吾鎮大宋村很近,被稱為大宋台。它高約10米,占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1977年經保定文物專家...
在阿房宮前殿遺址東500米處,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當地人稱其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蹟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當地人曾在遺址上面取土、修築梯田和大規模平整土地,當年的指揮部就設在“始皇上天台”上。上天台遺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宮殿建築,下為夯土台基...
曾家墩遺址是一個高約6米的橢圓土台,東西長100米,南北寬75米,面積達7500平方米,是倉埠西周環壕遺址群4座遺址中最大的。2023年,曾家墩遺址入選“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遺址簡介 曾家墩遺址位於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寶店村慧恩禪寺內,北距東倉溪河約150米,東約200米為寶店村張家咀灣。地底的熟土裡面夾雜...